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对比 车型对比

安全气囊的历史_汽车安全气囊发展史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1.abs的发展历程 ABS的发展历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养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其实质就是使传统的制动过程变为瞬间的控制过程,即在制动时使车轮与地面达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状态,其目的是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使汽车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优点: 缩短制动距离。 ABS能保

安全气囊的历史_汽车安全气囊发展史

1.abs的发展历程

ABS的发展历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养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其实质就是使传统的制动过程变为瞬间的控制过程,即在制动时使车轮与地面达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状态,其目的是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使汽车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优点: 缩短制动距离。 ABS能保证汽车在雨后、冰雪及泥泞路面上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防止汽车侧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积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转向稳定性; 减少汽车制动时轮胎的磨损。

ABS能防止轮胎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拖痕,提高轮胎使用寿命; 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特别是汽车制动时的紧张情绪)。 鉴于防抱制动系统(ABS)具有如上的优越性,所以该系统的装车率逐年上升。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就已经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应用,目的是防止车化在制动过程中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局部急剧摩擦而过早损坏。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采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50年代防抱制动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装于载重车上;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

1978年ABS系统有了突破性发展。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

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国的威伯科(WABCO)公司与奔驰公司在载重车上装用了数字式ABS系统。

ABS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ABS的更为灵敏、成本更低、安装更方便、价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轿车所接受。

这期间较为典型的ABS装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7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陆特威斯(Teves)1984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动和驱动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机械与电子元件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使ABS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随着激烈的竞争,技术的日趋成熟,ABS变得更精密,更可靠,价格也在下降。

1987年欧共体颁布一项法规,要求从1991年起,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生产的所有新车型均需装备防抱制动装置,同时规定凡载重16t以上的货车必须装备ABS,并且禁止无此装置的汽车进口。日本规定,从1991年起,总质量超过13t的牵引车,总质量超过10t的运送危险品的拖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客车都必须安装ABS。

目前,国际上ABS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绝大多数类型汽车的标准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以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我国的ABS现状 我国对ABS的研究现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我国 *** 已制定车辆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性法规,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首先在重型车和大客车上安装电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又具体规定了必须安装的车型和时间。规定决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 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 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ABS。

我国有许多单位和企业从事ABS的研制工作,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其中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FKX-ACI型ABS装置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轻型和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轿车的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

由于二者技术上经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路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ABS与电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悬架、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在功能、结构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汽车在各种恶劣情况下行驶时,都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

(3)ABS/ASR与自动巡。

2.abs的发展历程

ABS的发展历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养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其实质就是使传统的制动过程变为瞬间的控制过程,即在制动时使车轮与地面达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状态,其目的是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使汽车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优点: 缩短制动距离。 ABS能保证汽车在雨后、冰雪及泥泞路面上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防止汽车侧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积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转向稳定性; 减少汽车制动时轮胎的磨损。

ABS能防止轮胎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拖痕,提高轮胎使用寿命; 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特别是汽车制动时的紧张情绪)。 鉴于防抱制动系统(ABS)具有如上的优越性,所以该系统的装车率逐年上升。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就已经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应用,目的是防止车化在制动过程中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局部急剧摩擦而过早损坏。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采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50年代防抱制动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装于载重车上;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

1978年ABS系统有了突破性发展。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

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国的威伯科(WABCO)公司与奔驰公司在载重车上装用了数字式ABS系统。

ABS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ABS的更为灵敏、成本更低、安装更方便、价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轿车所接受。

这期间较为典型的ABS装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7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陆特威斯(Teves)1984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动和驱动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机械与电子元件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使ABS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随着激烈的竞争,技术的日趋成熟,ABS变得更精密,更可靠,价格也在下降。

1987年欧共体颁布一项法规,要求从1991年起,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生产的所有新车型均需装备防抱制动装置,同时规定凡载重16t以上的货车必须装备ABS,并且禁止无此装置的汽车进口。日本规定,从1991年起,总质量超过13t的牵引车,总质量超过10t的运送危险品的拖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客车都必须安装ABS。

目前,国际上ABS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绝大多数类型汽车的标准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以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我国的ABS现状 我国对ABS的研究现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我国 *** 已制定车辆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性法规,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首先在重型车和大客车上安装电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又具体规定了必须安装的车型和时间。规定决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 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 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ABS。

我国有许多单位和企业从事ABS的研制工作,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其中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FKX-ACI型ABS装置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轻型和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轿车的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

由于二者技术上经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路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ABS与电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悬架、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在功能、结构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汽车在各种恶劣情况下行驶时,都具有良好的动。

3.汽车ABS 的发展史

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在1950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1968年开始研究在汽车上应用。70年代,由于欧美七国生产的新型轿车的前轮或前后轮开始采用盘式制动器,促使了ABS在汽车上的应用。1980年后,电脑控制的ABS逐渐在欧洲、美国及亚洲日本的汽车上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一些中高级豪华轿车,如西德的奔驰、宝马、雅迪、保时捷、欧宝等系列,英国的劳斯来斯、捷达、路华、宾利等系列,意大利的法拉利、的爱快、领先、快意等系列,法国的波尔舍系列,美国福特的TX3、30X、红彗星及克莱斯勒的帝王、纽约豪客、男爵、道奇、顺风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华本田、奔跃、俊朗、淑女300Z等系列,均采用了先进的ABS。到1993年,美国在轿车上安装ABS已达46%,现今在世界各国生产的轿车中有近75%的轿车应用ABS。

现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波许、摩根.戴维斯、海斯.凯尔西、苏麦汤姆、本田、日本无限等许多公司生产ABS,它们中又有整体和非整体之分。预计随着轿车的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厂家生产。

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采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存在着反应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扰等缺陷,致使各种ABS系统均末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所以,这些防抱控制系统很快就不再被采用了。

随着ABS系统的单价逐渐降低,搭载ABS系统的新车数目于1988年突破了爆炸性成长的临界点,开始飞快成长,当年Bosch的ABS系统年度销售量首次突破300万套。技术上的突破让Bosch在1989年推出的ABS 2E系统首次将原先分离于引擎室(液压驱动组件)与中控台(电子控制组件)内,必须依赖复杂线路连接的设计更改为“两组件整合为一”设计!ABS 2E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舍弃集成电路,改以一个8 k字节运算速度的微处理器(CPU)负责所有控制工作的ABS系统,再度写下了新的里程碑。该年保时捷车厂正式宣布全车系都已安装了ABS,3年后(1992年)奔驰车厂也决定紧跟保时捷的脚步。

1990年代前半期ABS系统逐渐开始普及于量产车款。Bosch在1993年推出ABS 2E的改良版:ABS 5.0系统,除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外,ABS 5.0装置了运算速度加倍(16 k字节)的处理器,该公司也在同年年中庆祝售出第1000万套ABS系统。

ABS系统大幅度提升刹车稳定性同时缩短刹车所需距离”Robert Bosch GmbH(Bosch公司的全名)董事会成员Wolfgang Drees说。不像安全气囊与安全带(可以透过死亡数目除以车祸数目的比例来分析),属于“防患于未然”的ABS系统较难以真实数据佐证它将多少人从鬼门关前抢回?但据德国保险业协会、汽车安全学会分析了导致严重伤亡交通事故的原因后的研究显示,60%的死亡交通事故是由于侧面撞车引起的,30%到40%是由于超速行驶、突然转向或操作不当引发的。我们有理由相信ABS及其衍生的ASR与ESP系统大幅度降低紧急状况发生车辆失去控制的机率。NHTSA(北美高速公路安全局)曾估计ABS系统拯救了14563名北美驾驶人的性命!

多数车主都没有遭遇过紧急状况(也希望永远不要),却不能不知道面临关键时刻要如何应对?在紧急情况下踩下刹车时,ABS系统制动分泵会迅速作动,刹车踏板立刻产生异常震动与显著噪音(ABS系统运作中的正常现象),这时你应毫不犹豫地用力将刹车踩死(除非车上拥有EBD刹车力辅助装置,否则大多数驾驶者的刹车力量都不足),另外ABS能防止紧急刹车时的车轮抱死现象、所以前轮仍可控制车身方向。驾驶者应边刹车边打方向进行紧急避险,以向左侧避让路中障碍物为例,应大力踏下刹车踏板、迅速向左转动方向盘90度,向右回轮180度,最后再向左回90度。最后要提的是ABS系统依赖精密的车轮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发生抱死情况?平时要经常保持在各个车轮上的传感器的清洁,防止有泥污、油污特别是磁铁性物质粘附在其表面,这些都可能导致传感器失效或输入错误信号而影响ABS系统正常运作。行车前应经常注意仪表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灯,如发现闪烁或长亮,ABS系统可能已经故障(尤其是早期系统),应该尽快到维修厂排除故障。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4.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

ABS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为ABS系统向实用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许多家公司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ABS系统向高性价比的方向发展。有的公司对ABS进行了结构简化和系统优化,推出了经济型的ABS装置;有的企业推出了适用于轻型货车和客货两用汽车的后轮ABS或四轮ABS系统。这些努力都为ABS的迅速普及创造了条件。ABS系统被认为是汽车上采用安全带以来在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5.ABS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ABS的发展历史 ABS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尼龙66树脂虽然早在1939年就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但当时它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纤维,直到50年代才突破纯纤维传统用途,经过成型加工制造塑料。ABS真正得到迅速发展,是在50年代后期聚甲醛和聚碳酸酯开发成功之后,它们的出现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由于聚甲醛的高结晶性,赋予其优异的机械性能,从而首次使塑料作为能替代金属的材料而跻身于结构材料的行列。以后随着共聚甲醛的开发成功以及螺杆式注射成型机的普及,进一步确立ABS在材料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而聚碳酸酯则是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透明ABS,应用广泛,是发展最快的ABS之一,在ABS领域,其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聚酰胺而居第二位。

现如今去买车的时候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配置表是不是多少让您感到有些头疼?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上的各种配置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尤其是安全配置方面,安全带、安全气囊、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等等已经几乎是所有车型的标配了,但在曾经的汽车上就连安全带可能都是高科技产物,那么现在我们熟知的这些安全配置最早都出现在哪些车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安全配置:安全带

车型:沃尔沃PV544

年份:1959年

说到安全配置那么最基础的肯定就是安全带了,别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那么多安全保护装置,但依旧没有任何一种能够替代安全带的地位,它简便实用、保护措施效果直接。其实在汽车历史中,安全带也是一步一步慢慢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的。

有资料显示早在100多年前的一些高端马车座椅上就已经出现了类似安全带的东西,但当时仅仅是由几根绳子做成的,在马车座位的两次安装了固定点,当乘客坐好之后可以用绳子固定身体,有点类似现在民航客机上的安全带。

这样的安全带虽然算不上多有靠谱,但对于车速非常慢的马车来讲已经足够了,而到了1922年,更可靠更安全的安全带出现在了当时的赛车上,之后福特汽车公司曾想将安全带配备在普通的公路轿车上,但需要注意,那时还没有现在的三点式安全带,所以不论是实用便利性还是实际保护效果都不怎么好。

1959年8月,汽车历史上第一台配备了三点式安全带的量产民用轿车正式交付到客户手中,该车来自沃尔沃公司,名为沃尔沃PV544。而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者就是当时担任沃尔沃汽车公司首席安全工程师的尼尔斯·博林设计的,并且他设计的三点式安全带一直沿用至今。

可以想象这种需要"绑住"身体的安全带推出的时候并不被人所看好,甚至还遭到了质疑和忽视。即便人们选择购买了沃尔沃PV544,但也很少有人会去使用它的安全带。

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沃尔沃在1963年大量宣传和推广三点式安全带的作用和好处,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到安全带出色的保护性能,他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碰撞演示测试,最终碰撞测试的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拥有安全带的车辆可以极大的保护乘客。

因此沃尔沃PV544不仅仅对于沃尔沃是一台意义深远的车型,其实对于整个汽车发展历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车不仅是世界汽车历史上第一台配备三点式安全带的车型,同时沃尔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三点式安全带规定为旗下所有车型标配的汽车厂商。

安全配置:安全气囊

车型:奔驰W126?S级

年份:1981年

大家可能想不到汽车上的安全气囊发明时间其实并不比三点式安全带晚,1951年一位名为Walter?Linderer的德国工程师就设计出了第一个安全气囊,并且在2年后的1953年还申请了专利。但是Walter?Linderer存在很多缺陷,其中最严重的一点就是该气囊在车辆发生事故的瞬间并不能完全充气,那也就意味着气囊的保护性能并不大,所以当时这个安全气囊的项目就这样搁置了。

时间来到了1963年,日本人小堀保三郎发明了一款全新的安全气囊,并且也申请了专利,现如今汽车上配备的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基本都是基于小堀保三郎设计的这款安全气囊,也因此小堀保三郎被称为安全气囊之父。

1970年开始,世界上不少豪华品牌厂商的高端车型都开始配备安全气囊,并且对安全气囊的工作方式和设计都进行了升级调整,虽然当时安全气囊已经可以正常使用,并且保护效果也不错,但与三点式安全带刚刚推出的时候一样,人们并不接纳这项配置,所以当时并没有得到快速的普及。

一晃眼将近10年的时间过去了,安全气囊几乎被人们淡忘,但就在1979年奔驰W126?S级车型的推出转变了这样的情况。1981年小改款的奔驰W126?S级车型开始向客户提供选装安全气囊的服务,到了1985年主驾驶席位置的安全气囊成为顶配车型的标配,1986年副驾驶席安全气囊成为选装配置,1989年副驾驶安全气囊成为顶配车型标配,1991年前排双气囊成为该车全系标准配置。

可以看出奔驰对于安全气囊的普及并不像沃尔沃宣传三点式安全带那样费尽心思,奔驰更加简单粗暴,逐步的将安全气囊变为标志配置,客户们不用也不行。所以在汽车历史上奔驰对于安全气囊的普及有着极大的贡献。

安全配置:防抱死刹车系统(ABS)

车型:克莱斯勒Imperial

年份:1971年

曾经在路上看到一台车上贴有ABS的标识基本就可以断定这是一台高端车了,以至于后来九几年的时候不少车都将ABS标识作为高配车和顶配车的身份证明,客户们也觉得开出去特有面子。现如今不同了,ABS早已成为绝大多数车型的标准配置,也不在被人挂在嘴边炫耀,但它起到的安全保护依旧至关重要。

防抱死刹车系统,英文简称ABS,全称:Anti-locked?Brake?System。这个ABS在曾经可是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高科技产物,后来才被用在汽车上,所以一开始被当作身份的象征也就不奇怪了吧。

至于ABS的工作原理现在大家应该也不陌生了,就是当大力刹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刹车抱死而引发失控等情况,ABS会自动采取"点刹"的方式进行制动,这个"点刹"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不用担心会减弱刹车性能,反而可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

汽车历史上第一款搭载ABS装置的车型是1966年的Jensen?FF,Jensen是一家英国汽车厂商,但是该车的产量很低,据悉截止到停产也就生产了300台左右。而真正第一款搭载ABS系统的量产车是1971年款的克莱斯勒Imperial。

Imperial车型诞生之初就定位为一个独立的高端品牌,从第四代车型开始成为克莱斯勒品牌旗下的一个车系,但即便这样该车依旧拥有自己独立的平台,而且定位高端豪华,售价昂贵。

安全配置:电子稳定程序(ESP)

车型:奔驰W140?S级

年份:1995年

不同汽车厂商的电子稳定程序叫法可能有些不同,比如奔驰的ESP和宝马的DSC,但不论怎么叫他们的原理都是相同的。1987年奔驰和博世开始了一个合作项目,并与1992年完成,研发的项目就是这个名为电子稳定程序的主动安全系统。1995年奔驰W140?S级成为了首款搭载该配置的量产车型,继安全气囊之后,这也是奔驰在安全配置方面的又一重大升级。

电子稳定程序(ESP)不论哪家厂商、叫什么名字,最基本的作用都一致,防止车辆侧滑、防止甩尾、防止车型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以及高速行驶中猛打方向情况下,防止车辆失控。除此之外,有了电子稳定程序之后,也让那些大马力尤其是后轮驱动的车型更加容易操控,降低了上手难度。

不得不说奔驰在安全配置方面的表现也同样是汽车厂商中的标杆级别,不仅如此,就拿奔驰W140?S级车型来讲,不少人都还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奔",双层隔音玻璃、前排12向电动调节座椅、倒车雷达、带加热功能的电动折叠后视镜、电子防炫目照后镜、双区恒温空调(长轴版更有四区恒温空调)、电动后遮阳帘、电吸车门这些全面的舒适性配置也让该车在当时成为了绝对的旗舰型车型。

安全配置:胎压监测

车型:保时捷959

年份:1986年

虽然国内汽车市场上还没有强制要求出售的汽车必须标配胎压监测系统,但这个能有效避免高速中爆胎引发严重事故的安全配置越来越大家重视,所以即便原厂没有配备,大家也都会在购车后进行加装。

世界汽车历史上第一款配备了胎压监测的是1986年保时捷959车型,搭载在一台跑车上并不意外,先来看看保时捷959在发布的时候是怎么宣传的-"世界上最快的合法上路量产车"。

1986年发布的保时捷959搭载了2.85L的6缸水平对置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444马力,峰值扭矩500牛·米。传动系统为6挡手动变速箱,同时还配备了四轮驱动系统,在这样的动力总成推动下,该车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3.7秒,极速可达317Km/h。

所以在这样的性能下,安全保护措施就更加重要了。现如今的胎压监测系统主要分为数字显示和警报提示两种,其中数字显示的胎压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的显示出当前各个轮胎的气压压力,而警报提示胎压监测系统则是在轮胎亏气等情况下在仪表盘或中控台位置显示警示标识或声音提示。

总?结:

现在汽车搭载的安全配置当然不只有以上几种,但上方我们盘点都可以说是目前最基础最普及的几个,可能大家买车的时候更关注一台车的外观内饰以及动力性能,但其实安全配置方面更值得大家关注。在下期的汽车历史安全配置盘点中,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夜视系统、车道保持、ACC等功能的解析,敬请期待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ABS # 汽车 #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