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小米汽车对标_小米汽车市值超过比亚迪怎么办

tamoadmin 2024-07-21 人已围观

简介1.比亚迪市值破5000亿,超越大众登顶A股,不是汉热销这么简单2.关于网传比亚迪联合小米出品汽车一事,比亚迪对此有何回应?3.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4.蔚来汽车市值中国车企第一,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 随着3月30日小米集团的官宣,小米造车终于尘埃落定。之后两天,至少有手机圈、 财经 圈、 汽车 圈,甚至包括

1.比亚迪市值破5000亿,超越大众登顶A股,不是汉热销这么简单

2.关于网传比亚迪联合小米出品汽车一事,比亚迪对此有何回应?

3.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4.蔚来汽车市值中国车企第一,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小米汽车对标_小米汽车市值超过比亚迪怎么办

——"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

随着3月30日小米集团的官宣,小米造车终于尘埃落定。之后两天,至少有手机圈、 财经 圈、 汽车 圈,甚至包括消费电子圈,"四大板块"联动,刷屏小米造车。小米这些年积攒的人气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对"小米凭什么造车?"的答案几言蔽之即可,仅作为后文铺垫所需。爆款新闻的价值,涨跌都同样快,大可不必为此流连忘返。

第一、有钱。

小米当期现金余额1080亿元。雷军说,"我们亏得起"。遵循,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达到100亿美元;

第二、有人。

小米目前有超过1万人的研发团队。并且,基于智能电动车业务还将扩充5000人;

第三、有产业链。

小米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从小米手机到小米居家,再到小米笔记本等等,丰富的小米产品谱系,帮助小米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以及生产、制造体系;

第四、有拥趸。

不久之前,小米在一个近2万人的米粉群体展开智能电动车立项调研,有超过92%的米粉支持小米造车;

第五、有朋友。

从2013年雷军拜访马斯克之后,雷军个人+顺为资本+小米集团,利用7年时间,先后投资了50家新能源 汽车 相关企业,如果算上芯片产业,粗略估算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由此,上述五点深度赋予了雷军"不成功则成仁"的勇气。

——"将押上人生所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造车而战"。

——这就是雷军关于造车最笃定的态度。

当然,雷军的这句话用了当下互联网 科技 大亨们"撩拨"粉丝时的惯用话术,打打感情牌,无可厚非。

但,小米造车,成立全资公司,不合资,不融资,雷军亲任CEO,这倒是实打实地奔着"大力出奇迹"的方向去了。

小米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

这个问题,雷军目前没有明示。

但小米10多年来,用门类繁多的产品共性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当靠谱的答案: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不出所料,小米 汽车 仍然会沿着这个思路实现量产。更遑论,距离小米 汽车 上市之日尚有些时日。

届时,几近白热化的纯电车的续航之争已经逐渐冷却,"马太效应"让市场上80%以上的纯电车产品在工程深度上大致相当 ,留下来的,就是"智能化"的较量。

——这应该也是小米所期望的结果。

小米一定会把它所具备的 科技 品质成功注入 汽车 之中,成为其强大的产品基因。通过走量,通过软件盈利模式,反哺硬件的"微利"。于是,性价比极高的小米 汽车 ,还被辅以炫酷的玩法,一如当初全网疯抢的红米手机一样。如此,小米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怎么造车才最大可能性的保证成功?"才是摆在小米面前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毕竟,之前小米不是一家专门 汽车 制造商。

谁来"替"小米造车?

估计这个问题一旦被提出来,首先招致"驳斥"的,就是这个"替"字。

自建工厂还是找人代工?

自建工厂?

当然可以,特斯拉不就是这么干的吗?新势力造车中威马也算是自建工厂。

且自建工厂的好处,显而易见。手握绝对的自主权,品控上相对可以更有把握。当然,对于造车成本的管控,也会更有力度。

但是,小米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自建工厂的选项大概率会暂时排除。

第一,"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看起来巨大。

但对于从零开始造车的小米而言,如果在考虑另行招募5000人研发团队所产生的费用,研发项目本身的费用,平台建设费用等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自建工厂的巨量投入,可能这100亿人民币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事实上,即便是蔚来找到了江淮代工,在2018年,蔚来也烧掉了240亿的现金储备。也就是寄希望于产品上市之后,销售符合预期,否则小米那100亿前期投资也不见得有多宽裕。

所以,初期预算与自建工厂的项目不符合。

第二,按照目前小米的规划,预计新车于2023年上市。

如果自建工厂成立,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小米还需要搞定产销资质,从申请到审批,从审批到获得生产资质,从获得生产资质到进入工信部产品名录,从进入名录到获得销售资质,这中间是要花时间的,也无法预计那个环节会出状况。

所以,进度规划也与自建工厂的项目不符合。小米造车,就这样,被诸多力量牵扯着,必然走到了寻求代工的赛道上去。

事实上,后来者有后来者的优势,蔚来、理想、小鹏为了产品快速达成上市目的的作业,小米还是可以抄一抄的。

最有可能找比亚迪代工?

之前,坊间传出长城代工小米造车的消息。但很快被双方否认。

事实上,长城代工的可能性极小。

长城手中的柠檬、坦克两大造车平台并非纯电平台,不能为小米所用。而长城的ME纯电平台+咖啡智能技术架构,倒是一个很好的组合,但是长城已经和宝马合作,合资公司光束 汽车 正在为纯电MINI的量产而努力。

更何况,长城还有氢能源产业的前瞻性布局,估计很难抽身顾及其他。

不是还有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吗?

这些国字号的队伍,除了运作机制上的限制之外,分别还有各自不能代工的原因。

长安的高端纯电平台还在研发中,自顾不暇,可以Pass;上汽在忙着R品牌的建设,更遑论上汽—阿里的智己 汽车 也需要占用大量,条件不允许;广汽埃安刚刚独立,正在"心高气傲"中,心不在此;北汽的条件倒是具备,只是小米会不会因为北汽的品控问题而被吓退呢?

所以,回头来看,似乎吉利和比亚迪最有可能。

吉利不仅手握SEA浩瀚智能架构,而且刚刚成立的极氪 汽车 ,本身就具有开放、包容的战略特性。双方各取所需,完全可以一拍即合。但阻断二者合作可能性的,可能恰好也是SEA架构。

作为全球智能造车的顶级架构,SEA的高智能化、拓展性、灵活性、成长性决定了当期内,其旗下产品的成本不可能低。所以,才有了首款产品极氪ZERO超过30万元以上的预计定价;所以,目前吉利品牌、几何品牌旗下的纯电暂时都还不能启用SEA架构。

反观目前小米产品的特性,"性价比"不都是始终需要保留的特点吗?小米造车与吉利SEA架构目前还不在一个频道上,只好暂时放过彼此。

更何况,百度已经与吉利接上茬儿了,小米再掺和一脚也不合适。

如此,比亚迪或许成为小米最终的选择。

比亚迪和小米很像,二者都在各自领域建立了全产业链生态。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自研芯片、E平台、国际化设计团队,电控、电驱技术……都让小米欲罢不能。

还有,二者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9年,小米把"最佳战略合作奖"再一次颁给了比亚迪;

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谋求上市,并开启多轮融资,小米表现得相当积极,早早稳坐股东的位置;

甚至,就在小米造车官宣后的第二天,比亚迪官方以《全面合作,襄助小米生生不息》为题遥相呼应。

虽然内容说的都是小米手机的事,但在这个"过于巧合"的时间节点,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更有意思的是,4月1日下午,比亚迪王传福由雷军陪同,造访小米北京 科技 园的照片在坊间流传,两位大佬是要把小米造车由比亚迪担纲的事情彻底坐实吗?

然而,必须要为上述泼一瓢冷水的是,事实上,比亚迪为小米代工造车的"故事"早在去年年底就随着小米造车的消息一起发酵,且有板有眼,连同车型、车名、价格和盘托出。

对此,2020年12月,比亚迪在其"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平台回应,目前比亚迪针对相关信息已依法取证,后续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声誉。望广大网友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比亚迪内部人士也明确表示,对此事没听说、不知情。

对上述文字加以推敲,比亚迪的反应确实够强烈。

如果此事只是没有官宣,而被流传,比亚迪大可不必用"依法取证"这样严厉的词汇。看起来确实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简单直接。

无论怎么看,小米要是选择代工模式的话,比亚迪都是最有可能的目标。

小米会选择"第三种"造车方式吗?

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外媒消息,3月29日,丰田与特斯拉正在考虑共同开发小型SUV平台。丰田负责提供硬件平台,特斯拉则担纲电子控制平台和软件技术。

合作一旦达成,特斯拉可以降低小型电动SUV的开发成本和周期,丰田则在软件系统上获益,两家公司各取所长,实现互补。

小米是有条件效仿的。作为世界最年轻的500强 科技 企业,小米"强软件"的特性足以吸引任何一家以硬件见长的造车主机厂,这其中当然可以包括比亚迪,包括吉利,甚至长城等。

也就是说,在小米依然保持不合资、不融资的初心之上,取以软技术换硬技术的方式造车,不需要建厂,不需要建硬件平台,从而赢得时间和金钱。

但,这又和比亚迪代工滴滴有本质区别,甚至和江淮代工蔚来也有明显区分。区分点就在于,小米在这个过程中,有深度参与,有共享——参与品控,参与设计,共享软件。

这种游离于自建工厂,寻求代工之外的第三种模式,合作不合资,独立不孤立,或将成为小米造车最终的答案。

写在最后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有一个点始终被忽略。

——即,小米怎么卖车?渠道在哪里?这当是小米造车能否成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事实上,这应该是小米最不应该担心的问题。

当各大主机厂还在为产品圈层而烧脑时,当初在大学校园里以1999价格圆梦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刚刚好,成长为小米 汽车 的用户;

当造车新势力在为销售渠道建设而砸钱铺路时,数年来,小米在全国各大城市布局的数码产品门店已经为小米 汽车 的销售网络建设,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未来,在各大商场里看到小米 汽车 的展厅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吗?或许,它们就在小米手机的旁边,甚至可以装在一起。

电动 汽车 的风口已经来了,更何况今天的小米不是一只猪,而是一头狮子,一头老虎,甚至还长着翅膀,无论怎么看,小米造成成功的概率都不低。

毕竟,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雷军这里!

比亚迪市值破5000亿,超越大众登顶A股,不是汉热销这么简单

文?|?野生小陈

你会觉得法国车好开吗?今年雪铁龙4S店销售的业绩也就比跨国旅游团和留学中介公司强点,但不妨碍巴黎街头遍地粘满色彩斑斓圆咕噜的Citro?n。

在中华地区不管曝光任何问题都“当然选择原谅他啊”的封神德系车,放到美利坚一样站不住脚,美国人也不理解,为什么放着福特不买要买大众啊?

日韩人民有多爱local车型不用赘述了,纵观国际形势,只有我们的民族品牌显得十分卑微,在自己的BGM里从来没有赢过。

毋庸置疑,如今长城和吉利的体量之大,确实已经超越了不少老贵族了,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两个汽车商业案例,如果拿我们更熟悉的轻电子品牌来做比喻,长城和吉利更像是OPPO和vivo,在国内闷声发大财的选手。但今天讨论的比亚迪和五菱显然在意识形态上更具备可研读性,我说像华为和小米吧,很多人要拍案而起,但细细思索,可能还真有点意思了。

还记得两年前,唐DM在北京上市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新闻都会用这样的标题来形容这款起步价格超过23万的国产车型——“比亚迪疯了”,国内媒体真的好爱这么讲王传福相关周边噢,这个词简直成了比亚迪限定。今天再来看看,比亚迪确实疯了,股票涨疯了。

王传福后援会的日常除了品牌邪教粉给举举粉红色灯牌,现在还靠涨飘的股市俘获了一波韭菜军团的芳心。资本市场没有心,但比亚迪有,如今的比亚迪完全可以在公屏上打出这样的应援口号:房子给大家盖好了,没塌。

传销老窝这种段子已经消匿了,今天谁再敢说隔壁老王一句不是,我韭人第一个不服。

90年代初期,有这么两个人抓住了时代趋势的双马尾,马云闻到了互联网的先机,而还在国企办公室研究电池的王传福被“大哥大”、“BP机”的兴起所吸引住了,连乔布斯都还没开始琢磨起移动设备,王传福就笃定,这块不起眼的充电电池必然能够掀起一个全新的世界格局,在我都还没出生那年,王传福就开始了“它”的电池工业革命。

比亚迪电池之家的身份想必众所周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亚迪还是全球第二大手机代工厂,仅次于富士康。我们熟悉的华为、苹果、三星、OPPO、vivo、魅族等手机品牌,比亚迪都有进行过代工组装。而且比亚迪还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生产塑料、玻璃、金属、陶瓷材质的手机代工厂。

比亚迪就很像是学生时代穿着老土戴着厚片眼镜的学霸,在美国校园**里,这种Nerd偶尔舞会上出现的时候,只会被当成透明的摆设,如果不拿本书在手上看,实在难以掩盖格格不入的尴尬。

但是在先进领域上,真·知识改变力量,他们开始从学生时代的弱势上升成为了以科技驱动的经济市场中的赢家,例如马克·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例如还不肯脱下格子衬衫的比亚迪(没有说Logo不好看的意思)。

很多人拿比亚迪与华为相提并论,其实是有依据的。大概在2018年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期间,中国商务部和英国国际贸易部共同牵头成立了中英企业家委员会。出席的企业,有建行、工行、中石油、中石化......这其中,代表中方民营企业出席的,只有两家。一是华为,二是比亚迪。

在这场会议上我们才发现,不那么爱发新闻稿的营销黑洞比亚迪已经占据英国纯电动大巴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伦敦,这一数值更是超过90%。

公交大巴之于英国,尤其是伦敦,是最鲜明的象征。伦敦人口约880万,但公交大巴每天的运载量却超过600万人次。也因此,英国对公交大巴制造商的要求相当之高,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固执地认为,在乘用车制造领域里,比亚迪拿不上台面。

2019年6月7日,丰田汽车执行副社长寺师茂树,不情不愿地对全球媒体坦言,丰田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坚信混动理念才是正道的光,错过了纯电动研发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丰田宣布,比亚迪将成为丰田电动车战略规划中动力电池的提供商。

作为超严谨星球里的处女座终极形态,纠结症晚期患者丰田一向只信得过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技术,这次居然深度拥抱友商,还是汽车制造业里最没有存在感的中国品牌,把占BOM成本40%左右的动力电池部分交给了比亚迪。

由于产品布局上基本放弃了对燃油细分市场的争夺,所以比亚迪销量比不上长城和吉利,这并不奇怪,两边不在一个竞争维度。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比亚迪启动了中国新能源市场化的进程。所以比亚迪算是主动放弃了现在,选择了未来。

2007年左右,市场上大部分人还在讨论第六代凯美瑞又如何如何,比亚迪推出了未来公司技术上的绝对中流砥柱,磷酸铁锂电池。随后斥资过亿研发半导体元件,在人均年收入1.8万的2008年那会儿,那是连特斯拉钢铁侠马斯克都称之为“我们恐怕要被fucked?up”的一年,光是这个半导体项目,比亚迪就亏损超过10亿。

2020年,比亚迪市值突破4000亿元,超越上汽集团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车企,此后,比亚迪市值持续攀升,目前已高出上汽集团约1856亿元人民币。财报显示净利润超过11倍的夸张涨幅,净利润率也从0.38%提升至3.93%。相较三月最低点时,比亚迪港股、A股的股价分别翻了三倍、四倍——这一涨幅堪比特斯拉。

可能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比亚迪何德何能与特斯拉相提并论,但王传福并不太在乎外界的声音,大家走的路不一样,看的风景自然不同,数字可以说明一切,就像在至暗时刻也敢豪掷十亿那会儿一样,这么多年看来,比亚迪是真的对任何事情都I?don’t?give?a?****啊

截至现在,比亚迪目前市值已突破4702亿元人民币,同期上汽集团市值为3098亿元,广汽集团市值为1308亿元,这意味着比亚迪的总市值已超过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两大汽车巨头之和。继市值突破4000亿大关后,在11月6日比亚迪股价再创新高,盘中一度到达198.85元,最终报收190.44元,涨幅3.04%,年内以来,比亚迪累计涨幅已达263.83%,最新市值470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自2008年买入比亚迪以来,从未减持过。2008年9月比亚迪当时以8港元买入2.25亿股,耗资18亿港元,目前这部分持股市值高达415亿港元,12年赚了约3亿港元。

在11月2日,国家发布相关文件,钦点纯电动汽车主流化,比起在离财富自由一步之遥却被粉碎梦想的蚂蚁金融人,重仓比亚迪,王总带你发家致富,Let’s?build?your?dream哈。

讲完“华为”,聊聊“小米”。说五菱作风像小米,我想五菱不服,小米更不服,但是口嫌体正直,大家迈的步子好像还有点像,五菱搞下沉,小米也是爱搞下沉,国内弄不过vivo、OPPO,那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也搞下沉,印度小王子非我小米莫属(虽然宝座刚失守)。但下沉久了也不是办法,小米另辟蹊径,凭借生态圈理念杀出一条血路,馋哭了隔壁五菱,所以2020五菱不服输,我们不整面包车了,我们做环保老头乐。

最高时速105km、续航120-170km、没有安全气囊、无法快充,这样一款电动汽车会有人买吗?

答案乘联会给到我们了。是的,我们会,因为——“市面上没有比宏光MINI?EV更便宜的电动汽车了。”

进入下半年以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已实现连续3个月的增长。在两个单月的榜单中,有匹黑马出现,五菱宏光MINI?EV。

7月24日,五菱宏光MINI?EV上市之后,就像刮起了一阵飓风,成为中国市场上唯一能与特斯拉Model?3博弈的新能源车,首个完整销售8月与后者仅相差不到3,000辆(分别为9,150辆和11,811辆),9月更以超过3,000辆的优势直接逆袭2020年稳居新能源榜首的特斯拉Model?3(销量为11,329辆),成为当月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冠军。

在配置方面,宏光MINI?EV与Model?3相比,可谓非常简陋,不仅不具备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推崇的各种前沿科技,甚至普通汽车N年前都已经必备的功能,它也未能配全,比如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前雾灯等,有的车型甚至没有空调。在精简成本的情况下,宏光MINI?EV的设施除了车载收音机外,其余基本为零。没有关系!我们打工人不需要。

一线的嗅觉有时候是迟钝的,所以很多身处北上广深的人还不知道这股如快手般席卷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的潮流,但没有关系,这几座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并不是五菱的目标,你很高贵,我就不去高攀了。

比起说明书上动辄三五百续航的张口就来,宏光MINI?EV的续航一如既往的实诚,几乎和官方宣传的一致,这对于小城市短途通勤的上班族来说,慢悠悠的开车和慢悠悠的充电完全不是一种困扰,相反,每周只需续命一次、“几乎跟不要钱一样”的电费才是他们真的需要的。

就像给甲方做方案一样,大部分差钱的用户(我并不是说客户差钱哈,不是的)根本不在乎前面天花乱坠特效惊人飞檐走壁的39页PPT,反正他们都会拉到最底下那一版报价,看看价格是否适合结个缘。

五菱有句话很出圈: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人民需要性价比,性可以不算特高,但价一定要够低。

“老头乐”(我知道这话五菱不爱听,人家做得五彩斑斓的就是为了哄哄年轻人的)虽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但以往那种低速代步车目前实际上游走在法律灰色真空地带,交警管不了,纵观世界各国,从来没有一款机动车可以获得和“中国老头乐”一样的绝对特权。

但需要上牌的宏光MINI?EV却不是,驾驶者必须要考驾照、买保险才能上路,安全系数一下上来了,再回顾一下公安部的新规,是不是你也比较放心给家里的老头来一辆乐一乐,铁包人咋的都比人包铁强吧。

2010年,五菱之光登上《福布斯》杂志,被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2020年,宏光MINI?EV一击即中,冲出来就撂翻了人Model?3。别人嫌这样的小车不挣钱,难回本,五菱不担心——因为这条路,我熟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网传比亚迪联合小米出品汽车一事,比亚迪对此有何回应?

11月5日,比亚迪涨停,成为A股第一家市值突破5000亿的车企。

市值第一的特斯拉(3990亿美元)

市值第二的丰田汽车(1875亿美元)

市值第三的大众汽车(831亿美元)

市值第四的比亚迪(759亿美元)

市值第五的蔚来汽车(508亿美元)

11月6日,就在前一日还在追赶大众的比亚迪,轻松超越,成为市值全球第三的车企。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01比亚迪登顶A股

排在全球市值前十的车企分别是:特斯拉、丰田、比亚迪、大众、戴姆勒、蔚来、通用汽车、法拉利、上汽集团、宝马集团。全球五强中国占两席,比亚迪第三,蔚来第五。

发现了吗,全球市值前五的汽车企业中,三家电动车,两家来自中国。除了大众和丰田两个巨无霸,剩下的三家不仅全是新能源车企,而且是新公司,三家中最老的比亚迪和特斯拉,做新能源汽车也才不到20年,蔚来成立仅6年。

和年初的每股47.98元相比,比亚迪的累计涨幅已经高达285%。目前,比亚迪是全球市值第三高的车企。

5000亿,是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的主角,并不是体量最大的车企,也并非国家队代表,更不是销量最好的车企。事实上,比亚迪哪一点都沾不上,但偏偏站上A股市值第一的车企,更是超越大众。

这一切,确切点说,是对未来可预见的“确定性”的反馈。

对未来可预见的“确定性”的反馈,实现起来太难了,甚至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马斯克和王传福孤注一掷,在2003年前后开始造车,16年之后,一个全球市值第一,一个第三,这一定不是偶然,普通人的眼光和胆识,怕是难以成全。

02真相来了

说具体一些,“可预见”和“确定性”,集中体现在新能源、电池、芯片,这是全球汽车转型的开始,而特斯拉、蔚来、比亚迪全都有,李斌想要做芯片绝不是空穴来风,挖到的小米芯片专家已经入职蔚来。

政策加码,半导体装机量,刀片电池产能提升,财报好看,比亚迪汉热销,预计接下来两个月单月销量破万,对于比亚迪,你能举出任何一个例子来证明股价飙升,市值大增的理由。

财报方面,比亚迪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11.94%至1050.23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116.83%至34.14亿元,其中包括补助10.02亿元。

比亚迪另一杀手锏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负责人陈刚在全球CEO峰会上提到,行业内32位MCU占比超2/3并逐年上升,车规级MCU单值呈倍数级增长,比亚迪车规级MCU累计装车已超500万颗。

比亚迪汉热销,说小了,比亚迪有了一款标杆式的高端爆款车型。说大了,不只是爆款这么简单。众所周知,比亚迪是“技术狂人”王传福在电池基础上开始的新能源造车运动,了十余年在“三电”领域的持续投入,经历过高光,也曾跌入谷底。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更是表示,汉是比亚迪十年技术的结晶,也是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的集中展现。

“作为企业家,必须要选择对的方向。一个产品的失败造成的损失是几千万或者上亿元,但方向错了,损失的可能就是几十亿、几百亿,更加宝贵的战略时间会被延误五年、十年。”王传福曾这样表述过。

只能说,方向对了,结果迟早会来。不光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整体板块涨势凶猛。除了比亚迪之外,中概股造车新势力三强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也在不断刷新自身记录。截止昨日美股收盘,小鹏汽车暴涨30%,蔚来涨12%,理想涨10%。

总结

比亚迪的技术积淀和优势开始显现,供应链潜在价值巨大,推动了价值重估。

除了给投资人回报,比亚迪产品也该持续发力,汉EV之后,比亚迪还需要至少一款标杆式的高端产品,不仅是匹配5000亿甚至更高的市值,也是为了走得更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比亚迪已在自己的官方社交平台中心,对此事进行了回复,大体的意思就是比亚迪已经对此事进行了依法的取证,并保有对此事追究的权利,希望广大网友们不要相信谣言,不要轻易的传播谣言,据比亚迪内部的高层人士透过,比亚迪联合小米生产汽车一事纯属子虚乌有,所有的比亚迪高层都对此事完全不知情,此事又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下面让我们来还原一下这件事情的始末,究竟是怎样传出这样一则非常不靠谱的传言,一开始是在很多的个人社交平台上,开始传出了一些照片儿照片配的文字就是小米联合比亚迪一起出排了一款汽车,称这款汽车是年轻人的第1辆汽车,也就是说这款汽车依旧延续了小米的特点,那就是性价比特别高,而且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拥有的,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此则消息开始在互联网上发酵。

让很多人都开始相信比亚迪已经联手小李开始造汽车,其实这个消息之所以能够让很多人相信,不单单是有汽车,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和小米这两个公司出品的产品都是那种性价比比较高,都是那种贴近老百姓生活,都是那种接地气的东西,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两者强强联合,真的在为我们所有的年轻人来打造一款属于自己人生中的第1台汽车。

不过比亚迪已经对此作出回应,就是根本没有这回事,然后小米虽然未在官方上给出任何回应,但小米的内部高管,也已经通过其他的渠道对此事进行否认,并且一再指出网上传出的有关于,小米商品的logo是与小米公司的logo完全不一致,所以,就能看出这件事情是,纯属造谣,不符合事实。

蔚来汽车市值中国车企第一,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1TB存储的红米只卖2599元!”

在3月28日的春季发布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用真诚的态度,以及低到离谱的价格公布了红米Note 12 Turbo的售价。

场下的观众好像是习惯这种发布会,脸上并没有露出太激动的表情,只当做是看了一场传统节日。相比于性价比极高、销量飘红的红米新款手机,看客们更期待的、更关注的是小米汽车。

神秘面纱被揭开?

距离雷军宣布亲自下场造车,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小米汽车现在的进度怎么样了,是否能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且跑起来?

近日,有个数码博主在某平台上曝光了关于相关配置和售价信息,还有一组疑似新车的实拍路透图,图中的新车没有伪装覆盖,但是和之前曝光过的渲染图不大相同。

不过,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该条信息,并辟谣称:如果据说是真的,我就吃了它。所以说,什么据说、传说、听说、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都是靠不住的。

而网友们也发现了不对劲,仔细查看并确认之后,发现实拍中的新车其实是大运集团旗下还未量产的远航Y6,并不是小米之前路测的新车。

但是大家不用失望,此前就有网友曝光过小米冬季路测的照片,说明小米汽车的推进速度还不错。再加上雷军还表示过,小米造车进展超过预期,目前已经完成了冬季测试,以及明年上半年量产,并将争取在15年至20年进入世界前五。

俗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出名不用喊”。面对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沉没成本不断增加

但如今的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新势力前辈入局之前都是那么地意气风发,但是入局之后却寸步难行,最终只能遗憾退场。雷军如今能保持乐观态度,是因为手头上充足,如果小米手机在数码市场上受挫,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在3月24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年报,从数据上看,其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都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手机业务方面,出货量下滑得非常严重。

这么一看,这份小米财报几乎都是坏消息,没有一点是能鼓舞员工士气的。那么问题来了,小米如今亏损严重,会不会影响到小米汽车的进度呢?

答案是不会影响,小米集团方面表示: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与此前雷军的说法一致。

尽管未来市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有许多事情是小米无法掌控的,但是加大筹码投入汽车业务是没有错的,有着确保按时量产的决心。

根据2022年的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在汽车业务上的研发就投入了31亿元,再加上2021年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入,例如芯片、传感器等方面的投入共计20亿元,这么计算下来,小米集团这两年在造车方面的投入超过了50亿元。

对比去年“蔚小理”108.4亿元、52.1亿元、67.8亿元的研发投入,作为新手玩家的小米(31亿元),其投入研发的资金并不算少,并且投入的资金还在持续增加。

除了投入科研之外,小米在招募人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小米汽车刚成立的时候,其团队只有17人,到了2022就达到了2300人。

同时小米招聘目前正在北京、上海两地大量招聘汽车业务员工,职能包括研发、市场等方面,岗位数量超过400个,后期等到小米的制造厂完成,参与造车的人数将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其投入将翻几番。

当然了,目前小米投入的资金都有回报的,虽然现在不明显,却为以后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打造垂直整合

在去年11月份,小米汽车用一段展示了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中一辆经过改装,并加装了小米自动驾驶测试的车辆,顺利完成了无保护左转、自动掉头、多车道路口左转、环岛绕行、自动泊车等共计30个智能驾驶功能。

从来看,小米所展示出来的自动驾驶成绩已经能达到了L2++级,虽然对于竞争对手来讲,做到这个程度的自动驾驶级别的难度不大,但对于小米这家数码企业来讲,在技术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后续能应用在首款车型上,那么在市场上将增加竞争力。

上文提到,雷军亲自参加了小米汽车的冬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米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此前,小米集团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尽管这三家电池厂商并不算是行业龙头,但胜在它们的电池性价比高,同时小米在投资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整车的成本,还能从中学习到制造电池的技术,将电池这条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了为“宁王”打工。

另外,小米集团还跟芯片独角兽黑芝麻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锂离子电池材料商法恩赉特、禾赛科技等企业有着深度合作。

再加上中创新航等电池厂家,小米集团已经涉及了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原材料等各个领域,除了制造厂之外,小米汽车的整车生态链几乎完成了,相当于形成了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有了自己的配套产品链。

上一家拥有垂直整合模式的汽车品牌,已经在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了,它就是比亚迪;而小米汽车就是想通过垂直整合模式,减少整车的成本,缩短亏损周期,将自身的压力降低。

解决了供应链和技术问题,之后就渠道问题了,对于小米来讲,渠道的建设是最省心的,有了华为的智选做前车之鉴,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就是小米汽车以后最强的武器。

此前卢伟冰表示过,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前开出4万家小米之家,并加开更多大店以便承载汽车销售服务。对比友商华为给问界提供试驾服务的600家门店,以及被吉利收购的魅族,也就不过建设一千家汽车体验店的目标,这足以看出小米汽车的野心。

小米稳了吗?

拥有了配套生产链、全国各地的渠道,小米汽车就稳了吗?

当然没有,小米汽车并没有像百度那样选择与车企,而是选择建设工厂。虽然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即将在今年6月份竣工,并且能顺利进行量产,但是目前小米汽车还没有搞定造车资质。

强如“蔚小理”都需要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才能拥有造车资质,而上一家出道就自己建厂制造的威马已经接近倒闭,这种全资模式造车,无疑成了小米汽车的负向拖拽,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风险,但如果成功,收益却比风险大,这就是雷军造车的魄力所在,敢于冒险。

其次是价格问题,众所周知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粉丝群体的消费水平并不高,小米汽车的定价过高,那就无法得到这些粉丝的支持,很难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

另外,市场的竞争很残酷,使得汽车品牌更新产品的速度变得“内卷”起来,如果小米汽车的第一款汽车的配置按照前两年的标准来安装的话,那么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降。

编辑总结

回想几年前,造车新势力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者无比大方,然后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有了前车之鉴,投资者面对跨界造车变得小心谨慎,并且“吝啬”起来。

对于小米汽车来讲,这不是最好的造车时代,但却能让小米汽车生存下来的时代,有了诸多前辈的造车经验,小米汽车能从中借鉴,可以少走了很多弯路,例如怎么解决造车带来的盈利失衡、售后和维修冗余等问题,这样子发展起来能顺利很多。

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手机业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今年能否成为业绩转折点还不好说,毕竟如今手机市场的大环境很难好转,如果小米汽车能如约而至,并且能兑现雷军传递给内部的积极信息,那么小米汽车将成为一束光,照亮小米集团前路的黑暗,让投资者和员工重拾信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0年7月,比亚迪的股价达到.9元,总市值达到2670亿人民币,超越上汽集团的2247亿人民币市值,成为国内市值最大的车企。2020年11月,蔚来汽车的市值达到4506亿港元,超越比亚迪,再次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车企。

比亚迪和蔚来,都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厂商,这些公司市值的增加,是不是能够证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已经彻底到来,买燃油车已经是不合时宜了呢?

市值的高低,主要看的是未来,而不是当下!

一家公司股价的高低,看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想当初比亚迪的估值很高,是资本市场对其完整新能源产业链的估值重构,认为比亚迪的估值还尚未完全体现。比亚迪股价上涨归因于刀片电池、车载半导体完成重组以及汉的上市,以及与华为合作智能化超预期。

而蔚来的市值增长也是如此,这一点和特斯拉全球市值第一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市场认为其潜力还没有完全展现。资本市场对这特斯拉和蔚来的定位其实已经不是汽车公司了,而是科技公司。蔚来创新推出的换电、车电分离等模式,也收获了资本市场肯定。

科技公司往往有更高的增长潜力。这就像中国的小米和美团的市值,美团的市值比小米高。美团被定义成科技公司,而小米则是智能硬件公司。所以股价的高低,也只能是反应出资本市场对一家公司今后的发展进行预判,并不是反应当下水平的。

市值最高,蔚来,比亚迪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其实如果看当下的话,不管是蔚来,还是比亚迪,还都算不上高枕无忧。蔚来汽车在2019年的时候还深陷舆论风波之中,创始人李斌曾被调侃为“2019年最惨的人”。因为自燃,融资进展也不顺利,多年烧钱一直亏损等等问题,股价也曾经一度下探,并不被看好。但是到2020年,蔚来汽车却时来运转,获得百亿融资,随后是销量节节攀升,顺带着市值也是一路升高。

但是市值增高之后,蔚来,比亚迪这些厂商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显然是不能的。首先,蔚来汽车目前还没有办法摆脱毛利率过低的问题,2020年第二季度,蔚来汽车毛利率才首次转正,摆脱了卖一台亏一台的情况。但是目前为止,蔚来汽车还没有实现盈利,只是亏损情况有所收窄了。

而比亚迪汽车目前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从销量上看,一直说是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比亚迪,其实销量上已经被特斯拉,甚至是被蔚来汽车超越了,在近期公布的10月份纯电动SUV销量排行榜单上,比亚迪只有一款元EV上榜,可以说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销量上传统汽车厂商不如新势力厂商,在高端市场,比亚迪除了汉以外,也就没有能拿的出手的车型了。?

高估值背后,是否存在泡沫风险?

但是高估值的背后,有没有存在泡沫风险呢?肯定是有的。两个原因。首先是从体量上看,以2019年为例,全球市场共销售22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份额中,只占了2.5%,还是一个相对来说小众的市场,所以小众市场有这样高的市值,其实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不久前,丰田汽车总裁在电话会议上也说,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越了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7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总和。丰田已经拥有了燃油车,油电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动等全部的汽车类型。但特斯拉只有纯电动车,无论是从生产数量,还是种类,都没法跟丰田相比。

其次,特斯拉,蔚来,市值高,也是由于它的稀缺性导致的。特斯拉用了10几年的时间才实现了盈利,蔚来汽车估计也需要差不多的时间。在这期间内,还有很多未知的变量存在。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背后的资金实力上,蔚来汽车与传统汽车厂商相比,目前依然是属于“小”公司。虽然蔚来汽车被看做是智能科技公司,但汽车毕竟是传统制造业。摆脱不了制造业的基本规律。

因此市值中肯定是存在泡沫的,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吧,市值泡沫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企业自身在今后的发展中,在产品上多下功夫,能支撑的起市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小米 # 比亚迪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