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蔚来汽车校招电芯研发,蔚来汽车校招2023

tamoadmin 2024-07-19 人已围观

简介1.“只有死过一次,才能明白。” | 无畏十年2.被裁员工控诉理想汽车疫情期间违规裁员3.蔚来大使干嘛的4.材料硕士秋招进展如何?5.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在蔚来的16个月6.我对商业模式的思考比亚迪疯抢应届生金融界2022-11-18 16:50北京富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官方帐号关注来源:时代财经APP作者: 武凯“太卷了,应聘的人太多了。”四川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陈凡(化名

1.“只有死过一次,才能明白。” | 无畏十年

2.被裁员工控诉理想汽车疫情期间违规裁员

3.蔚来大使干嘛的

4.材料硕士秋招进展如何?

5.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在蔚来的16个月

6.我对商业模式的思考

蔚来汽车校招电芯研发,蔚来汽车校招2023

比亚迪疯抢应届生

金融界

2022-11-18 16:50北京富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官方帐号

关注

来源:时代财经APP

作者: 武凯

“太卷了,应聘的人太多了。”四川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陈凡(化名)说道。

前不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一哥”比亚迪联合四川大学共同举办了一场“比亚迪高校活动”。这场集宣讲、展示和招聘于一体的活动,参与者众多,不少学生更是当场拿到了比亚迪的秋招offer。

“宣讲人员说(比亚迪)今年招35000名应届毕业生,现在已经签了18000份校招三方协议。”陈凡对时代财经透露称,比亚迪在这一次活动中就签了140余名应届毕业生。根据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不同,校招薪资也有所区别,最高接近40万元年薪。

比亚迪在四川大学的宣讲活动只是其在招聘市场上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随着旗下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热销,比亚迪在人才招聘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就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层面而言,仅今年9月,就有20000名2022届毕业生加入比亚迪。而随着2023届校招的开始,比亚迪对年轻血液的渴望仍在持续。

比亚迪加速抢人

与过往应届毕业生蜂拥互联网大厂不同,近两年来,站在风口上的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赛道,正在形成新的人才虹吸效应。据猎聘发布的《2022全国青年人才就业趋势洞察》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投递简历的人数同比增长了16.33%。

行业高速发展背后,企业们对人才的争夺也在加剧。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的《2022三季度中高端人才就业数据报告》指出,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新增职位同比增长146.56%。而根据2016年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

据悉,2021年以来,以“蔚小理”(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和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开放了众多岗位,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领域。其中,“蔚小理”在2021年员工规模合计增加了约2万人,增长一倍有余(数据来源各企业2021年年度财报)。

不过到了2022年,此前在招聘市场颇为活跃的造车新势力,年内多个岗位曾传出停止校招或缩减招聘规模的消息。据多位参与比亚迪校招的应届毕业生对时代财经表示,今年国内汽车行业中

“只有死过一次,才能明白。” | 无畏十年

“金三银四”招聘季,想要换工作的人不在少数。李平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毕业他进入了长城的技术中心工作,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如今他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

不过在筹划跳槽之余,有件事情让他内心产生了一丝纠结,因为不久前听正在办理离职的同时说起,“现在公司政策是离职百分百启动竞业协议”。

网传长城员工与HR对话截图

2021年8月,长城曾因为一份超长的竞业协议企业名单引起关注。根据这份协议,离职员工在协议有效期内不能入职的企业多达130家。

“技术中心目前认识的只要离职就启动,连P1都不放过。”在求职平台上,有关这件事的讨论不少。

虽然在评论里,有不少“前辈”留言支招,表示竞业协议不一定会真的启动,但吐槽抱怨依旧很多。

这并非开年之后汽车圈第一个关于竞业协议的消息。

不久前曾有新闻曝出,宁德时代将9名前员工告上了法庭。这些人由于违反竞业协议,最终被判决向宁德时代赔付人民币100万元。

如果说,前几年关于竞业协议的报道还主要存在于互联网企业,而现在,汽车圈正在成为下一个“高发区”。

NO.1 [加严的竞业协议]

“竞业协议其他企业一直都有,不过长城刚实施所以好多人吐槽。”关于外界对长城竞业协议的关注,另一位在这里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员工向我们说道。

去年曾有人对当前车企的竞业协议进行过一轮整理:

从传统车企长安、吉利、比亚迪,到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再到新入局的集度、小米等,几乎所有车企都有竞业协议的存在,而限制名单也都异常齐全,覆盖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企业、互联网汽车及其他有关联领域的公司。

去年,就在小米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之后,小鹏在第一时间就更新了自己的竞业禁止企业名单。而在上汽集团的竞业协议名单里,旗下的新品牌智己也赫然在列。

长城、吉利的竞业协议(部分)

除了不断更新和扩大名单之外,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扩大竞业协议的启动范围,也正在成企业们的常规操作。

除长城员工爆料技术中心疑似全员竞业之外,今年年初,曾有华为车BU的员工透露,其所在部门的所有离职员工都会要求签署竞业协议,并且即时生效。被限制的企业涵盖主机厂、新势力、互联网企业等几乎所有与华为有业务重合的公司。

而比亚迪也有员工表示,比亚迪规划院也同样如此,“离职全部启动竞业,包括刚来几个月的未转正员工”。

面对日益严苛的竞业协议,“打工人”们的吐槽之声随处可见:

心寒,把人后路全断掉了;

都这么搞,以后只能在一家呆到死了;

这些企业以后谁还敢进来;

……

“打工人”觉得自己的自由权利受到了侵犯,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之所以要求员工签署竞业协议也有自己的“苦衷”。

“不签不行啊,有些互联网造车挖人太狠了,几倍几倍地给。”一位供职于某造车新势力的员工用HR的口吻说道。

以当下最为热门的自动驾驶方向为例。2021年年底时,毫末智行CEO张凯曾预测称,“2022年将是AI自动驾驶人才争抢最为激烈的一年”。

“有10个岗位空着,却只能找到3位候选人。”巨大的人才空缺之下,即使全员签署竞业协议,也拦不住跳槽的发生。

一位原本供职于国内某头部自动驾驶芯片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由于与上家公司签有竞业协议,在求职之初,他便将这一情况告知了新公司的HR。

但是新公司对这一情况似乎并不介意,“他们甚至会主动帮你处理这些问题”。

在大部分公司,面对身背竞业的员工,如今也早有了一套规范化的处理流程。这其中包括使用花名、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协议等。同时,HR还会贴心提醒:在公司要谨慎签收陌生快递,线上开会不要使用真实头像……

NO.2[“内卷”从校招开始]

既然全员竞业这道车企人才保卫战第一道屏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做不到“节流”,不少车企便开始在“开源”上下功夫。

而人才的最大源头之一,就是校招。

一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向我们表示,“听师兄说今年行情异常的好”。另一位应届生则表示,以前一些要求颇高的合资车企,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今年的门槛也明显降低。

在2019年时,一汽-大众等传统车企为应对销量压力同时推进转型,曾一度在校招中明确宣布不收车辆、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只招聘计算机相关方向。

而今年,虽然大部分车企对三电、自动驾驶等方向的人才需求量依旧很高,但招聘要求明显已经改变。

“去年只能做传统研发的,今年能去智驾三电研发;去年只能做质保、设备的,今年能去做研发了”,有毕业生说道。

更明显的变化,还在于薪资的提升。

在2021年秋招时,“车辆工程专业应届生薪资大涨”曾一度登上了知乎的热搜。一位在知乎上长期关注汽车行业人才招聘的汽车工程师表示,新一届毕业生的offer待遇和岗位普遍好于往年。“起步价18万是很常见的,20多万的也并不是稀有物种了,甚至个别达到30万。”

这一切,似乎是供求关系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不过在有些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也不无隐忧。

去年下半年,一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高层在接受汽车产经访时曾向我们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某造车新势力总部,每周都能招进150人。

“稍微(和自动驾驶)沾点边的都要”,但实际上,“很多其他行业的人才转行做这个行业,基础不扎实,没有系统的知识能力”。

NO.3[写在最后]

在上述高层看来,车企“疯狂”扩招,长此以往,“结果最终肯定是从业人员过剩,但中高端人才匮乏,就和当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崛起时类似”。

有意思的是,在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如今急剧降速的互联网行业也开始为当初的扩张买单,裁员之声此起彼伏。

而另一边,“蔚小理”们的扩张大戏正走向高潮。

2021年末,理想员工总数增至11901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720人,同比增加近185%;

蔚来员工总数增至1520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441人,同比增加96%;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小鹏汽车其员工数量增至7923人,较年初增加了2839人。

等待着时间决定最终的走向。

被裁员工控诉理想汽车疫情期间违规裁员

“去年我们已经死过一次了,所以更加珍惜当下的来之不易”,在被问及怎样看待蔚来汽车近两年来的表现,张涵的回答令人颇为感慨。

的确,在经历电池召回风波、融资不断告吹、亏损持续扩大的残酷考验,甚至被“最快今年,最晚明年”的诅咒一直所笼罩后,这家命运多舛的车企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重生之年。

事实上,2020对于大多新势力而言,在疫情裹挟的黑天鹅效应加持下,洗牌加剧早已在它们之间蔓延开来,有人继续向上,有人停滞不前,有人坠落深渊。部分人的心境,像极了那句“在你转身错落的那个轮回间,我已万劫不复”。

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只是因为未能抓住机遇、赶上风口,它们迎来了全然不同的结局。此刻,当潮水快速褪去,未穿底裤的“裸泳者”逐一浮出水面,再去回看已然过去的十年,不禁感慨我们真切见证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轮回与重生。而所有的开始,或许都要从汽车行业的一场变革讲起。

“踏踏实实做一只NB的熊猫。”

“过去6年,我们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我们一直坚信,智能汽车是未来。今天,小鹏汽车进入新的台阶。迈过这个台阶,我们会有更多的粮草、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支持,来迎接智能汽车时代真正的到来。”今年8月,小鹏汽车位于美国纽交所正式敲响了上市钟声,也成为继蔚来、理想后第三家赴美IPO的新势力。

活动现场,何小鹏激动地向所有人证明了“智能电动车才是未来”绝非空言,对于6年前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奋不顾身投入到新能源浪潮中的举动,他并不后悔。与其感同身受的,或许还有李斌、李想,两位目前同样炙手可热的创始人。此刻,美股不断飘红、渐渐走高的股价与市值,就是对于他们选择重新创业最好的褒奖。

2010年,仍是中国头部垂直类汽车门户网站掌门人的李斌,得益于足够毒辣的眼光,在易车成立10年后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同时,它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

“在我心里斌哥无论做什么都好像有一种天生敏锐的嗅觉,从易车到蔚来,两次创业成功就是最好证明。”这是张涵眼中的李斌。的确,在时间节点的选择上,李斌好似未从出错。

同年,既是朋友又是敌人的李想,正带领着易车最大的竞争对手汽车之家不断前进。只不过与毕业北大的李斌不同,高中辍学的李想看似并没有前者那种预判能力,但是他所拥有的长板,也成为了汽车之家能够迅速崛起的关键。

今年,疫情过后,李欣因为追寻更大的梦想,离开了理想汽车,而从之前的汽车之家,到跟随李想进入新造车行业,可谓见证了后者两次颇为成功的创业经历。“虽然我辞职了,但是在我跟着他的这么多年,始终觉得李想在执行能力上无人能及,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付出所有,并且他也是一位好老板。”

而这也令人想起了曾经年仅29岁的李想所说的:“不管是选择创业还是就业,就踏踏实实做一只NB?的熊猫吧。”在抓住中国汽车市场保有量迅速增大,私人消费者看车需求急速攀升的机遇后,汽车之家也在2013年12月9日成功赴美上市。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二者开始资本市场的持续PK,结局颇具戏剧性,以李斌惨败,易车的资本表现落后于汽车之家告终。殊不知,野心勃勃之下,一场骤变正在悄然间发生,而发现这个“风口”的还有时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何小鹏。

此刻的他,早已将成为行业头部浏览器的UC,以43.5亿美元的价格卖出,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最高并购金额。一夜之间,37岁的何小鹏实现了财务自由,也同样成为了与“二李”处在同一起跑线的成功者。

正因相似的经历,蔚来、理想、小鹏背后矗立的“大脑”,均已经历过创业初期的各样困苦,纷纷品尝过失败的滋味,带有的互联网基因,反而给了他们更快、高效的思维方式,并且手中握有的资本与掌握的渠道也是帮助其迅速扩张的“助推剂”。

十年之后,他们三人并排坐在一起,拍下了那张引发汽车行业热烈讨论的合照。文案“三个苦逼在忆苦思甜”背后,更多体现的则是一种破茧而出后,略显苦涩的幸福。

“任何一家,都可能成为中国特斯拉。”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那张连专业媒体人都无法叫得上名字的“新造车品牌一览表”。2014年末,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名词开始流行起来,而它则是那张图表绝对的主角——新势力造车。

当全球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的潮水奔涌而至,资本家、创业者、投机者、各地方甚至部分传统车企经理人,嗅到了这块蛋糕巨大的香味,恰好所有人处在了乘用车销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的中国,一场革命自然而然地开始。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新势力造车,只知道它们之中的很多家都在大规模的从传统车企、互联网公司挖人,研发岗、营销岗、设计岗都给出了无法拒绝的诱人薪资待遇,像我这样看似已经陷入工作瓶颈期的人,肯定是选择去赚一笔快钱,至于这些品牌的前景,好似没有那么关心。”

徐晓婷,一位从事汽车报道工作7年已久的媒体人,在面对某新势力给出无法拒绝的offer时,最终选择欣然接受。站在她的角度,为自己谋求利益最大化很好理解。而在当时,与其有着相同选择的“汽车人”不在少数。

无论蔚来、理想还是小鹏,甚至威马、拜腾、奇点,这些品牌在手握充足资金流的创建初期,为了迅速扩张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甚至可以用疯狂所形容。同一岗位开出相比传统车企高出两三倍的工资比比皆是。只不过如此铺张浪费下,也为后续埋下后患。

奈何所有人,早已被市场的“虚火”暂时蒙蔽双眼。同年,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共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分别增长3.5倍、3.2倍。加之一系列补贴政策、扶持措施的出台,新势力与该细分市场共同迎来了略显“畸形”的春天。

“那个时候就想一样,什么五年三款新车的规划张口就来,手里握着大量资金的投资人都会自动找上门来。在当时,他们可能认为任何一家新势力都有可能成为中国特斯拉。”虽然略带主观色彩,但徐晓婷说的就是一个典型缩影。

时间逐渐推移,两年已经开始有人尽显疲态,可在炙热资本的簇拥下,大多品牌仍看似忙得不亦乐乎。拜腾南京工厂开工、小鹏1.0版下线、威马EX5亮相、蔚来ES8上市,俨然一副新造车成熟落地的态势。

慢慢,随着积累与声量不断提升,大多新势力开始亮出自己的王牌,而市场给予的反馈也是令它们信心日益膨胀的。虎嗅文章《五个中年造车男的一天》中,李斌、戴雷、沈晖、何小鹏、沈海寅,分别忙着为自家品牌“吆喝”。

仅以现状评判,无法预测他们谁能脱颖而出,总觉得有了资本的推动,距离成功都只有很近的距离。也正因如此,在缺乏理智的新造车中,飘渺的泡沫开始慢慢变大,随时有着破裂风险。蒙眼狂奔的所有人,即将迎来一个快速收紧的窗口。

“今天就是我Last?Day了。”

再次见到乔雨露,已经是赛麟汽车创始人王晓麟被实名举报爆侵占国资之后,身处公关部门的她却是一头雾水。“如果从严格意义上算,我们所有人的5月工资已经被拖欠,7月10日将会下发6月工资,但是就现在这个情况,你觉得还有可能吗?”

从她稍显落寞的语气中,能够感受到欠薪带给这位身处上海,打拼中的女孩所带来的压力。而选择赛麟与大多人一样,就是出于高薪资的考虑。但是未曾料到公司出事后,事态的发展远比想象中快速且恶劣,赛麟位于上海的办公大楼,最终等来的则是一纸查封令。

“从我的角度出发,也不知道董事长究竟是不是网上说的那个骗子,只是在日常工作中,他确实非常独断专行,对于同事们的要求较为苛刻,而在某些环节也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作为王晓麟身边一位最普通不过的助手,乔雨露所说的能够反映出前者的一些“陋习”。

此刻,虽各方证据确凿之下,但远在大洋彼岸的王晓麟仍未受到应有的制裁。而作为投机者进入国内,将巨额政国有资产装入口袋后,最终其坑害的只有与乔雨露同样,具有“对赌”心理的底层员工。

赛麟的轰然倒塌只是一个缩影,突如其来的疫情像极了一双无情的手,彻底撕下了新势力身上的“遮羞布”。博郡、拜腾这些曾经红极一时、高举高打的品牌,即使获得了投资人与各地方大笔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种种顽固“劣根性”的展现,最终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其实,早在去年“美梦破碎”就有预兆。从整体来看,当7月新能源补贴再次大举退坡,以及各项补贴门槛的设立,最终迎来了该细分市场溃败式的下跌。苦心经营多年,表面光鲜亮丽,实则充满不堪,这是多么悲哀。

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导致所有人的口碑都在急剧下滑,亦如蔚来、理想、小鹏般的头部梯队成员,为了成长也交出了高昂的学费。至于那些刚刚实现交车甚至仍未量产的品牌,留给它们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

并且,毁灭性的打击仍在继续。2020年1月7日,首辆国产Model?3位于特斯拉上海工厂成功下线。对于大多新势力而言,特斯拉更像是一场校级运动会上突然出现了体育特长生,这条“鲶鱼”是能激发出大家更多的潜力。但是要知道天赋异禀者总是少数,那些本就实力有限的选手,在呼吸困难后迎来的只有掉队。所以特斯拉的到来,加速了前者的死亡。

“今天就是我Last?Day了,在这家公司两年,奋斗了两年,作为走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其实挺美好的。但是市场就是这样,竞争太过激烈,实在是看不到任何能够生存下去的机会,所以去传统车企可能更能自保,虽然也很迷茫。”

毕业于复旦大学吴哲,通过校招顺利进入某新势力车企,两年间的工作还算体面,谁知因为疫情年终奖取消,设立KPI卖车任务与薪资挂钩,新车销量极低终端几乎无存在感,管理层离职潮来临内部架构混乱,坏消息不断传来最终压垮了这个他忐忑的心,最终只好选择逃离现状。

与乔雨露不同的是,吴哲主动选择辞职。相同的是,资历尚浅的他们最终成为了潮水褪去后,部分新势力逐渐消亡的牺牲品。我们无法评价如此选择的好与坏,毕竟站在当时那个节点,选择加入一个能够给你最大保障的公司本没有错。只不过未曾料到由盛转衰会令人这么措手不及,发现时早已是梦醒时分。

“只有死过一次,才能明白。”

新造车十年,有人向我们告别,有人就已获得涅槃后的新生。刚刚过去的9月,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尚存新势力的销量占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市场结构经历由“补贴时代”向“产品时代”所转型的时刻,B端出行需求急剧萎缩,C端私人消费者开始涌现,造福的正是这些熬过至暗时刻的品牌。

成都车展期间,李斌向外界透露“目前蔚来在售车型的均价已经达到45万元,而特斯拉是30万元。”数字还不准确,但不得不承认,蔚来确实成功树立起了品牌高端化的形象,也找到了属于它的标签。

反观理想,自理想ONE推出后由于一系列的质量风波,这家车企时不时就会处在舆论之中,可奈在丰富配置与较高性价比的加持下,并主打“奶爸”这一具像群体,以及用增程式无里程焦虑等优势,迅速获得了终端消费者的认可。该车型仅用10个月的时间,创下了新势力最快交付2万辆纪录。

至于小鹏,也未落下脚步。智能日上,展示了在智能驾控领域的最新成果。而它也成为了除特斯拉之外,全球唯二全栈自研量产该系统的车企。P7作为Model?3最为直接的竞争对手,也在用慢慢上升的月交付量进行“阻击”。由此看来,三者表现均在向好。

去年爆文《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中,结尾有一句话,“如今这个世道,没有一个人敢说蔚来半句好话,也没有一个人敢给李斌伸出半根稻草。”那时,无脑的抨击蔚来早已成为“政治正确”,类似状况同样波及到小鹏、理想甚至其它品牌。

几月之后,或是因为蔚来在终端与资本市场的崛起,取而代之的则是“吹捧”。讽刺之余,愈发体现出重生的来之不易。冥冥之中总有一种感觉,如果说此前新势力可以生存的标志是,能够量产并取得相对可观的销量。

那么随着理想、小鹏接连赴美上市,获得除外的更多资本认可成为了新的“门槛”。所以也有了亦如威马、哪吒、爱驰、天际等品牌位于国内科创板的新混战。而赛道的偏移,使得剩下的所有人站在了新的路口,再次抉择后,奋不顾身地走向了充满变数的未来。

新造车的下个十年,或许可以用张涵的一句话形容,“只有死过一次,才会明白当下的硕果有多么来之不易。”在此,想要告诫所有幸存的品牌,领先者不必沾沾自喜,落后者不必就此沉沦,轮回时刻仍在发生,谁都无法保证能否获得下一次重生的机会。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出现人名均为化名)

文/崔力文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蔚来大使干嘛的

被裁员工控诉理想汽车疫情期间违规裁员

被裁员工控诉理想汽车疫情期间违规裁员,一名理想汽车企业系统部的员工控诉公司无视国家政策,在疫情期间进行裁员,自己在被公司裁了后还不允许拿回自己的物品。被裁员工控诉理想汽车疫情期间违规裁员。

被裁员工控诉理想汽车疫情期间违规裁员1

据媒体报道,昨日,网络上流传出一张“理想汽车-企业系统部”的聊天截图,内容透露一名理想汽车企业系统部的员工控诉公司无视国家政策,在疫情期间进行裁员,自己在被公司裁了后还不允许拿回自己的物品。

而在截图底部,则显示目前该群已经被群主解散。

此前有消息称,理想今年原扩招到2.4万人,销售20万辆车。但在今年一季度结束后战略复盘,认为今年受到宏观环境影响,卖不了那么多车了,将销量目标下调了15%。相应地,人员扩张规模也减少了15%。

多位企业系统部被裁员工表示,最近1-2周自己和身边的同事突然被通知:公司业务调整,将协商解除与他们的劳动关系。

离职员工还未到期的期权将作废。理想为P6级以上的员工派发期权,每年1月、7月两次发放。每满一年可以兑现20%,5年拿满。一部分员工拒签协议的诉求是拿到7月份的期权。

除了企业系统部,理想负责自研摄像头的部门也在裁员,该部门由理想前CTO王凯设立,王凯离职后,归属到自动驾驶业务负责人郎咸朋管理。

作为少数的朝阳行业、百年一遇的风口,去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抢人大战。手握大把热乎现金的造车新势力,开足马力,从全国网罗人才。他们出手阔绰,一掷千金。

招聘平台猎聘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数量同比增长134.74%,位列所有领域第一,招聘平均年薪为24.57万元,薪资涨幅为24.57%。

但转过年来,疫情叠加供应链危机,让这个本就充满变数的'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从资本市场来看,蔚来的美股市值蒸发近半数,股价相较最高点跌去80%。在现实层面,工厂开不了工,车没法交付,4月的车市一片愁云惨雾,蔚来、理想的销量近乎腰斩。

被裁员工控诉理想汽车疫情期间违规裁员2

5月31日,网络上流传出一张“理想汽车-企业系统部”的聊天截图,内容透露一名理想汽车企业系统部的员工控诉公司无视国家政策,在疫情期间进行裁员,自己在被公司裁了后还不允许拿回自己的物品。

同时其还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这里就不再复述。

而在截图的底部,则显示目前该群已经被群主解散。

据此前消息,理想原今年扩招到2.4万人,销售20万辆汽车,但今年第一季度结束后经复盘,发现年初定下的目标过于“远大”,所以将销量目标下调了15%,同时,人员扩张规模也减少了15%。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理想汽车被曝出毁约2022年毕业的校招生,其中不少人已经和理想汽车、学校签署了三方协议,准备等着毕业答辩结束后入职。

有学生反映,自己去年秋天的校招进入理想汽车,自己一直以来都在为工作做准备,就等着六月份毕业,七月份就入职了。所以这段时间根本没有找别的工作,人家给的工作机会也推掉了,最后呢只收到一。封解约的邮件,连个电话都没有。现在知道这件事有多恶心了吧?

理想汽车不仅把人家的工作给毁了,更把学生的前途也毁了。如今校招过了这些学生,只能匆匆忙忙地开始找工作,并且还要跟一千多万毕业生竞争,这群人还能找到活干吗?理想另外一个缺德的地方就是说的和做得不一样,把大众当傻子耍。

李想曾经对校园招聘裁员给过解释,说是近期公司进行业务调整,摄像头自研和内部系统相关岗位目前被关闭,涉及部分今年入职的校招生。对于那些毁约后找工作不方便的学校招生,李想给出了调岗和赔偿两条路。

调岗的考虑专业和方向,推荐到其他业务岗位重新进行调岗面试。然后现实是并没有合适岗位的学生。

根据被解约的学生的反馈,他接到了调岗电话,为他提供的是完全不相关的岗位,这就等于让人在这家公司干不长,专业不对口,招聘就没有意义,知道吧?干技术的钥匙转到业务就等同于干销售,根本白做了。如果是这样还罢了,关键是事后连公司的人士都联系不上了,还谈什么入职,分明就是把人给当猴耍,搪塞过关。

再说了,调岗还有面试的,这么多等待调岗的人去面试新岗位,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并且就理想现在的尿性,估计没几个岗位放出来。等于是变着法子赶人走。调岗这边瞎了,赔偿那边也无音讯,说的赔偿方案没见到谁拿到手都在网上发牢骚。

而最新曝出的理想员工被裁则暂无后续回应,保持关注。

被裁员工控诉理想汽车疫情期间违规裁员3

日前,网上流传一张截图,内容透露一名理想汽车企业系统部的员工控诉公司无视国家政策,在疫情期间进行裁员,自己在被公司裁了后还不允许拿回自己的物品。

以下为全文:

1、在疫情期间,无视国家政策,进行裁员,本人没有跟公司闹也没有吵。

2 在未到裁员日就将飞书账号全部停用,离职流程必须通过飞书才能看到。耽误离职,离职证明延迟好几天才开出来。

3、离职之后,不允许去公司拿回属于自己的物品,在之前的沟通中,没有人通知,拿自己物品需要提前得到公司M10级别以上的人审批,在多次来公司后,都被拒之门外,无法拿回属于自己的个人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截图显示,该群目前已被群主解散,截至发稿前,理想汽车未正式回应此事。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理想原本今年扩招到2.4万人,销售20万辆车。但今年一季度结束后战略复盘,认为今年受到宏观环境影响,卖不了那么多车了,将销量目标下调了15%。相应地,人员扩张规模也减少了15%。

此外,日前理想汽车还被曝出毁约校招生,据网友曝光的邮件内容透露,解约原因是由于理想汽车近期对业务架构进行调整,目前公司没有相关匹配的岗位。

对此,理想汽车回应表示:因业务有调整,提供调岗或解约赔偿。

材料硕士秋招进展如何?

蔚来大使干嘛的如下。

1、蔚来天津高校校园大使负责企业在学校内的校园招聘实施和校招活动宣传、推广工作。

2、蔚来天津高校校园大使负责高校内市场活动信息的收集,协助公司进行校园人才选拔、引进。

3、蔚来天津高校校园大使协助公司进行校园推广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执行。

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在蔚来的16个月

学校背景较好的很容易进各种研究所,中电、航空航天、船舶等。

1.手机、通信、电子产品

华为结构与材料工程师、芯片封装、客户经理等岗位。研发岗工作强度较大,待遇在材料领域属于领先地位,去年一线城市价24k*(14-16)。销售岗15-20k,还有房补。荣耀岗位和待遇可参见华为。

OPPO结构PE岗。慎选!!!工作强度极大,待遇中上水平,年收入28w左右。随便一搜就是一大堆劝退此岗位的。

VIVO结构岗。岗位需求人数不多,材料人进去还是挺难的。待遇中上,年收入30w(20k*15)。

小米结构岗、材料岗。相比其他手机厂工作强度低一些,待遇中上水平,年收入28w(20k*14)。

大疆结构岗很难进!工作强度高,待遇很高,年收40w以上,对结构岗来说应该是收入天花板了。

普联tplink系统测试岗。学历厂,双985很容易进,学校背景差的洗洗睡了。这个岗位对天坑专业学生友好。薪资根据毕业学校背景和面试情况定的,最高见过29k*16的,大多数应该在21-24k之间吧。

中兴天坑专业学生转行的好去处,211985天坑专业学生收容所。材料背景的可以转码可以转IC相关,面试比较容易,你敢来他就敢要。待遇也算可以,根据岗位不同有个十几到二十k吧。

三环材料研发岗。一年21w,估计是各种补贴也算上了。不过优点是工作地的消费低,可以选择去广东潮州、四川南充等地。

海康威视

大华

2.半导体(fab和fabless)

长江存储工艺整合(PIE)、工艺(PE)、制造(ME)、设备(EE)岗等。选择岗位要慎重,EE和ME的前景不太好,能去PIE是最好。待遇在武汉算是很不错了,15k*12*1.2,多的那0.2是年终奖,根据学校有的人能开到18k。

长鑫存储岗位参见长江存储。13.5k*15。

台积电岗位参见长江存储。12850*(12+2+0~6)。

英特尔岗位参见长江存储,年薪18-21w。

哲库zeku彻底从材料转行了,ic设计岗、验证岗等。待遇非常棒,有同学拿到了45w的年薪。

3.新能源

蔚来材料研发工程师,年收入26w左右,招人不多。

理想材料工程师,年包25w。

小鹏智造工艺培训生,要下生产车间的,需要倒班,招人比较看重学校背景,15k*15。可选择去广州、肇庆和武汉。

宁德时代材料研发,月薪12k左右,年终奖4-11个月。

比亚迪电池岗、材料岗,10k*1.33*12,多的0.33是浮动奖金,年终奖可能有可能没有。待遇有点劝退了,所以很多人拒了offer。

欣旺达电解质、电池、电芯等岗位,月薪15k左右,年终奖1-3个月。

4.面板、显示器

tcl华星光电研发岗,14.4k*13,每月餐补450。本来每个月最多能有36h的加班给加班费的,算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听说2022年开始取消加班费了,挺伤的。

京东方工艺开发,9-11k,年终奖2个月。建议别去,工资太低,不如华星。

5.家电、汽车

美的材料工艺、材料研发,岗位很多在佛山,13.5k*14,虽然是技术岗但是第一轮是群面。

格力材料研究,先锋的话是15k,普通的话只有8k-10k,纯纯的用爱发电了。

6.研究所

中电14、55所都位于南京。14所很吃学校背景,双985才能进。根据岗位不同,年收入浮动在十几万到二十几万,补充公积金挺高的,每个月公积金能达到50%。

中电10所位于成都,第一年工资15万,另外还有其他补贴。

航天科工xxx所隐去单位具体名称。工资算上各种补贴啥的20多w,给北京户口。北京的各种研究所不少,给户口的也不少,看各位自己的取舍吧,是要北京户口还是要高工资。

商飞基本工资加绩效共11k,带上年终奖可能有个20w。

航空、航天、船舶、中核等研究所待补充。

待遇用了2022秋招的数据,2023届或许会有所变化。另外即便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岗位,工资也可能会根据面试表现、学校背景、工作地点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材料人秋招小贴士:

1.学校背景较好的很容易进各种研究所,中电、航空航天、船舶等。

2.简历要好好做,一页即可,不要整得花里胡哨的,科研经历以及获得过的奖励是重点。

3.很多岗位不要求专业完全对口,所以可以大胆的去尝试。有精力的话可以先参加一些不太中意的公司的面试练练手。

4.千万别错过秋招!春招的岗位真的很少,难度会超级加倍!

5.秋招期间可以做个统计表,把投递情况和进展列出来,特别是笔面试日期要清楚的标注,以免出现时间冲突或者忘记的情况。

下图是我当时用的表格,绿色代表通过,红色代表未通过或者放弃机会,黑色代表暂无进展。

6.关于招聘信息获取。多关注自己学校的就业信息网,以及自己心仪企业的校招。(国企和研究所的校招一般比较烂甚至没有,所以重点关注线下宣讲吧)。

我对商业模式的思考

去蔚来实习的起因很简单,因为蔚来给本科在读的学生的日工资是200块,同样也在学校附近的车企的日工资普遍在120左右。我的室友当时已经入职,听她的描述每天上班就是做测试记数据,活儿少钱多,正好适合当时正在准备留学申请的我。实际上实习时间大概是12个月左右,平均一周2天半到3天的样子。

恰巧室友已经入职,并且当时部门实习生人手有点紧缺,而且需要一个有驾照的实习生,我就顺利的直接去面试了。面试不难,主要围绕着简历里写的一个课程大作业,留学的规划,还有个人性格提问。面试我的人也是后来给我布置工作内容的人,我们相处的很融洽,额外给我分的一点工作也是促使我想在校招选择产品岗的原因之一。

我的第一个工作内容就是变成用户。先是体验了福特锐界、宝马5系和特斯拉Model X的自动泊车/泊车功能,并且参与了关于自动泊车的用户访谈;又在驾驶过程中体验了蔚来nomi——一个车载AI语音交互产品的各种功能。之后呢就是学会引导用户进行nomi 的动态评测和评测数据录入。这段时间我的实习体验是兴奋又新奇:开着我短期内买不起的车,第一次体会倾听用户的需求,被话少或者普通话不好的用户折磨的心烦意乱,学会把控测试的进度。

我接触到的第一份与产品经理工作相关的文档就是自动泊车的竞品用户体验报告,我只是负责排版整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又第一次接触到:竞品,痛点这两个词。对竞品进行痛点挖掘,有点踩着别人肩膀爬上去的感觉。

引导用户进行nomi的动态测试和每个月月底的用户体验报告基本就是我这份实习的最主要容。

评测 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用户,有在和nomi交互中话特别多导致评测进行缓慢的,也有因为话太少所以得不打很多有用信息的,也有理解能力不好的挑战着我的耐心底线。评测的主要依据就是Feature List,这份文档中的内容在做月度报告时也会用到,同时也是对产品需求进行记录和管理的重要文档。在数不清多少场的评测中,时不时就会有对于同一个功能提出不同甚至是相反需求的用户,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我也从听到新需求就兴奋到听到新需求后冷静的思考这个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等。

月度报告 的产出,大概是以3个月的时间跨度来看待nomi。我的任务就是整理好数据之后,和前两个月的数据进行对比,总结出新出现的问题,或者是表现不稳定的功能,也要从访谈中总结新的需求或者是现有的痛点。数据最能直观反应出问题。会有bug随着软件版本的迭代反复出现,也能看到各个功能模块不断进步。

在离职后回头看这段实习,这段实习可能就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虽然工作内容很繁琐,但是重复之中却不断有新意出现。在这段实习中挑一个不满的点那就是我的产出只是提供一些参考内容给决策者,参与度和影响力很有限。在我看来,产品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这问题就是用户的需求,而我又是一个很乐于帮别人解决问题的人。作为实习生,我只是短暂的参与了nomi这个产品生命周期,如果借助校招可以成为全职的产品经理,在未来就能够哦有机会完整的参与某个产品的周期,从无到有,再到优化迭代,再到下一个新的产品。

学业之余,希望自己能继续为校招做好准备,预祝自己一切顺意。

我自己其实一直对商业蛮感兴趣,最近这几年也有在做一些商业的观察与思考理解。所以对商业思考会多一点,商业其中很重要也很有意思的一环是商业模式。今日有空,做一个简单的思考的总结和笔记。

在我看来,商业模式如果看得懂的话,对个人即使不是投资以及创业,其实对个人工作以及对社会的理解,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拿这个蔚来汽车跟这个美图为例,这种商业模式是不是好的商业模式呢,我有些朋友其实以前是在这些公司工作的,如果他们早点懂商业的话,他兴许会看一下这些公司的财报,他可能就会避开一些坑,后来听说不幸被裁掉,美图、蔚来后来是在裁员。其实商业对每个人的工作、对社会的理解是挺大帮助的。

商业模式其实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机构组织的一个盈利和经营模式。我的理解就是不同的商业模式就决定了公司能够做到多大规模以及走到多远,有些商业模式一看第一印象是走不远,有些一看就觉得可能可以走得比较远。

以简单的一个例子思考商业模式的差异就是地产与物业。第一点区别就是地产,比如说它第一年卖一个盘,明年卖一盘,后年卖一个盘。那他的利润增长,其实每年是没有利润增长,但是物业公司今年管一个,明年管多一个,后年管多一个。就每年都有增长,那每年管的盘就是一个、两个、三个,一直累积的,这个就是商业模式区别的一个举例。还有就拿熟悉的自媒体来为例。我们此前第一次尝试创业了解的一些项目,whatyouneed、一些联谊相亲发布平台、高端校招面试之类的公众号,那这三个平台怎么从看商业模式上看这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设手头上有一笔资金,你愿意和哪一个项目共同成长,愿意加入哪一个项目?很早前的一段时间我自己对风投的研究是研究的相对多一些,按风投的角度而言去考虑这三个项目,比如说第一个。whatyouneed是一个很熟知、是专注于情感类的一个商业模式。他的模式几乎就是专业媒体人约稿的形式,它不大可能是一两个人每天都在写文章运营这样,是不断地去约投稿这种形式去把稿件发出来的。它的盈利模式目前看得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广告,目前没有看到他直接跟c端的直接交易的产品,总体上模式比较重。第二个类联谊相亲发布平台的话,它其实对于运营方来说,他几乎不用做什么工作,只需要从这个有需求的人拿到一个写好的资料发上去,然后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然后在另一边就向有意向方再收一笔费用这样的一个中间平台。它面向的群体相对比较大,它几乎不用自己生产任何内容,他需要做的就是三两个人把这个资料排版好发出来就可以了,商业模式是比较轻的一个运营模式。另外一个专注于高端校招面试这样的一个公众号。我当时有一个朋友也做过一个类似的项目叫校招面试。这种项目是不是一个好项目呢?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先分析他的商业模式,它怎么盈利的。第一个它就是发布一些校招待遇这样的资讯,另一方面大多数就是软广告去盈利,目前面向学生。目前主要大部分是跟外面一些公司合作发一些招聘信息,这样的一个合作方。他的群体另一方面来说是面向的是校招里面的一个领域的群体。然后是做高端的、主做互联网这一块,他的群体本来基数比较小,然后专注于校招的一个小群体,每年群体持续更换。

? 所以综合评估三个项目来说,第一个项目运营模式比较重,远离交易端。他要做大难度会比较大,就是没有太直接的一个交易盈利模式。第二个这种联谊找男女对象的平台,这种商业模式是一种比较轻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就可能运营人员只需要请两个实习生充当,都能够轻轻的运营,如果口碑品牌能够稳固的话,他是比较轻的一个商业运营模式。第三个就是高端校招面试平台的用户量。每年都流动太大了,今年比如说有一万的用户,明年这一万人就毕业了,还要重新想办法能不能吸引一万人的用户回来,他们无论存量与增量这个都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一个问题。无论说投资也好,还是做创业都好,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一个商业模式好还是不好。对于投资或者创业而言,要考虑的是一个商业模式。比如说我有些同学去做那种,比如以前百度广告排名有bug的时候,它是根据这样的一些bug去做这个项目的。那这种商业模式就比较难了,得使劲在短期内这个bug没修复之前尽可能的去做,很难说做到多大。也是我选择不与他一起做这个事情的原因。对于创业项目而言,风投项目、风投基金、还有一些二级市场的基金,他们有需要投资的资金,但是他们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一个商业模式的考量以及团队的一个考量。

? 这些年来我一直对商业挺感兴趣,所以关于商业类的,关于创业类的,关于风投类的、关于投资类的各种各样的书都略有阅览,有一些思考。我自己总结出来认为最好的商业模式大概有三种。

? 第一种是护城河类型、很强的品牌效应、而且具备很大的定价权这种公司。典型的代表就是茅台跟苹果。其他的竞争者想进入这个领域,想抢占它的市场是极难的。像茅台它的酒窖甚至上几千年的。其他人想做的话,压根找不到这样的酒窖来进入这个市场,它的护城河是非常深的。而且这个品牌,酒中之王,很多人都认茅台,手机很多人认苹果,电脑很多人认就是Mac。而且苹果也深深的护城河,它的系统、生态是它的护城河。另外,这个定价权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茅台提一瓶提高100块钱以及苹果手机这种一部手机提个一两百块钱,以及他的电脑提高几百块钱,其实它是有很大的定价权的,定价权在手上。所以这种商业模式就走出了很大很大的公司。像段永平跟巴菲特。他们都很喜欢这种类型的公司,像段永平就非常喜欢茅台跟苹果这种公司,一看能看十年。这种总结起来就是护城河、好品牌、定价权,大概是这三个。

第二种商业模式的话,就是这种类似曲奇的商业模式。典型的就像曲奇一样有一个制造曲奇的一个机器,生产一块曲奇,出来又生产一块一块。每年每日的一模一样的生产。同样的工序也像可口可乐这种,同样的工序不断的印印不印。只需要去推好销售好就可以了,不用太多任何的技术革新成本,只要这个印制机器还在运作。运营成本很低,它主要做的就是推广。类似的还有爱尔眼科跟这个通策医疗这种店铺类型的,海底捞太这种,如果品牌够牢固。开一个店可以很快去其他城市开多一个店,再开多一个店,对他们来说横向扩张,如果是横向扩张几乎是可以复制的。类似的还有像麦当劳、肯德基。到处去复制扩张的话,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好的一个商业模式。曲奇商业模式。

? 我个人之前有跟踪的一个公司算是广东这一带的一个k12课后辅导一个新黑马公司了,就除了学而思以外的一个公司,思考乐。他是整个广东这一带最近发展势头非常强势的一个教育公司,他的网店也是线下开一个机构,到别处再去开一个机构。从深圳起家,现在慢慢扩展到很多地方,现在已经来到广州、江门、中山、佛山这些地方了。很多人考量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是评估这个异地扩张的教育辅导机构它的老师的质教学量如何保证就是持续的高质量,说白了就得协同到每个地方的扩张过程中,都是高质量的、可快速复制的保证到这个事情。

? 第三种商业模式就是他们总结出来的,一个叫saas属性的一些公司。简单点说就是类似订阅发布的商业模式,可以理解为一旦用上了以后。用户不会再轻易的换,几乎不可能换的这种商业模式。就类似于一些软件厂商,他用上了。像一些公司它用了一些软件支撑厂商。用上了以后,不敢轻易的换,几乎不换。比如现在银行的一些业务,一旦换了出了问题是不得了的,不能出任何问题。所以几乎不敢换。还有像物业公司几乎用了那个物业公司的服务,几乎就是不会换的,要定时地交付物业费用。还有这个移动卡。反正就是一些属性,几乎用了以后几乎不会再换的属性。再如美股里有一个长牛的一个sass公司、我认为是saas之王。它就是微软,他就是每年的系统收费,虽然很多人用的是盗版,不过总体上有些系统是每年的要去缴费的。很多人比如办公之类的,都不可能换的系统,用了这个系统就几乎一直用,每年要续费。

? 总结起来这三种商业模式第一种。这个丁茅台苹果这种类型。第二种,像这种曲奇商业模式麦当劳跟肯德基这种商业模式。第三种这种saas属性的类似微软这种商业模式。

? 我个人的话,都非常看好这三种商业模式。物业公司是贮备具备这个saas属性的,类似于刚刚说的一样。他今年用,明年用,后年用。可能是15年到17年吧。这个地产处于一个黄金的发展阶段。每年的不断的增长黄金的增长阶段,房地产黄金年代,很多房卖出去了,但是还没开始交付,而他的交付一般是晚两三年,现在很多物业公司也在陆陆续续上市。就是很多以前卖出去的房子,这几年都会很快很快的交付给物业公司,而物业公司商业模式,他现在有的房子,每年都可以收费,而且后面还不断的给房子接管,每年在管面积不断在累积的一个阶段。

? 骨科像这个春爱两个骨科龙头是国内的龙头。像这个膝关节这个易损耗材料。以前中国早年的时候,几乎在骨科耗材都是选用国外的。近年开始慢慢主张要国产替代化,要尽量用国内的。骨科春跟爱是国内的龙头。而骨科也是具备saas属性的,如果一旦用上了他们这个的骨科材料,几乎不会再用另外一个品牌,因为这些医生他们有完整的一套这个业务培训体系,手术体系。很多医生怕出意外,会一直用一个牌子。这样也不奇怪像爱康的董秘书说,整个骨科行业保持年增长30%的速度是没有问题的。然后像这个春立的高管对外也保证过高增长,对外界投资者的一个承诺。

? 我和朋友有一段时间一直在讨论什么是最好的商业模式,最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怎样的?讨论完以后得出了上面三个结论。此外还反推了一个事情,就是能不能根据上面的三种商业模式反推项目落地,如果要创业的话。如果我们去创业的话,我们希望是从事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而不是选一些短期的薅羊毛的商业模式。我们希望是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做的大,做的远,能够为社会创造长远的价值的这样一个公司。然后我们去做一个反推,能不能从上面三种商业模式去反推一个可行的最小化项目。

我们回头看一下身边的物品,自己拥有的买的东西。看一下第一种茅台评估这种品种。其实说白了又有护城河,又要提价权这种,而且品牌要好。这种商业模式在身边我们看了一下,其实没有特别多。有鞋子,像耐克跟阿迪这种绝对的龙头。潮牌衣服这种可能也算,如果是具备一定的品牌的话。手表,但是作为创业项目来说的话是不大现实的。化妆品护肤品、像欧莱雅与雅诗兰黛,这种或许有。像一些国潮,如果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算是比较吻合的。

? 第二种商业模式的反推,那必然是找快速可亿复制扩张的这种商业项目。这种商业项目满足几个条件,最基本的一个模型它是可行的。比较良好的一个盈利模式。可以不断产生良好的现金流。然后能够很快的复制一份一模一样的一个模型出来,比如说像这个海底捞。太二,包括可能是一些实体店铺,或者一些线上的一些小项目。

? 第三种商业模式的话,就是saas属性的商业模式。我的理解是一旦用上基本上不会换的一个商业模式。那从日常生活里面观察:一个是物业。物业一旦用上了,基本上都不会换,一直用。移动的话费卡。我们看事情谈本质,不换的本质是什么?一方面是他的置换,置换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就是这个东西不能换。换了就出问题。所以为什么就是按照那个图里面就是大部分是一些软件厂商、供应商。因为很多上游的产业用他们的。是不能出问题,一旦换了,如果出了问题后果很严重。像银行的一些系统,还有一些大型项目的一些系统,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 对于个人而言不换,要么置换成本高。要么这东西真的不能换,大概率安全相、健康这一块相关的。比如说对孩子的一些饮食,一般用了一个东西不会轻易换,比如说奶粉,给自己的小朋友喝惯了好的健康的奶粉,不会轻易的换另外一种不太熟的奶粉。涉及到安全,健康的,不能随便换,出了问题就后果太严重。

? 那说完线下聊一下线上,手机这一端的话,包括这个微信跟这个支付宝,以后即使有其他一些更便捷的支付工具,但是一般用户会比较排斥。说白了是刚刚说的安全隐患,安全相关。另一方面就是。总结起来,线上端的为什么不换一个就是可能这个置换成本太高了。要么就这种跟安全呢,健康这一块相关的。

? 这就是我个人读过的关于创业、商业、投资、资本运作、还有风投、财务的一些书后,最后对关于商业模式的一个思考总结。目前暂时来说是这样的一个思考结论,希望以后有更大的一个进步跟更深刻的理解。就目前而言来说,对于实体业去创业,这样的一个认知,目前我感觉自己还是非常不够。感觉就是无论看过多少书,看过多少的资料,做过多少的思考跟研讨。要我自己亲身去落地一个项目,自己不确定有多少的胜算。感觉也是符合我以前的一个认知,感觉商业像海洋,无边无际。感觉随便一条船都能去到对岸。但是这里面有太多的无穷解,无穷无尽。就看自己的认知跟思维方式。对自己去落地去商业创业或者做一级市场的一个投资,我暂时没有太大的把握,对我而言不可控的变量跟要素太多。里面有太多的环节,任意一个环节错了,可能整一个项目就无法落地了就结束了。目前来说的话,我的想法是对于投资而言,我可以找到最好的、一些已经被验证过的已经在盈利的最优秀的公司去着手。通过这些最好的,最最优秀的公司跟他们享受成长到伟大的过程,这个我相对有把握一点。

a

文章标签: # 一个 # 汽车 #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