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汽车传动系统总结_汽车传动系统模态分析

tamoadmin 2024-07-18 人已围观

简介1.natural frequency中文翻译2.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校友风3.考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机械专业)有哪些专业课4.哈工大威海和重庆大学比较,谁的车辆工程比较好?|5.机械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6.数控机床进给系统7.轨道交通的技术经济特征参数完善数控车床的手动方式用普通车床加工带长键槽的细长轴的方法 高精度外球面的切向进刀加工 用粗车循环功能编制程序并加工 零件圆柱面车削误

1.natural frequency中文翻译

2.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校友风

3.考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机械专业)有哪些专业课

4.哈工大威海和重庆大学比较,谁的车辆工程比较好?|

5.机械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

6.数控机床进给系统

7.轨道交通的技术经济特征参数

汽车传动系统总结_汽车传动系统模态分析

完善数控车床的手动方式

用普通车床加工带长键槽的细长轴的方法

高精度外球面的切向进刀加工

用粗车循环功能编制程序并加工

零件圆柱面车削误差在线补偿技术

CX6112车铣复合机床设计方案的研究与探讨

超薄壁厚非标准轴承外圈止动槽与密封槽的车削

轴颈车床改精密轴颈磨床

将通用卧式车床改装为焊接钢管的专用轧辊车床

重型卧车主轴瓦强力润滑

车床自动进给钻孔工装

数控车床的液压刀架工作原理与常见故障分析

在车床上加工七级蜗母牙条

用直线电机驱动的新一代DMG车床

C5225双柱立式车床电控系统PLC改造

粮油机械细长轴车削加工研究

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其设计计算

数控车削加工中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应用静压技术改造C650车床主轴

CA6140型车床刹车机构及控制电路的改进

C620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司太立合金堆焊件的车削加工

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车削加工中切削用量的分层多目标最优化模型

基于Mastercam车削加工的用户刀具库建立

车床数控化改造中主轴变频调速系统的选型

浅析数控车床操作安全及防护

滚珠丝杠断裂原因分析

卡尔曼滤波器在数控非圆车削系统中的应用与仿真

一种难加工材料的车削力模型的实验研究

数控系统圆柱车削的虚拟仿真实现

外圆车削表面纹理建模与仿真分析

数控车削加工的试切对刀法

数控车削平面机床的运动方程及仿真研究

我国首台重型龙门车铣床交付使用

典型方程曲线轮廓的车削

CJK_6136E数控车床的故障与处理

NURBS曲线构成的回转面数控车削循环加工的自动编程

对CA6140和CA6150车床螺距的开发

高效数控车床产业化工程关键支撑技术的研究

数控车床设计制造共性基础技术研究

数控车床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双刀架四轴对置式数控车床的开发

立车横梁与工作台的有限元分析计算

普通车床数控改造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CQ61100普通车床主轴的改造

大切深车削蜗杆工艺技术应用

数控车床刀架的故障分析与维修

提高车床主轴套料效率的对策

FANUC-0i数控系统在车铣床技术改造中的应用

数控车床故障分布的两重威布尔分段模型

数控重型卧式车床机械增力卡爪的研制

基于AutoCAD2000的数控车床图形自动编程

卧式车床床身导轨的直线性对加工件的影响

在立式车床上精确加工凸形半椭球形冲模

细长轴的加工工艺分析

基于数控车床的斜轧辊动态测量研究

应用频谱分析技术诊断C5235立车故障

正交车铣表面形貌的计算机仿真

T42车削中心撞车故障分析及恢复

高强度石油套管调质后定径工艺的实验研究

普通车床C620的数控改造

细长轴的车削加工

CK61100HX3010Q数控高速卧车尾座测力机构的设计与应用

经济型数控车床自动回转刀架的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用宏程序在数控车床上实现自动对刀计算功能

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故障分析与维护

C534J立式车床主电动机传动机构的改进

驱动轮轴加工工艺改进及新型刀具的推广应用

西门子OP170B操作面板在重型车床上的应用

精确控制轴阶台长度的一组高效简易装置

细长轴加工方法探讨

在立式车床上精确加工凸形半椭球形冲模

恩格哈车床数控系统在外圆磨数控改造中的应用

数控车床加工编程典型实例分析

论矿用截齿的数控加工方法

普通车床的电子化升级换代

CA6140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球头车削专用数控车床的电气设计

工件表面三维形貌建模与仿真分析

虚拟数控车削表面形貌的仿真与表面粗糙度预测

用微机数控系统改造CA6140车床

Meso车床主轴组件的结构设计与计算

细长轴车削技术的探讨

基于IGBT_PWM直流调速系统在丝杠机床中的应用研究

车铣加工中心刀塔结构的动力学建模

基于OpenGL的虚拟车削加工图形建模

数控车床非标准机床坐标系中程序编制分析与参数化编程

用车圆弧工具加工大直径轴承圈

机床数控圆头车刀的编程与补偿

相序接反造成机床损坏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切削力特性研究

运用能耗制动原理设计与制作车床防撞装置

数控车床常见故障诊断与分析

CW61100B车床主轴套料工艺的改进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大直径薄壁零件

正交车铣高强度钢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简易回转曲面现场检测技术研究

H13淬硬模具钢精车过程的数值模拟

普通车床改为数控机床

变频调速技术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基于面阵CCD的二维几何尺寸非接触测量及其在CNC轮对车床中的应用

车削加工信息融合的神经网络误差补偿技术

轴向车铣切屑仿真的研究

高速车铣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DDF2a滚子仿形车床送料稳定装置的设计

数控车床使用陶瓷刀具提高气门锻模精度

圆锥轴承双滚道内圈车加工尺寸的计算

数控全自动车床的开发和应用

适用于多种HSC加工的小型高频电主轴

关于车床数控化改造中主轴变频调速系统的选型分析

基于PLC和变频器的C650_2型车床改造

开放式数控系统在车床上的应用研究

数控车床G71复合循环使用中常见错误分析

CA6140型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车床加工长轴尾轴方法的探讨

基于AutoCAD的数控车床自动编程系统

软件抗干扰在车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虚拟NC车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技术研究

智能化车削力测试系统研究

圆锥轴承套圈车削自动线的研制

C6132普通车床的数控改造

数控机床主轴伺服系统故障分析

异常刀纹产生的原因

CXHA6130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车床加工多边形的实现与精度分析

C516A立车主轴变速故障修理

偏心孔零件在普通车床上的加工方法

基于OpenGL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仿真系统研究

华中世纪星数控车床的几种精确对刀方法

普通车床球刀架的设计及应用

西门子802D数控系统在车床改造中的应用

卧式车床车削圆环装置的设计

C336K—1型回轮式六角车床电路改进方案

用西门子数控立车加工大导程多头螺纹数控编程

经济型数控车床自动刀架故障分析

7_1米立车数控系统及伺服系统改造的研究

PLC在立式车床中的应用

离心泵叶轮车削系数统计与分析

PWM脉宽调速在丝杠车床中的控制实践

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车铣中心空间误差模型分析

数控车床编程中子程序编程指令的应用

弱刚度细长杆正交车铣加工的研究

叶片曲面车铣加工工艺的研究

正交车铣高强度钢表面纹理的研究

数控车铣中心电主轴系统的温升控制

基于功能方法树的车床刀架概念设计及评价

虚拟NC车削系统加工精度仿真技术研究

轴类零件加工的鼓形误差预报与补偿

中凸变椭圆活塞车削控制参数优化

数控车床编程中子程序指令的应用

西门子802D数控系统在小卧车改造中的应用

大型容器车削加工工艺参数优化专家系统

FANU COTDⅡ系统螺距误差补偿在数控车床上的应用

车床中心孔加工技术改造

数控编程的步骤及注意问题

普通车床增设卡盘扳手互锁安全装置的必要性和使用效果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Meso车床概念设计演绎方法

数控车床可靠性增长措施的应用研究

立式车床卸荷装置中横梁的设计及有限元仿真研究

数控车床空转试验研究

高刚度外球面车床的新设计

CA6150型车床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拉杆轴的改进

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主轴系统的热特性分析及热变形计算

水泵叶轮车削系数的探索

数控车床坐标系向量分析法

数控车削中车刀对加工品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在车床改造中的应用

关于逆向车削加工细长轴误差的力学分析

冷硬材料的硬车削技术浅析

数控车床图形自动编程系统设计

利用子程序在简易数控车床中实现复合循环功能

用宏程序在数控车床上实现自动对刀计算功能

CJK6125数控车床的主轴部件设计

Graziano公司的高技术车床及其控制

普通车床精车外圆表面出现“视角波纹”的原因分析

在经济型数控车床上自动钻中心孔

TND360型数控车床主轴振动的检修

7_1米立车CNC数控系统及伺服系统改造的研究

CH61250卧式车削加工中心的设计制造

车床主轴箱前轴承孔变形的原因分析

数控车床变频调速低速启动时转矩提升的设计

细长轴车削加工的振动及其补偿控制

轧辊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WNC490数控车床转塔刀架PLC程序设计

CJK6132数控车床主传动的无级调速设计

圆体成形车刀数控加工刀具路径规划

母线含非圆曲线的超声变幅杆精确加工的研究

CNC车削中刀具磨损实时监控的试验研究

卧式车床数控化改造进给机构

数控车中刀尖圆弧半径对车削精度的影响

数控立车动压导轨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卧式车床进给机构数控改造CAD系统开发

Sinumerik802Ce在直流模拟伺服数控车床改造中的应用

运用CAXA电子图板解决CNC车床编程中的难点问题

CIMATRON在轮廓数控车削编程中的应用

车削加工毛刺形成模型及其形态转换的研究

直线电动机高速进给单元在数控车床上的应用

CA6140型车床进给系统及刀架的数控改造

薄壁工件在夹紧力作用下变形量的计算

C630车床用于镗孔加工的改进设计

CK3263数控系统改造选型与应用

大型立车复合型横梁的研制

数控车削加工仿真系统结构研究

NC车削加工仿真体系结构研究及实例设计

一种新型活塞环内外圆车床的可行性分析

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油沟及挡边车削工艺

数控车床编程模拟加工系统开发与研制

MasterCAM在数控车床自动编程中的应用

数控车床维修技术研究

SSCK系列数控车床的致命度分析

基于数控车床加工编程的应用分析

大型壳体法兰密封面的整体加工

高速车铣加工中心的智能控制

经济型数控车床的闭环控制

球轴承套圈沟道数控车削的轮廓误差分析

优化涂层和基体材料提高钢材车削效率

用SINUMERIK 802D改立式车床为数控磨床

自动CNC精车活塞椭圆专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CIMS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

MasterCAM车削刀具库的开发及应用

基于表面建模技术的数控车床动态加工仿真模型研究

凹球面的车削加工

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主轴系统三维稳态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基于动力学特征的车铣机床横梁的优化设计

非敏感方向误差对数控车削加工精度的影响

扩大普通车床加工范围的教学

提高数控车床主轴运转精度设计方法的探讨

VTM180龙门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非球面曲面光学零件超精密车削工艺研究

高精度长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分析与数控车削加工编程的编程对策

基于CAD的车床智能专家设计系统

立卧式车床系列新型谱研制成功

一种汇流环环芯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

步进电机性能对经济型数控车床加工质量的影响

电主轴的结构设计与应用

改造CW61100机床刻轧辊槽底牙型

CK_I型车床闭环控制系统的软件抗干扰设计

高速车铣加工中心刀具系统平衡的智能控制仿真

可进行车铣削加工的车床数控改造

CA6140车床切削功率检测

普通车床增加拉削功能的改进

Sinumerik 840D在苏制AT-600B_2车床数控改造中的应用

立式车床的主轴电气、机械特性及选用

三菱FR_主轴控制器的几种常见故障维修

SYYS_203数控轧辊车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经济型数控车床调试故障剖析

PLC技术在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中的应用

西门子802D数控系统在C8011B车轮车床数控改造上的应用

BDS5及6RA27在大卧车改造中的应用

车削加工中振动对表面轮廓影响的仿真分析

经济型数控车床的试切法对刀策略

数控机床滑动导轨故障分析和维修

关于数控车床Sinumerik_802s系统圆弧编程探讨

基于Visual Basic 6_0的数控车削仿真系统

PLC技术在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中的应用

弧形零件的数控编程及其加工

硬态车削表面白层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超声振动车削组合系统的共振分析

步进电机在CT5235车床数控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对车床废刀架的改进利用

数控车削工具系统的发展

基于用户宏程序的卡口槽的数控精密加工

C620车床主轴系统的改造方案

利用GSK980T数控系统改造报废的S291数控车床

虚拟数控车削加工系统结构初探

用SINUMERIK850 CNC系统改造C620车床方案

关于数控车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数控车床车刀的安装高度对径向尺寸误差的影响

车削阶梯形零件的切削速度选择

浅谈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车削表面形貌仿真技术的研究

活塞环加工与新型数控车床方案研究

三爪自定心夹盘加工偏心件方法及工艺改进

工件的安装及工件的车削

圆弧车刀降低球面表面粗糙度值实践

车床磨镗技术在深孔加工中的应用

车削加工毛刺的形成及其形态转换

复杂回转体类零件的计算机数控编程

编制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的设计原则

车床数控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提高车削加工生产率的方法

新型连续分度液压马达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活塞销双端面切削自动送料装置的优化设计

模糊数学在CA6140车床材料选择中的应用

三米数控车床实现螺补功能的原理及方法

8098单片机控制的车床主轴回转误差在线检测系统

高速车削碳钢工件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特征

球面轴承套圈滚沟道位置对板的设计

提高数控车床加工质量的措施

数控车削加工与刀具几何参数

适应主机要求 不断创新突破——数控转塔刀架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控车床车削方轴用户宏程序的编制

国产数控系统替换进口数控系统进行数控车床改造

气缸套在加工中的轴向定位

CTX400车削中心数控加工与编程应用

光学晶体材料的各向异性对金刚石车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球面车削工艺及车床改进设计原理分析

PLC在轧辊车床电控系统改造中的应用

参数编程在数控车床上的应用

利用西门子802Ce改造进口数控车床

数控车床丝杠进给系统刚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基于装配函数的车床虚拟装配

用工艺解决精密制品的清洗缺陷

差动式滑动镗刀杆在车床尾座孔修复中的应用

光学晶体材料的弹性各向异性对金刚石车削剪切角的影响

数控车床使用出现的问题及分析两例

超精密车床主轴回转误差运动动态测试的数据集

数控车床液压卡盘的改造

加工变椭圆活塞工装设备的设计及应用

数控车削中刀具磨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西门子840D系统MCP和HHU在双通道中的自由切换

用数控系统改造普通车床的实践

车床漏油的原因分析及消除方法探讨

刀尖圆弧对数控车削加工影响的数学分析及解决办法

基于PC机的数控车床螺纹加工插补算法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模糊神经网络对高速车铣加工中心的控制

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CA6140型车床数控化改造

细长杆车削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中凸变椭圆活塞裙部车削中二自由度机构的研究

车削加工中心圆柱插补功能的研究

减震垫铁在普通车床上的使用效果分析

在车床上进行的金属管端摩擦热成形工艺

在大型数控车床上加工深孔类零件的夹紧和定位装置

CA6140车床数控改造中机械装置设计技巧

细长轴加工误差预测与补偿方法研究

车工实训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

利用西门子802Ce改造进口数控车床

利用数控车床加工压路机振动轴

热喷涂焊层车削加工工艺的探讨

精密轧辊的硬车削加工

细长轴类工件的车削加工及滚压加工

TND360数控车床上加工变送器法兰的关键技术

改造普通车床粗车曲轴连杆轴颈

精密丝杠螺距校正装置的设计与使用

数控车床几例特殊故障的修理

用PLC扩展多刀半自动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

数控车床分体式床身结合面参数优化识别及其动特性分析

用于非圆车削的离散重复控制改进算法

车削套圈沟道曲率样板的设计

提高经济型数控车床车削质量的措施

正交车铣运动轨迹的研究

DLA090型数控重型卧式车床的技术性能与结构特点分析

CNC32数控车床的床身设计

数控车削仿真系统中刀具数据库的建立

基于网络的虚拟数控车削系统研究

浅谈手工编制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的几个要点

切割机主轴的车床组合加工技术

利用网络教学提高数控车床实习效率

数控机床多发性故障的排除及日常维护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车削四方体零件上的内孔

NC车削自动编程系统中信息输入建模方法的研究

重型卧式车床尾座液压夹紧系统的改造

数控车铣加工大尺寸变螺距丝杠

数控车床寿命分布模型探讨

精密车削中心热误差测试和优化建模

陶瓷刀具车削铬钼镍耐磨粉末冶金零件的研究

短轴类零件少废料车削工艺

基于华中HNC_1数控系统的几种车削编程对刀指令

切削深度对超精密切削过程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准确测算数控车削刀尖圆弧半径

CA8013型不落轮对车床的技术改造

数控机床丝杠间隙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用百分表对刀车削内外抛物线形面特形件

柱头径向中心孔的加工、模具设计及改进

SG8630高精度丝杠车床校正装置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于车削加工工件测量的误差补偿技术

细长轴车削加工时主轴转速最佳域的研究

奥氏体不锈钢车削工艺的研究

利用数控车床加工封闭油线的方法

高速机床进给系统的性能研究

数控车撞刀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DLA090型数控重型卧式车床的技术性能与结构特点

合成运动在加工曲面中的应用

数控车床工件零点确定法

数控车床自动刀架故障诊断与维修

CK5116E数控立式车床刀台故障分析与处理

杆类球面零件旋风切削的加工计算和调试

Sinumerik802Ce在模拟伺服数控车床改造中的应用

车床改装拉床的液压控制系统和主框架的结构稳定性

高效棒材光整机可制造性评价分析

用普通车床改为刀轮专用磨床

ECK2316C数控活塞异形外圆车床设计

G-CNC6135数控车床故障的诊断与分析

普通立式车床的数控化改造方案及其优劣

C650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线路改进设计

我国数控车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CD6245B马鞍车床的试验模态分析

车床改装拉床的设备改造技术

喷油器球头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数控车床的编程及工艺优化

卧式多轴自动车床主轴静刚度初探

用C车床数控滑台对普通车床进行改造

车内复杂曲面工装的设计

数控车削加工过程仿真系统研究

C7632型多刀半自动车床控制系统PLC改造

CW6136车床主轴数控化改造初探

非圆截面车削数控系统的协调控制

数控车床维修性分布数学模型的研究

装刀位置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CA6140车床进给系统的数控改造

CA6140车床主轴开停及制动操纵机构的改进设计

干式车削渗碳淬硬钢20CrMnTi的试验研究

数控车床的手动对刀方法

立式车床C5120直流调速系统改造

数控车床叉式滚珠丝杠座的结构及调整

数控车床的换刀误差分析

SC125大型CNC数控车床控制系统的改造

中凸变椭圆活塞车削数控系统的实时性分析及实现

C616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数控车床对刀方法的探讨

车床摆移齿轮进给箱传动系统的研究

经济型数控车床的复合循环粗精车削

如何在无四方刀架的数控车床上合理加工零件

数控车削加工的误差分析及解决办法

活塞环内外圆数控仿形立式车床的设计

重型卧式车床及轧辊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改进换刀点设置提高数控车床的加工效率

基于HNC-1T型数控车床的活塞数控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

数控车床对刀分析与应用

一种简易数控非圆截面的车削

切削用量对轴向车铣铸铝外圆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铝合金薄壁筒形零件车削与夹具

普通车床上加工大导程多线矩形螺旋花键轴

基于车铣加工中心圆柱插补功能的研究

数控车床的机械结构分析

基于OpenGL数控车削仿真的软件实现

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微位移放大机构英文

车床CNC系统复合固定循环功能的译码实现

斯宾纳Apollo系列高精度数控车床

车加工特征的自动识别与选择方法

重复控制及其在变速非圆车削中的应用

数控车床加工中刀具补偿的应用

虚拟制造中的数控车削过程仿真系统研究

重型卧式车床及轧辊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经济型数控车加工中刀偏的灵活运用

正交试验法在车削力试验软件中的应用

非对称型球面滚子车加工圆形样板刀设计

可逆向车削细长轴加工误差的力学分析

natural frequency中文翻译

高速动车组总共有9大技术,包括总成、转向架、车体、牵引传动系统(通常再细分为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控制)、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

中国南车作为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之一,在高、中速动车组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制造、测试、维修与维护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

“中国南车在技术上的突破是全面的,比如车体包括头型方面,CRH380A型动车组头型是以长征火箭为原型进行设计的,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其他技术方面,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系统总结轮轨关系、流固耦合关系、弓网关系的基础上,在气密强度、振动模态、转向架、减振降噪、牵引系统、弓网受流、制动系统、旅客界面、智能化列车等10大方面进行了系统创新。”中国南车的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在振动模态方面,如何在轻量化设计目标下,避免车辆产生共振,是高速车体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中国南车通过运用动力学与车体模态分析方法,依据京津、武广高铁典型无砟轨道实测轨道谱和车辆振动响应特征,通过对车体的刚度质量分布进行优化,以及车体局部振动参数进行匹配,并用新型的隔声材料结构,使车体、转向架及部件与轨道振动匹配良好,同时降低了振动噪声。在系统分析京津、武广高铁跟踪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中国南车提出了多种车体设计方案。通过多次分析论证,实车线路试验表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高速转向架方面,转向架也被称为走行部,承担着导向、承载、减振、牵引和制动等功能,是决定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和运行品质的核心。速度越高,来自轨道的激扰越大,如何保证在高速运行条件下转向架具有足够的临界速度和结构安全性,优良的减振性能和低轮轨磨耗,是高速列车研发面临的艰巨挑战。?

同样,中国南车通过系统分析京津、武广高铁高速运行条件下动车组的轮轨作用关系、动力学性能、结构载荷谱和轨道谱等因素,依据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理论,围绕提高临界失稳速度、降低脱轨系数、改善平稳性指标,通过仿真分析进行循环迭代优化,用样机台架试验和整车线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方案的比选,确定转向架结构参数和悬挂参数,实现了转向架性能的系统提升。?

另外,中国南车还通过用精确的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高速运行条件下轨道不平顺、气动激扰和轮轨型面匹配特性以及车辆间的耦合关系对列车动力学性能影响规律,对影响综合性能的关键参数进行多方案优选,临界速度显著提高,乘坐舒适性明显改善。而且在保持低轮轨作用力优势的同时,用降低簧下重量和控制轮轨黏着的措施,有效降低了轮轨磨耗速度。?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校友风

The swing is a pendulum with a single natural frequency depending on its length .

秋千是只有一个固有频率的摆,此频率决定于它的长度。

Equation(4-198)yields a first roximation for the change in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vibration .

方程(4198)给出了一级近似下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改变量。

Tuning out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turbocharging system

涡轮增压系统自然频率解谐

First natural frequency control and shape design of mast

桅杆首阶固有频率控制与构形设计

Natural frequency of rotor bearing system

转子支承系统固有频率

Determin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symmetrical section timoshenko deep - beam

深梁结构固有频率的确定

Concrete structure fault diagnosis using natural frequency

利用固有频率特征量诊断混凝土结构损伤位置

Formula for natural frequency of rectangular plates with varying thickness

变厚度矩形板的固有频率公式

Natural frequency of foundation

动力机器基础基础自振频率

A solution for natural frequencies of voided plates and the optimization

空心板材固有频率的求解及优化设计

Sensitivity of natural frequencies of gear - shaft system of time fuze

引信齿轮传动系统扭振固有频率的设计灵敏度

Based on the *** ogical ratio ,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prototype is impetrated

并求出原型结构的前三阶周期。

Rixed - based natural frequency

固定基础固有频率

Natural frequency measurement

固有频率的测量

Natural frequency of vibrationhz

自振频率hz

Calculating natural frequency of sti ffened plate by finite dynamic element method

用动态有限元法计算加筋板固有频率

Undampted natural frequency

无阻尼固有频率

Calculation for natural frequency of large - scale wind turbine with energy method

能量法计算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固有频率

Hydraupc natural frequency

液压固有频率

Comparation on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blade caculation by o algrithems

两种算法计算压气机叶片的固有频率值的比较

Appp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 ysis to calculation of u - shape bellows natural frequency

型波纹管自振频率计算中的应用

Damped natural frequency

阻尼固有频率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ransverse vibration in axial load of simply supported beam

轴向载荷作用下简支梁横向振动的固有频率

Effect of driven - mechani *** on natural frequency of torsional vibration of motor shaft

被驱动机构对电动机轴扭振固有频率的影响

To determine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square plates with the reciprocal theorem of work

用功的互等定理求解矩形薄板的自然频率

Design of the offshore platform model similar to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original shape

满足固有频率相似的海洋平台相似模型设计

Buffer is ped to change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reduce pressure pulsation

运用缓冲器进行压力脉动的消减取得了明显效果。

Natural frequencies of circular annular plates of polar orthotropy and variable thickness

阶梯状或线性变厚度正交异性圆板的横向振动

Analysis of calculating method of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bridge pier supported by pile foundation

桩基桥墩自振频率计算方法的分析

At first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fundamental natural frequency of structure is researched

首先研究了结构的最低阶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

Keywords : micro - gyroscope , sipcon single crystal , three - axis angular - rate sensing , natural frequency and mode shapes

关键词:微型陀螺仪、矽单晶、三轴角速率感测、振动自然频率与模态。

Paper and board - testing of cores - determination of natural frequency and flexural modulus by experimental modal *** ysis

纸和纸板.芯层试验.通过试验模型分析法对自然频率和弯曲模量的测定

The research of natural frequencies can provide necessary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 for *** ysis , design and control of flexible robots

研究频率特性可为柔性机器人的分析、设计、控制提供指导。

The change of natural frequency and lateral forces of the structure due to plasticity of the structure are taken into account

文中考虑了结构进入塑性后由于刚度改变造成的自振周期和侧向力的变化。

Paper and board - testing of cores - part 8 : determination of natural frequency and flexural modulus by experimental modal *** ysis iso 11093 - 8 : 19

纸张和纸板.卷轴芯的试验.第8部分:用实验模式分析测

Natural frequency of sr motor ' s stator is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by o methods as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 ysis

本文分别用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的方法计算了sr电机定子的固有频率。

Model test *** yses and natural frequency measurement methods of large turbo - generators on stator end winding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模态试验分析和固有频率测量方法及评定

The relations beeen accuracy , convergence of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transverse elastic displacement shape function , quantity of elements were discussed

计算实例表明,不同位形的机器人的频率差别很大。

A finite elements model of rail is built in this paper . after model *** ysis in ansys ,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es is get

本文用有限元法建立钢轨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钢轨模型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

The properties of natural frequencies of flexible parallel robots were investigated to indicate the elas to - dynamic charac teristic

摘要为了描述柔性并联机器人的弹性动力学性能,分析了机器人振动频率的特征。

考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机械专业)有哪些专业课

钱学森 著名科学家。1911年出生,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 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张德庆(1900.8~17.10)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宝山县人。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后赴美国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兵工厂、电厂工作,曾任浙江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教授。为发展我国汽车工业、促进汽车材料国产化做出重要贡献。为了解决在高原地带汽车功率下降问题,他进行了增压器的研究,并在青藏高原实地试验,受 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注意。为了解决汽车在南方湿热气候地区的锈蚀问题,他在海南岛建立汽车试验站,带着课题进行研究。他还主持和制订了中国汽车工业和产品 的技术标准,使这一行业的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

顾崇衔1915年3月生于江苏松江,1939年前中央大学机械系学士。曾任西安大学校务委员、“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兼任机械委员全国 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组及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机械动力学学会模态分析学会和金属切削研究会顾问,在国外担任英国国际期刊“机床与制造”专 家审稿委员。主编著《机械制造工艺学》,曾荣获“陕西科技精英”称号及“有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80年以来,已培养出博士19名、硕士22名、博士后3 名,在国内外学报、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80余篇。

谈镐生(1910.12-2005.9)著名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193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稀薄气体力学和应用数学研究。提出了植被流局部扩散模型;发现了网格湍流负 二次幂衰减律。在自由分子流、旋翼边界层、激波马赫反射、马赫波锥相互作用和分离流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70年代以来,他强调了力学学科的基础性,并积极 指导和支持力学的基础研究,首先提出在我国建立分两级培养研究生的制度,对我国力学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许国志(1919.4-2001.12)运筹学家和系统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创建人之一。长期致力于运筹学、组合最优化和系统科学的科研 与教学,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筹建了我国第一个运筹学研究室、系统科学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运筹学和系统科学方面的专门人才,并推动了系统工程和运 筹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研究,是我国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研究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李天和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教授。15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阳含和江西南昌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机械系。1946年至1948年赴美国航空基地进修。1949年至1954年,任解放军华东空军航空处器材厂器 材组组长。后历任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液压及机械控制工程教研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陕西省 机械工程学会传动学会第二届理事长。1980年加入中国***。长期从事机械制造生产自动化教学和研究工作,高炮跟踪模拟系统和珩磨机自运应控制加工系统 的研究取得成果。著有《机械控制工程》。

陈先霖四 川遂宁人, 1928年9月出生,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4年至今任教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历任机械系冶金机械教研室主任、机械系 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为中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 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学会管委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钢铁》杂志编委。曾被国家科委及冶金部联合表 彰为“六·五”国家科技攻关“有重要贡献人员”及冶金部通令嘉奖为“深化移植引进技术工作中先进科技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全国 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唐九华(1929.10-2001.10) 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光学测地经纬仪和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至工业生产。60年代起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 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用于飞行器测控,这些产品在实际执行任务中,获得圆满结果,并达到国际水平,为中国飞行器测控技术作出贡献。70 年代后期起把光学测控系统和光电仪器的设计经验总结成为总体设计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发明光学补偿定向仪新原理。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开辟光学动态观察测 试技术领域。

汪应洛国 内外著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年5月出生于安徽泾县,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50年来一直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 教学、科研和应用,作为学科带头人作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他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参与完成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规划”、“三峡工程 综合经济论证”等研究,较早地将战略理论和战略决策研究应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型。曾参与研究“陕西经济发展战略”和“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的发展战略”, 长期致力于我国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与融会贯通。

周永茂核反应堆工程专家。浙江省镇海县人。1931年5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1958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核能进修班毕业。中原对外工程公 司高级工程师。长期在反应堆工程和科技第一线从事设计、研究和建设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交给的许多核科研任务:完成了双流程堆芯潜艇核动力堆本体的 早期设计方案;主持开展了为生产堆。动力堆、游泳池堆的燃料元件与氚靶元件的首次国产工艺定型工作;参与了高通量堆设计建造和工程的重大决策,该堆的设计 特色,国外尚无先例;核工业二次创业期间,领导民用微堆的开发,该堆在国内外各建造4座,赢得了很好的国际信誉和经济效益。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 士。

阮雪榆 压力加工专家。1933年1月出生,195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广东省中山市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塑性成形工程系主任。我国冷挤压技术的开拓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秦裕琨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江苏省扬州市人。1933年5月出生,1953年交通大学机械学毕业。曾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春晓中科院院士,材料科学家。1934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常委等职。

李鹤林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1937 年 7 月生, 1961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160 篇。 18 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88 年被选拔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4 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能源奖, 19 年获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熊有伦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省枣阳人。1939年4月生,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1980-1982年在英国Sheffield大学控制工程系做访问学者,1988-1989年在英国Salford大学航空和机械工程系做客座教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机械工程学报》和《机器人》等刊物编委,湖北省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系统)学术委员会主任。

蔡睿贤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工程热物理学家。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哈工大威海和重庆大学比较,谁的车辆工程比较好?|

课比较多,主要看你的导师给你定的方向。会涉及到机械制造 液压 电气控制 以及数学课等,关键看导师的了。

以下是可选的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号与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说明

01 公共学位课 0302111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秋季春季

01 公共学位课 0101111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32 2 春季

01 公共学位课 050211101 硕士生综合英语 128 3 秋季春季

11 必选一组 070111107 数值分析 48 3 秋季春季 数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70111102 复变函数 32 2 秋季 数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70111103 应用统计 32 2 秋季 数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70111104 最优化方法 32 2 春季 数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70111105 组合数学 40 2.50 春季 数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70111106 矩阵论 40 2.50 秋季 数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111101 有限元与边界元 40 2.50 秋季 力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111109 有限单元法 40 2 春季 力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111105 实验应力分析 32 2 秋季 力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111106 弹性力学 32 2 秋季 力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111107 弹塑性力学 32 2 秋季 力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70111108 应用数学方法 40 2.50 春季 数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70111317 随机过程 48 3 春季 数学类课程必修一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211301 机械振动(II) 40 2.50 秋季 专业学位课必选两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211302 现代设计方法 32 2 春季 专业学位课必选两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211303 信号集与分析 32 2 秋季 专业学位课必选两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211304 现代先进制造工程 32 2 秋季 专业学位课必选两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211305 现代控制工程 40 2.50 春季 专业学位课必选两门或以上

11 必选一组 080211306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32 2 春季 专业学位课必选两门或以上

14 必选四组 040116102 课程与教学论 32 2 春季 高校教师必选

14 必选四组 040116103 现代教育技术 32 2 春季 高校教师必选

15 必选五组 040216101 教育心理学 32 2 春季 高校教师必选一门或以上

15 必选五组 040116101 教育学原理 32 2 春季 高校教师必选一门或以上

40 任选 080211401 系统动力学及其仿真(英) 40 2.50 春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02 高等机构学 24 1.50 春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06 摩擦与润滑理论 24 1.50 秋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07 高等传热学 32 2 春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08 现代材料加工工艺、技术与装备 32 2 春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09 结构模态分析理论与技术(英) 24 1.50 秋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10 制造过程计算机模拟 32 2 秋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11 金属凝固及控制 24 1.50 春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12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4 1.50 春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13 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及技术 32 2 春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14 微电子器件制造学 40 2.50 春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15 多体动力学 32 2 秋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16 微系统设计与制造 32 2 春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17 嵌入式系统在数字制造中的应用 32 2 秋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18 光电子器件制造学 40 2.50 春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20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 32 2 春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23 微细加工原理与技术 32 2 春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25 快速成形制造技术 24 1.50 春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26 现代数控制造技术 32 2 秋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27 液压流体力学 32 2 春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28 现代液压传动系统分析 24 1.50 秋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29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32 2 春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30 PLC及其应用 32 2 春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31 机电系统传感与测试技术 32 2 秋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32 DSP原理与应用 24 1.50 春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33 深海开发技术与装备 24 1.50 秋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34 液压冲击机构设计与控制 32 2 秋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35 机器人控制技术 32 2 秋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36 电液控制技术 24 1.50 秋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1111408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32 2 春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1111407 现代交流调速系统 32 2 春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1111302 最优控制 32 2 春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1111409 模糊控制 32 2 春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1111406 系统辨识及应用 32 2 春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1111204 人工智能 32 2 秋季 机电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37 特种车辆底盘结构设计 32 2 春季 车辆工程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38 车辆电传动及控制技术 32 2 秋季 车辆工程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39 车辆动力学分析 24 1.50 秋季 车辆工程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40 车辆液压减振及缓冲技术 24 1.50 春季 车辆工程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41 高速铁路施工及养护设备 32 2 春季 车辆工程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42 高速车辆静液压传动技术 24 1.50 秋季 车辆工程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43 发动机原理 32 2 秋季 车辆工程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44 车辆制动与安全技术 24 1.50 春季 车辆工程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45 车辆传动系统匹配及操控性研究 32 2 秋季 车辆工程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46 计算机图形学 32 2 秋季 计算机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47 软件系统工程 32 2 秋季 计算机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48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32 2 秋季 计算机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49 CAD/CAM原理及集成技术 32 2 春季 计算机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50 计算机仿真与虚拟技术 32 2 春季 计算机类课程

40 任选 081211101 计算机网络技术 32 2 秋季 计算机类课程

40 任选 081211102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24 1.50 秋季 计算机类课程

40 任选 081211103 多媒体技术 32 2 春季 计算机类课程

40 任选 081211104 数据库技术 32 2 秋季 计算机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04 微分几何与啮合原理 32 2 秋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21 材料流变分析与控制 32 2 秋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200 疲劳强度 32 2 春季 制造类课程

40 任选 080211405 可靠性设计 32 2 秋季 机械设计类课程

45 培养环节 000011801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2 秋季 全日制研究生必选

45 培养环节 000011802 形势与政策 2 秋季 全日制研究生必选

45 培养环节 000011804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 秋季 所有研究生必选

45 培养环节 000011805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秋季 所有研究生必选

45 培养环节 000011806 社会实践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11807 实践教学 1 秋季

机械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

哈工大(威海)每年各大汽车厂商都去招聘,重大不太了解。

哈工大车辆工程学科成立于1988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用“3+1”模式培养汽车工业领域所需高级人才的学科。1994年被批准为硕士点,2000年批准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车辆工程专业中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本学科点所在的机械工程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哈工大(威海)第一个单独列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

经过16年的努力建设,本学科点目前设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形成一支以年轻博士为骨干、综合素质优良的学术队伍,确定了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创造了优良的教学科研环境,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学科点已培养本科生约1000人,硕士生54人,指导的学生两次在全国大学生汽车知识大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车辆工程学科围绕着汽车系统动力学与电子控制方向,主要从事轮胎力学、操纵稳定性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开展神经网络理论、模糊理论、最优控制等在汽车研究中的应用。另外还开展了汽车排放控制、汽车爆震控制、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控制、悬架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等的研究工作。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结合汽车系统动力学开展汽车电子控制的研究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在某些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汽车的安全性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本学科开展了事故再现技术、事故分析、吸能结构设计、吸能材料、生物力学分析、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内容的空白。围绕着交通规划与管理研究方向,主要开展了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交通环境影响、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为解决相应城市或区域的交通及环境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着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车辆工程学科先后承担威海市有关单位“特拉卡3.0型越野车开发”、“威海市城区主干道及交叉路口通行能力调查分析”、“威海市交通管理规划”、“威海市电动汽车试点示范城市规划研究”等科研项目,为威海市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扩大了学校在威海市的影响。

本学科点有一支以年轻博士和硕士为骨干的学术队伍;研究方向覆盖面广,相互交叉渗透,有利于跟踪学科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水平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承担汽车工业建设项目的能力和经验。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学科方向拓宽领域、发展前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继续为汽车工业建设服务,建立山东省汽车研究设计院,配合山东省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开展急需的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做得更好。

早在建国以前,重庆大学机械系就设有自动车组(汽车专门化)。1952年,由重庆大学、贵州大学、西康技专等校的有关汽车方面的科系合并为重庆大学汽车专业。1954年我国进行院校调整,自动车组调整到其它院校。16年,重庆大学又重新成立汽车教研室,18年开始招收汽车专业本科生。

1989年重庆大学成立汽车工程系。其时,汽车专业下设汽车底盘设计和汽车车身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后又开设汽车应用专业,招收专科学生。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汽车工程系增设热力发动机本科专业。1995年,重庆大学成立汽车工程学院。1998年,重庆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将汽车工程学院与其它几个系所合并成立机械工程学院,下设汽车工程系。同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取消了汽车专业和热力发动机专业。随后,国家教育部批准重庆大学开设车辆工程本科专业。

汽车工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重庆的汽车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三位。处于这样一个有利的环境,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汽车工程系已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该系早在1993年就获准设立车辆工程硕士学位点;19年又设立了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点;1998年设立了车辆工程博士学位点。近年来,这1个博士点和2个硕士点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20人左右。

该系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近十年来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汽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的研究开发、网络化的汽车CAE/CAD支持系统、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与开发、汽车低噪声设计技术、汽车振动及噪声控制技术、长安汽车耐撞性分析和设计、长安汽车结构动态分析和设计、汽车发动机缸体、曲轴等构件的变形及疲劳强度分析和动态设计、汽车前轮高速摆振的控制、汽车行驶振动噪声综合测试分析系统的开发、声强测量分析系统的开发、实验模态分析系统的开发、摩托车噪声控制、摩托车车架动态分析和设计、以及和汽车零部件专用试验机的研究开发等。其中部分成果获得省部级奖,有的技术还获准专利申请。这些科研成果,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该系与企业联合建立了车身研究所、汽车灯具研究所、汽车悬架研究所和汽车制动器研究所,使科研成果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也从企业得到有效的经济支撑。这些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与企业的联合,还促进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际工程训练的机会。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方向是什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的就业方向,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测试与传感技术、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工程综合实验、微机原理与结构技术、CAD/CAM、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

 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系统设计、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及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

 机械动力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基础、机械故障诊断学、文献检索、专业外语、有限元方法、机械优化设计、工艺过程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成组技术与CAPP、智能机械概论、微小机械概论、虚拟样机技术、市场营销学、在线检测与控制、实用控制系统设计、数控机床与编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

 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测试与信息处理实验、数控机床实验、机械零件与机械设计实验等。

 开设院校

 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全国有500多所,是最为普遍的高校专业。主要院校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华中科技大学 A+ 23 东南大学 A 4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 2 西安交通大学 A+ 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46 广东工业大学 A 3 上海交通大学 A+ 25 北京理工大学 A 47 长安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26 东华大学 A 48 西南石油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27 太原理工大学 A 49 哈尔滨理工大学 A 6 西北工业大学 A+ 28 湖南大学 A 50 北京化工大学 A 7 重庆大学 A+ 29 南京理工大学 A 51 北京工业大学 A 8 东北大学 A+ 30 武汉理工大学 A 52 安徽理工大学 A 9 吉林大学 A+ 31 四川大学 A 53 天津工业大学 A 10 浙江大学 A+ 32 同济大学 A 54 河南科技大学 A 11 大连理工大学 A+ 33 华东理工大学 A 55 中国农业大学 A 12 山东大学 A+ 34 上海大学 A 56 山东理工大学 A 13 西南交通大学 A+ 35 青岛科技大学 A 57 湘潭大学 A 14 中南大学 A+ 3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58 中国石油大学 A 15 燕山大学 A+ 37 兰州理工大学 A 59 华侨大学 A 16 中国矿业大学 A+ 38 河北工业大学 A 60 福州大学 A 17 天津大学 A 39 江南大学 A 61 昆明理工大学 A 18 合肥工业大学 A 40 大连交通大学 A 62 天津科技大学 A 19 北京科技大学 A 41 江苏大学 A 63 武汉大学 A 20 华南理工大学 A 42 西安理工大学 A 64 贵州大学 A 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43 长春理工大学 A 65 南京工程学院 A 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44 沈阳理工大学 A

 上表仅列出评级为A等以上院校。

 培养方向

 机自专业培养方向众多,各个学校不尽相同,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微电子制造装备及自动化、机电、 模具、数控、机电控制、机械电子、机械制造、汽车工程、设计制造、数控技术、职教师资、机电一体化、机械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流体传动及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设计制造 。

 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

 所以该专业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向: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机械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受到严格的工程实践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以及设备运行和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工程测试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生产管理、先进制造技术、成型技术与模具、CAD/CAM技术。

 就业方向:可在各行各业从事与机电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制造、研究与开发;也可从事管理、经营、质量检测及控制、教育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

 培养目标:具有制图、机电信号集转换与检测、机电系统微机与PLC控制、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测试机电参数、合理运用机电设备的能力具有机电产品的开发运用能力。具有机械、电子、数码等产品结构研发设计的能力。具有机械、电子相关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的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气压与液压传动、数控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测量与测试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

 培养目标:以复合材料构件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工程、轻工自动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为目标,将计算机设计、现代检测技术等应用于机械及其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工程设计和管理的综合素质及知识结构。

 主要课程:弹性力学、测试技术、有限元及程序设计、现代设计理论、机械优化设计、智能控制系统、仿生学、模态分析。

 就业方向:适合从事工程技术、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为轻工机械及食品机械行业中培养轻工行业高级科技。

 就业方向

 (1)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 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 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 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 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 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 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9)从事机械模具设计生产及制造相关工作。

轨道交通的技术经济特征参数

在数控机床中,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装置和机床的中间联接环节,是数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设计进给伺服系统时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保证进给系统的定位精度和静态、动态性能,从而确保机床的加工精确度。

现代数控机床向着高速、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进给系统的设计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深入研究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机构特性和伺服系统的动静态特性,这对数控机床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介绍数控机床进给机械部件和伺服驱动系统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进给机构的一些运动特性;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模型,并以加工中心XK2120为例,分析了它的进给系统动静态性能,给出了各设计变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为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及性能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成果如下:1进给机构的运动特性是研究其伺服控制方法的基础,而且从根本上决定进给机构所能达到的运动精度。

滚珠丝杠是数控机床进给机构中运动传递的核心部件,本文针对滚珠丝杠传动的进给机构,深入研究了进给机构中的摩擦、刚度、反向间隙、热变形等诸多影响进给机构动态性能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2研究了滚珠丝杠进给机构的微观运动特性,并建立了适当的动态模型。

3讨论了如何运用先进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滚珠丝杠进行模态分析;研究了滚珠丝杠的无阻尼自由振动;得到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4利用机械动力学原理,建立了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为伺服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5基于Simulink建立了XK2120进给系统的仿真模型,获得了反映系统性能的仿真曲线。

并根据仿真模型分析了机械参数和间隙、死区等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精确度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性能的措施。

1 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快速、准时、高效、节能、无污染和占地少的特点,能满足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实要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现代快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用全封闭车道、自动信号控制调度系统和轻型快速电动车组,行车密度大,h~ 40 km 平均旅行速度一般为30 km /h,最高运行h~ 90 km 速度为80 km /h,单向最大载客能力可达6 万人h~ 8 万人h。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三大关键技术:VVV F 调频调压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轻量化车体技术;轻量化、高性能、高可靠性转向架技术。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A 型、B 型、C 型和低地板轻轨车。其中,低地板轻轨车又可分为70% 低地板和100% 低地板2 种。目前,同时具有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现实需要和经济实力的多为客流量大的大中型城市,其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主流是以A 型车或B 型车为基础,基本编组单元为2M + 1T 或1M+ 1T 的电动车组立体化运行。整个轨道交通系统正朝着地下铁道、高架轻轨和近郊地面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用VVV F 交流传动技术和轻量化耐候钢或不锈钢车体的B 型车,能够满足我国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要求,并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性,其走行部为轻量化、低噪声的无摇枕转向架。

2 转向架选型分析

2. 1 城市轨道交通对转向架的特殊要求

与干线铁路相比,城市轨道交通有以下特点:

(1) 间距短,启停频繁,对牵引和制动性能要求很高;

(2) 曲线半径小,对走行部要求高;

(3) 线路坡度大,可达30‰~ 60‰;

(4) 载重从1816 t (310 人) 到26 t (432 人),空重车重量差大;

(5) 行车密度大,最短行车间隔可达115 m in~ 2 m in,自动控制程度高;

(6) 运行环境特殊,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

(7) 对噪声要求严格;

(8) 需满足城市总体风格和居民的审美要求,车辆造型和色彩要求极富创造性。

对于转向架的运行稳定性、轻量化、低噪声、高可靠性、易维护及特殊的运行环境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转向架对车辆的运行性能和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对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有重大影响。

2. 2 国内既有转向架的特点

目前,国内地铁、轻轨电动客车用转向架除国产的外,还有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有2 种:一种是上海地铁1 号线、2 号线和广州地铁1 号线用转向架,为从欧洲整机进口的产品;另一种是北京复八线地铁用转向架,为引进韩国韩进重工技术研制生产的产品。其中,上海2 号线地铁车辆也用于我国第一条高架轻轨—— 明珠线。为便于分析比较,将各种转向架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参数列于表1。

表1 现有地铁、轻轨转向架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参数

注:上海地铁1 号线用转向架为橡胶弹性联轴器

2. 3 转向架的发展方向

纵观国内外情况,A 型或B 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走行部的发展趋势是轻量化、低噪声的无摇枕转向架,一系悬挂为橡胶弹簧,二系悬挂为空气弹簧与抗侧滚扭杆并用,牵引电机横向架悬,用单元式基础制动装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线路条件和走行特性与干线铁路车辆有很大不同,如转向架的结构设计空间十分苛刻;用交流传动技术,齿轮传动比很高;载客量很素的综合作用给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的设计带来大,运行环境特殊,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等等。这些因了特殊的困难。

3 转向架总体设计要求和主要技术参数

3. 1 转向架总体设计要求

(1) 转向架的综合性能应符合规定的限界和线路条件,能够满足地下铁道、高架线路和近郊地面大容量、快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用要求。

(2) 转向架具有适宜的运行稳定性和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

(3) 运行平稳性指标按GB5599—1985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的规定执行:车辆在空载和满载之间的任何载荷条件及各种运营速度下,其垂向和横向平稳性指标均小于或等于215,且性能稳定。

(4) 转向架的安全性指标按GB5599—1985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的规定执行:脱轨系数Q ?P ≤1. 0;轮重减载率?P ?P ≤016;倾覆系数D ≤018。

(5) 转向架关键零部件的静强度、动强度符合有关国际标准或TB1335—1996 《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的要求。

(6) 适当取轻量化措施,转向架总重约415t(不含驱动装置)。

(7) 可靠性高,对可能的故障均取安全措施。

(8) 可维护性好。

3. 2 转向架主要技术参数

4 转向架主要结构设计特点

B 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为轻量化、低噪声、无摇枕转向架。轴箱弹簧为无磨耗圆锥叠层橡胶弹簧,用H 型钢板压型焊接构架,中央悬挂为空气弹簧直接支承车体的三无结构,用单元式单侧闸瓦踏面制动装置,牵引电机横向架悬。转向架分为动车转向架(图1) 和拖车转向架(图2)。在动车转向架的每根车轴上装有1 台交流牵引电动机、齿轮传动箱和联轴器。动车转向架与拖车转向架相比,除轴箱弹簧的特性参数不同外,其他零部件可完全互换。

图1 动车转向架装配图

图2 拖车转向架装配图

首次用I2DEA S 软件对转向架直接进行三维装配设计。构架、轴箱等的三维造型设计为后续的有限元强度计算打下了基础。对各零部件进行了准确的质量、转动惯量、重心和主惯性轴位置的计算,以便为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计算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4. 1 轮对轴箱定位装置

轮对轴箱定位装置用圆锥叠层橡胶弹簧(图3) ,橡胶弹簧的优点在于具有非线性刚度特性,并有隔离高频振动和降低轮轨噪声的作用。对三向弹簧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在获得转向架适宜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满足传递制动力、牵引力要求的前提下,注重提高转向架的曲线通过能力。在轴箱弹簧与轴箱之间设有调整垫片,以便于落车调整。轴箱盖与构架之间设有安全吊环。

图3 轮对轴箱弹簧装配图

用我国现行标准的H SD 型车轮,车轮滚动圆直径为<840 mm ,踏面为LM 型磨耗形踏面。远期有条件时将用噪声优化车轮和大等效斜度圆弧踏面。车轴为非标RC3 轴,轴颈直径为<120 mm,轴颈中心距为1 930 mm 。用<120mm ×<240mm ×160mm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轴箱材料为铸钢,有条件时将用铝合金。

4. 2 构架组成

构架为H 型轻量化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焊接结构,主要由2 根侧梁和2 根横梁组成(图4)。侧梁上盖板、下盖板和立板的厚度分别为12 mm 、14 mm 、10 mm,侧梁内部设有多块厚度为8 mm 的筋板。构架横梁用直径<180 mm 、壁厚14 mm 的无缝钢管,可提高构架主体结构的可靠性。侧梁与横梁的连接处和两横梁之间设有纵向加强梁。

图4 构架装配图

构架侧梁上焊有制动缸安装座、轴箱弹簧定位座等,横梁上焊有牵引电机吊座、齿轮箱吊杆座、牵引拉杆座和横向缓冲器座等。所有关键安装座的位置精度均通过对转向架构架的整体加工获得。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进行了构架应力和振动模态分析。计算表明,构架整体应力分布合理,不存在薄弱环节。模态分析用了L anczo s 方法,最低阶模态振型为构架扭曲,频率为3011 H z 。正常运用情况下,转向架构架的使用寿命不低于车体寿命(30 a),在此期间内不需要对转向架进行结构修整。转向架焊接制造完工后需进行消除焊接内应力的处理。

4. 3 中央悬挂装置

中央悬挂装置用低横向刚度、大扭转变形的空气弹簧直接支承车体的三无结构,垂向用可变阻尼节流阀减振,横向安装油压减振器,还设有非线性横向缓冲止挡和新型抗侧滚扭杆装置(图5)。动车头部转向架装设排障器和信号天线托架。当用第三轨受电时,还需装设第三轨受流器。

图5 无摇枕型中央悬挂装配

牵引装置由中心销、牵引梁、复合弹簧和新结构Z 形牵引拉杆组成,牵引点距轨面高度为385 mm 。新结构Z 形牵引拉杆具有低的横向及垂向附加刚度,提高了车辆的横向及垂向动力学性能,实现了无磨耗、无间隙牵引。

4. 4 基础制动装置

动车、拖车转向架均用单侧单元式踏面制动装置,制动力优先由动车的再生制动负担。每轴设1 个带弹簧停放制动器的单元制动缸,停放制动能力满足用户规定的最大限制坡道要求。此方案的优点在于,动车、拖车转向架的制动装置(除制动倍率外) 完全相同。与轴装盘形制动和轮装盘形制动相比,该转向架具有较低的簧下质量,有利于减小轮轨之间的动作用力。单元制动缸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3。

4. 5 齿轮传动装置用斜齿轮一级减速,以使传动平稳,降低传动噪声。为降低簧下质量,齿轮箱材料用高强度铸造铝合金。用刚性可移式鼓形齿联轴器或TD 型挠性板式联轴器(图6)。齿轮箱用具有双面密封效果的机械式迷宫密封,免维护,无磨损。传动装置的传动比等主要技术参数将依据列车基本单元的配置和牵引电机的选择来确定。

图6 牵引电机传动装置

4. 6 其他装置

5 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参数优化

铁道车辆是一个复杂的多体动力学系统,不但有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相对运动关系,还有轮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转向架设计过程中,笔者与北方交通大学合作,利用德国铁路专用软件S IM 2 PA CK 建立了车辆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转向架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包括:一系圆锥橡胶弹簧的三向刚度、二系横向减振器阻尼、抗蛇行减振器阻尼、抗侧滚扭杆刚度和车轮踏面斜度的变化等。车辆系统的每种参数对车辆的动态响应、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三个方面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提高车辆蛇行运动临界速度和改善车辆曲线通过性能这两者对悬挂参数的要求是有矛盾的。因此,车辆悬挂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参数选择,只能按实际运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这些条件包括最高运营速度、曲线半径和超高以及线路不平顺等。通过多方案的参数优化选择,转向架蛇行运动的计算临界速度为220 km /h,动车、拖车的运行平稳性指标小于2. 5,曲线通过能力和运行安全性指标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

6 结论与建议

立足于国内技术,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转向架,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转向架的结构设计受车辆限界、地板高度、车辆宽度和轴重等的严格限制。通过B 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的设计,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 虽然完成了转向架的设计和理论分析计算,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强度以及运行性能仍有待于进一步试验和长期的运用考验。

(2) 对于用VVV F 交流传动的A 型和B 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来说,踏面单元制动是较理想的基础制动方式。

(3) 车轮直径大小及其辐板形式不仅影响轮轨之滑防空转控制传感器、接地电刷装置和固体轮缘润滑间的相互作用,也关系到转向架传动装置的设计和牵引电机的选择。应尽快研制车轮直径和辐板形式合理的噪声优化车轮。

(4) 有关单位应研制专门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大等效斜度圆弧踏面,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经济性。

(5)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的研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向架的设计与线路、限界条件、传动技术的发展以及转向架基础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6) B 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的基本结构和技术完全可以用于A 型车,只需根据A 型车铝合金车体的设计特点对转向架固定轴距和空气弹簧上支承面高度进行适当调整即可。

://hzjdw/vThesis/ViewThesis.asp?ThesisID=NewMaker0764

文章标签: # 车床 # 加工 # 车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