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比亚迪为什么这么猛_比亚迪为什么越来越贵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太猛了!比亚迪3月销量超20万辆,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2.国人太强!比亚迪3月狂销20万台车!要多久能成国际顶流?3.吉利/长城/北汽净利下滑,江铃/比亚迪却大涨,为啥?4.比亚迪秦Plus上市不到两年,销量破40万辆,凭借的是什么? 我最佩服比亚迪的一点:它好像什么都能造,从电池、电子到 汽车 到新能源到轨道交通,还有半导体、口罩等。 在它身上,你仿佛能看到前四次工业革命。 如果要

1.太猛了!比亚迪3月销量超20万辆,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

2.国人太强!比亚迪3月狂销20万台车!要多久能成国际顶流?

3.吉利/长城/北汽净利下滑,江铃/比亚迪却大涨,为啥?

4.比亚迪秦Plus上市不到两年,销量破40万辆,凭借的是什么?

比亚迪为什么这么猛_比亚迪为什么越来越贵

我最佩服比亚迪的一点:它好像什么都能造,从电池、电子到 汽车 到新能源到轨道交通,还有半导体、口罩等。

在它身上,你仿佛能看到前四次工业革命。

如果要给中国制造业投票,一票我会给华为,另一票给比亚迪。

时间回到1995年 ,适时移动电话开始普及,但在中国还未出现拥有二次充电电池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国外的废旧电池在中国都是抢手货。

瞅准了这一机会的比亚迪说干就干,王传福带领着研发团队日夜煎熬,不仅填补了国内二次充电电池的技术空白,还一度超越全球电池巨头三洋、索尼,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最高时,全球每三个手机,就有一个手机使用了比亚迪的电池。

2003年1月,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收购“秦川 汽车 ”,进入 汽车 行业。媒体、股东、基金甚至比亚迪员工都不理解。很多基金经理打电话给王传福,劝他放弃收购计划,甚至有人威胁他:“如果你坚持收购,我们就抛售比亚迪的股票,直到抛死为止。”

2008年10月6日,比亚迪以近2亿元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整合了电动 汽车 上游产业链,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商业化步伐。

同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深圳正式上市。这款双模 汽车 整合 汽车 制造、电池技术、电机系统、车载电子技术等多项顶尖的高 科技 技术,是节能、环保、 时尚 和 科技 的典范。

以上的成就不足以代表比亚迪的伟大,接下来我说的,一定能让你对比亚迪全新的认识。

·IGBT技术革命

IGBT是个啥?

简单来说,是用在电驱动系统上的半导体部件, 相当于 汽车 动力系统的"CPU"。 这是电动车上成本仅次于动力电池的零部件,占到整车成本的8%-10%。

由于其较高的技术门槛,设计和制造工艺难度都很高,被誉为"电动 汽车 核心技术的珠穆朗玛峰"。

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新能源 汽车 市场,遗憾的是,在国内市场,中高端IGBT产能严重不足,一芯难求。

国内大部分电动 汽车 MCU、变频空调、电焊机和变频器等产品用的IGBT基本靠进口,价格和交货周期受制于国外。IGBT芯片近80%的市场份额都被英飞凌、法雷奥、三菱电机等欧美日企业垄断。

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的举动在当时极不被看好,一时间"知情人称比亚迪至少亏20亿元"、"芯片项目巨亏拖累比亚迪"等声音不绝于耳。

尽管研发过程极其艰难、外界质疑声不断,但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9年9月,比亚迪半导体自研的IGBT 1.0芯片成功通过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组织的 科技 成果鉴定,标志着中国在IGBT芯片技术上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

2012年,IGBT 2.0芯片问世,基于此,比亚迪成功打造出了车规级IGBT模块。

2018年,比亚迪半导体成功研发出全新的车规级产品IGBT 4.0芯片,成为车规级IGBT的标杆。IGBT 4.0产品在电气性能、电流输出、综合损耗以及温度循环等多项关键指标上碾压国外竞品。

2019 年,比亚迪在中国共配套约19.4万套车规级IGBT 模组,市场份额18%,排名第二,仅次于英飞凌。

现如今,比亚迪半导体IGBT芯片产量迅猛攀升,IGBT芯片晶圆的产能已经达到5万片/月,预计明年可达到10万片/月,一年可供应120万辆新能源车。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已经拥有了从设计、蚀刻、封装全流程化的IGBT芯片制造能力,而它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掌握IGBT核心技术的车企。

怎么说呢,比亚迪在IGBT领域的地位,就好比华为海思在手机芯片领域的地位。

与此同时,比亚迪半导体在IGBT专利方面也进行了布局,2007年,比亚迪提出其首个IGBT专利申请,截止2020年5月8日,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里一共有比亚迪公开的130个IGBT专利族,包括231条专利记录,其中70%的专利布局于中国大陆。

·刀片电池

了解刀片电池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常识:

目前纯电动 汽车 上最常用的动力电池分为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种。

科普一下:特斯拉目前用的是18650传统电池电芯,技术比较成熟,适配性很强,当前成本最低的一种 动力锂电池 。

在过去几年里,很多企业陷入了对“续航里程”的盲目攀比,天生热稳定性差,但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广受追捧,但是 三元锂电池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

在200 左右就会发生分解,且化学反应较剧烈,会释放氧分子,更容易引发热失控,最终爆炸。

好了,说到这,你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疑问:磷酸铁锂容量低,三元锂又容易自然爆炸,那电池岂不是无解了。

比亚迪偏偏不信邪,在磷酸铁锂被普遍不看好,搭载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比亚迪硬生生让铁树开了花,自主研发出了刀片电池。

为啥叫刀片?因为这个电池又长又扁,长度可在0.6-2,1米之间自由定制。

刀片电池的电芯通过栈堆的方式摆放,就像一个个刀片插入电池包中,这样电池不仅是能量来源,还成了结构件,相当于将电芯直接集成为电池包。

这就好比啥?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正常情况下,你很瘦,房子必须有房梁支撑,突然有一天,你变胖了,胖到几乎撑满了整个房间,这时房子已经不需要房梁了,因为你已经变成了支撑物。

经过这样一番骚操作,比亚迪把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空间利用率由原来的40%提升到了60%,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最高达到了150Wh/Kg。

为了验证电池的安全性,比亚迪搬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针刺测试。

针刺测试有多难?在动力电池界,通过这一安全测试的难度堪比登顶珠穆朗玛峰。

这次实验,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样本选取了三元锂、传统磷酸铁锂和刀片电池分别实验:用一根钢针直接刺穿电池,并在电池表面打了一个生鸡蛋用来观察温度变化。

测试结果如下:

①三元锂电池在穿刺的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出现迅速超过500度,生鸡蛋瞬间烤焦。随后电池热失控,开始剧烈燃烧,

②普通磷酸铁锂电池穿刺后,无名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200-400度。鸡蛋也被烤焦。

③刀片电池穿刺后,无名火,无烟,电话表面温度仅30-60度左右。鸡蛋竟然安然无恙。

比亚迪一战成名,刀片电池的亮剑,让比亚迪有了誓让“自燃”二字彻底从新能源的字典中抹去的底气。

除了上面提到的IGBT和刀片电池,比亚迪还有700V高压的电气化平台、量产车型中功率最大的永磁同步电机、升压快充系统等核心技术。

正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主研发,才使得丰田、戴姆勒等国际伊利亚车企愿意和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联手合作的重要原因

王传福和比亚迪说道也做到了,这也是巴菲特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支持,坚守比亚迪股票的重要原因,比亚迪是巴菲特最近这些年唯一投资的中国企业。

他称赞王传福是他最欣赏的四位CEO之一(另外三位是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精密机件的马克·多尼根以及苹果的蒂姆·库克)

查理·芒格甚至称王传福是“爱迪生和杰克韦尔奇的混合体”。

坚持自主研发只是比亚迪立足行业的基础,不是全部,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商业的顶层设计逻辑如何让比亚迪一步步创造奇迹,我们下期聊。

喜欢文章的话,请帮我点个赞或者评论转发

推荐阅读:

如果你还在骂张坤们,建议你看完这篇文章

太猛了!比亚迪3月销量超20万辆,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

对于比亚迪我们可能存在这样的误解:它是全球新能源市场技术领域的执牛耳者,有实力打造让电动车更安全的刀片电池,也能研发双擎四驱高性能平台让25万级的比亚迪汉DM跑进4秒俱乐部。但在传统三大零部件领域,比如发动机,比亚迪似乎没有奇瑞、长安那么耀眼。

不过,近日比亚迪推出了主打“超低油耗”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平台,其核心部件之一——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随后亮相,高达43%的发动机热效率,不仅超越了日系丰田、马自达,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全能技术型”比亚迪。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43%的超高热效率我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因为技术壁垒的存在,传统内燃机热效率只能维持在35%-40%左右。早前,长安蓝鲸NE?1.5T发动机40%的热效率已经开创了自主品牌先河,就连一向醉心高热效、低能耗首创压燃技术的马自达,那台2.0L?SkyActiv-X发动机也不过42.1%,比亚迪凭什么量产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

在技术解析会上,比亚迪产品研发总监陆国祥博士给出了答案:

和丰田TNGA、马自达创驰蓝天需要兼顾性能和油耗不同,有了DM-i平台下强大的电驱技术去支撑性能,这台插混专用的1.5L发动机就可以彻底放开手脚去做减法,将热效率做到极致了。

比如加入了阿特金森循环。它通过进气门晚关的方法,让缸内混合气被压回进气管一部分,这样活塞的加速做功冲程就长于压缩冲程,提高燃料利用率,可直接让这台1.5L发动机热效率提升1%。

但这种循环方式功率较小、动力响应慢。所以包括创驰蓝天在内的不少日系发动机采用了阿特金森+奥托双循环模式,问题是奥托循环的存在又没法让发动机始终处于高效运转区间。比亚迪则完全无需顾虑,低速和高速直接用电机的大扭矩弥补动力缺陷,两者互补之后也就能实现性能和经济性的双赢。

再比如超高压缩比。对于内燃机而言,压缩比越高,一来可以让油气混合充分;二来油气燃烧所产生的能量会更多转化为动能,但随之而来的是爆震。所以,即便是技术一流的马自达也只是将量产发动机压缩比控制在13:1,比亚迪却将其提升到15.5,得益于一项新技术:冷却EGR。

通俗理解就是废气再循环装置,有了它就可以将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送回进气室,再燃烧。这有两个好处,一是经过冷却后的燃气降低了燃烧室的温度,可以抑制爆震;二是废气再利用,减少不完全燃烧和排气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让热效率再提升约2%。

不仅于此,这台骁云1.5L发动机还取消了缸内直喷和VVT技术,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燃机的性能,但成本却大幅提升,对于有混动技术加持性能的DM-i平台而言,这两项技术可有可无。

此外,还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在发动机冷却散热上,比亚迪创新性地采用了分体冷却技术,通过电子水泵双节温器把缸体和缸盖分体冷却,在冷机启动时快速提升水温,在热机时快速散热,给发动机加装“两台空调”,热效率自然也就有所提高了。

随着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以及DM-i平台的发布,比亚迪在插混市场的战略布局也逐步清晰。

这一次比亚迪用了双平台战略,一个向左主攻性能,一个向右主打经济性,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其中脱胎于比亚迪第三代双模技术的DM-P平台,在双擎四驱和三擎四驱强大性能的支撑下,为用户打造百万级超跑的极致加速体验。比如唐DM可以在4.3秒内完成零百加速,汉DM只需4.7秒即可实现0到100的突破;

DM-i平台,将在骁云高效发动机,以及接下来即将发布的变速箱技术支撑下,实现比肩甚至超越日系混动的超低能耗。难得的是相较于多数合资同级车型,DM-i平台下的产品还能达到7秒级的零百加速体验,预计未来秦系列和宋系列将率先搭载。

那么,当多数新旧造车势力们都几乎将重心放在纯电技术上的时候,比亚迪为何要分散精力,试图在纯电和插混市场双面开花呢?

在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看来,比亚迪有两点考量。

一是基于大政策。

近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占到新车总销量的20%。在消费者未彻底打消对电动车安全、续航顾虑前,比亚迪认为插电混动技术路线大有可为。

二是基于市场环境。

DM-P平台所面向的30万级高端市场,因为发力早、技术成熟,无论是面对BBA还是特斯拉,比亚迪都底气十足。但在市场容量更大的10-20万级市场,特别是A+级轿车市场,合资品牌日德系依然有着绝对话语权。

此次发布的DM-i平台产品,预计将保持对合资A+级燃油车相近的价格,但它油耗更低、起步更快、平顺更静音、电动更环保、不限购不限行,产品力和使用体验全面超越,堪称对合资燃油车的降维打击。正如云飞总所说的那样:

比亚迪要用中国品牌的混合动力去打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在红海里开辟出一片蓝海。

对于比亚迪而言,今年无疑是大丰收的一年。

在新能源市场,旗舰轿车汉新能源在10月实现了月销7545辆,这是25万级以上国产轿车从未达到的高度;高端SUV唐家族销量也在稳步提升;在技术领域,刀片电池、DM双平台的先后发布等等,一系列利好让比亚迪股价暴涨300%,成为中国品牌汽车第一股。

《孙子兵法》中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如果说20万级以上高端市场以及技术层面,比亚迪依靠依靠的新能源技术已经在正面主战场抗住合资品牌的猛攻,稳住了战线;那么DM-i就是比亚迪的一支奇兵,这只奇兵将以低油耗、高性能,彻底发起对燃油车市场的反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人太强!比亚迪3月狂销20万台车!要多久能成国际顶流?

近日,比亚迪公布了3月销量成绩,一共卖出了207080辆,同比增长97.4%。相比去年一路飙升的数据,前两个月比亚迪的增速有所放缓,加之东风系以及一众品牌的限时补贴,不少人担心比亚迪“熄火”了。

如今,从三月公布的数据来看,比亚迪从未让国人失望,整体的势头还是很“猛”的,仍然是国内新能源市场最耀眼的品牌,妥妥的第一位。

具体到品牌,王朝、海洋网车型合计卖出了19.57万辆,占比近95%,仍是目前整个品牌销量贡献的主力。具体到车型,就包括了王朝系列的宋、秦、唐、汉、元PLUS,以及海洋网系列的海豹、海豚、驱逐舰等热门车型。

其中,2月份上市的秦PLUS DM-i冠军版,把门槛下探到了9.98万。而且,入门版本车型不只是为了拉低起售价,比亚迪官方产能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据官方公布,新车上市仅七天,订单量已达32058台,估计3月销量贡献很大。

最让人惊喜的是,目前仅D9一款车型在售的腾势,3月份取得了10398辆的成绩,环比增长42%,发展势态相当好。要知道,腾势D9官方指导价:33.58-46.58万,作为一款定价30万级以上的国产MPV,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不容易。

根据官方此前公布的消息,腾势将以D、E、N、Z、A五个字母打造5大系列多款车型,其中D为MPV系列,N为SUV系列。其中,定位大五座SUV的N7,与定位中大型SUV 的N8都将于2023年内推出。此外,腾势还将打造轿车和轿跑车系列,将逐步完善产品线。

另外,比亚迪3月份出口新车13312辆,相比上个月(15002辆)略有下滑,今年累计出口已经超过3.8万辆,而比亚迪去年全年累计出口才55916辆。

今年前两个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1.2万辆和312.1万辆,同比下降14%和15.2%。燃油车同比下降更多,分别达到22.8%和24.1%。不过,从比亚迪公布的成绩来看,目前其新能源整体发展的势头依然很猛,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比亚迪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今年1月份,特斯拉打响了新能源市场降价的第一枪,随后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跟进降价。进入3月份,降价潮开始蔓延至燃油车领域。公开信息显示,已经有超过40家汽车品牌加入了降价大军。

另外,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目前明确到今年年底到期。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周期较长,从产品开发、设计到成本管理,都需要做较长远的安排,如果缺乏政策的补贴和支持,新能源车企的抗风险能力会急剧下降。

当下,新能源市场一片大好,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意味着汽车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而在目前众多国产品牌中,由于采用了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比亚迪在成本方面还是颇具优势的。

新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国内车企也逐步开始“内卷”。虽然比亚迪在国内表现依然强劲,但如果想要在今年有所突破,关键还是得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找到新的销量增长点。腰肢,目前比亚迪绝大部分销量来自中国,国际销量仅占比亚迪汽车销量的不到2%。对于比亚迪开拓海外市场,你是否看好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域无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长城/北汽净利下滑,江铃/比亚迪却大涨,为啥?

伴随着4月份的到来,3月份的汽车销量榜也接踵而至。国内新能源巨头想必是大家比较最为关心的。日前,比亚迪公布了3月销量,共销售出了207080辆,同比增长97.4%。近乎翻倍的增长幅度啊!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以2月销量为参考,比亚迪共卖出了17.66万辆。

而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合计卖了18.45万辆,只比比亚迪多卖了7862辆。

再者,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合计卖了18.39万辆,相差7319辆。

也就是说,比亚迪2月份“一个打俩”已只差临门一脚。虽然3月份目前所有车企榜单还没正式公布,但是以这个趋势来看,比亚迪很有机会超越最懂国人心的老牌势力“大众”,也能更深层打趴国产的主力品牌。

接下来咱们具体解析下车型:

王朝家族

王朝家族依旧是比亚迪的主力军,3月份累计卖出147443辆。

秦家族3月销量相比2月份增加了1万多辆,卖出40853辆。这样“快乐增长模式”得益于只为“交个朋友”拉低售价门槛的秦PLUS DM-i冠军版加速。

值得一说的是,4月7日秦PLUS EV 2023 冠军版也将上市,新车升级为比亚迪e平台3.0核心技术,现款在售车型售价为14.18万元起步。那么冠军版的到来是否会与DM-i版实现同价策略,以“998”定价来打市场呢?可以拭目以待。

此外,宋家族与元家族也都卖出超4万台。其中宋家族相比上个月销量(5.23万台)少了1万多台。2季度新款宋Pro DM-i将会改款上市,售价或将有惊喜,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可以再等等。

最后,更高段位的汉家族与唐家族,也都有超过1.2万的销量表现。

海洋网家族

海洋网3月共卖出48248辆,比亚迪海豚是主力军,共销售30077辆。这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A0级小车,作为智能代步工具非常实用。据悉,比亚迪近期还对旗下部分车型升级了支持iPhone、Apple Watch的NFC数字钥匙功能,提升出行方便,而2023款海豚就率先搭载了该功能。

可喜的是,目前比亚迪海豚已走出中国,日前在2023年曼谷国际车展上正式发布,泰国版当地的市场指导价为799999泰铢,折合人民币约为16万元,采用右舵方向盘布局。非常期待后续公布的销量。

其它细分车型相比王朝网的同级别车型卖得要相对少一些,护卫舰07卖出8150台,较2月增加了1721辆,保持在持续稳增的状态。

海豹卖出了6千台,相比2月份减少了1754台。驱逐舰05销售为3911台,环比上个月也有所减少。

虽然3月份海洋网采取了“88元抵扣8888”等优惠政策,不过终端来看,销量走势并没有大幅上涨。

接下来,比亚迪海鸥将要到来,想必也是一台不错的走量小车。

腾势

非常让人兴奋的是,腾势D9 3月份直接冲破了5位数,卖出10398辆。这是它连续3个月蝉联35万以上新能源豪华MPV销量第一。

据官方介绍,在腾势D9的增换购用车中,来自BBA、保时捷等品牌的用户占比达50%。目前腾势D9平均成交车价为41.5万元。

很好理解了吧,腾势D9用户人群已锁定中高产阶级,而他们也乐于接受。国产品牌向上不断被认可,我等倍感欣慰。

我记得去年腾势D9上市后,我在了解且体验过其产品后,当下就有一个想法:看了腾势D9的定价,我真觉得加价25万+的埃尔法在忽悠中国人!

或许在商务MPV市场还不够热闹的时候,具备20年用户使用经验积淀的埃尔法在人体工程学方面考虑是很周到,也是富人抬高自我身价的名片

可是腾势D9如今也可以做到成为大老板的选择,成为一张“名片”,是真的值的国人开心。

不过,腾势仅凭一车打天下还是弱了点,所以接下来,腾势N7有望在4月上海车展上与公众见面,全新五座中型SUV+双激光雷达+3秒级性能,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腾势N7还将会是全球首款搭载帝瓦雷音响的车型。

此外,腾势N8将会在近期发布车辆外观。

写在最后

从3月表现来看,比亚迪在国内的发展态势真的猛,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不过有一点,目前来看比亚迪绝大多数销量均来自中国,3月份的出口新车为13312辆,相比2月份略有下滑,仅占比亚迪汽车总销量不到2%。

所以,比亚迪走出国门,让更多海外人民品尝到我们的“胜利果实”很重要,以此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对此,你怎么看呢?留言探讨下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蜗牛车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秦Plus上市不到两年,销量破40万辆,凭借的是什么?

[汽车之家?行业]?上期我们横向解析了五家上市车企的财报(上篇传送门),本期我们将聚焦北汽、江铃及吉利、比亚迪、长城三家民营车企。虽然不是我们有意制造“综艺效果”,但净利润排名后五位的这些企业更受人们关注,其中北汽当前面临最大危机,董事长刚刚换届却面临净利大降、利润奶牛意欲效仿宝马增持股比;江铃净利润逆市大涨,哪个版块在崛起;三家民营上市车企则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他们的经营思路和策略如何?如何应对大环境带来的挑战?带着这些看点,让我们走近本期财报解读。

■吉利:赚得不多但被资本看好

就上半年来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利汽车实现营收368.20亿元,同比下滑23%;净利润22.97亿元,同比下滑43%。就净利润跌幅看,吉利在北汽、东风、广汽之后,业绩低于人们预期,财报发布当天其港股股价应声下跌。

股市对吉利失望,原因不排除这位优等生此前一直表现得很好,比如2019年全年,吉利以82亿元的净利润仅次于上汽和东风集团,在中国车企中排名第三;而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几乎是拦腰砍,但不能忽略的一个前提是,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车市几近停摆。

但资本市场与股市的反应不同,如多数机构给出的评级是买入或增持,技术分析指数给出的结论是买入。那么吉利为什么会被资本市场看好呢?我们从财报和最新公布的招股书中找找答案。

『上半年业绩未影响资本市场对吉利的信心』

首先,从财报看,吉利正开始多条腿走路。财报显示,吉利上半年各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为汽车销售91.21%、零部件销售7.%、使用权及其他1.15%。很多媒体称,作为一家车企,吉利汽车销售业务占比却逐年下滑,吉利在走下坡路,我们却持相反观点。第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汽车市场逐步下滑,说明大家都在存量市场竞争,接下来的市场厮杀只会更惨烈,仅在此处恋战只会反噬自身,不如放大格局找到新生增长点。

第二,吉利找到了新生增长点,因为吉利多年的研发投入正在“收果子”,其中知识产权的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今年上半年收入4.2亿元,占比从2019年的0.44%增长至1.15%;除此以外,零部件的收入也在逐年提升占比,这说明吉利的盈利触角正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这除了增加自己在零部件定价上的话语权外,多领域布局也提升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吉利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近五年的平均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5.4%;其中财报显示,吉利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21亿元,同比增长16%。这种魄力除了助力增加知识产权这一新盈利渠道外,也提升了自身竞争力,如今吉利已形成BMA、CMA、SPA和PMA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造车效率不断提升。

再次,吉利是组织和资产管理的高手。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他们最担忧的是一家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体量越来越大但组织臃肿、体系紊乱,而吉利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两个指标的综合表现相对突出,说明该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较强。

最后,吉利在资本运作方面能力较强。比如吉利当前因即将登陆科创板备受关注,这一举动将进一步打开它在国内的融资渠道;而且国内上市后,吉利还将重启与沃尔沃集团的合并谈判,吉利汽车成为超级集团的可能性正在凸显。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此前一直在全球市场低调的兼并购(详见《疯狂兼并购?吉利这些年都买了些啥?》),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主营业务的发展,且现金流相对充裕,如截至6月30日,吉利持有的现金及等价物约202亿元。以上信息表明这家企业对于自身的壮大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有着自己的节奏。

车市下行大背景下,吉利的车也不好卖,上半年总销53万辆同比跌19%,全年销量目标也由141万辆下调至132万辆;盈利规模也在下滑,净利跌去49%。但从上述分析中我们能够找到资本市场看好吉利汽车的逻辑,而这也是支撑吉利继续成长和壮大的基石。

■比亚迪:业务多元化,净利润逆涨超去年全年

比亚迪是唯一一个实现净利润上涨的企业。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营收为605.03亿元,同比微降2%;实现净利润16.62亿元,同比上涨14%,半年净利超过去年全年的16.1亿元。另外,比亚迪扣非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16亿元,同比提升24%。

从业务板块看,比亚迪上半年在汽车业务板块出现下滑,这源于比亚迪的汽车销量也受疫情等大环境影响,汽车总销量下跌30.45%至15.86万辆,但由于多业务均衡发展,比亚迪仍旧实现了盈利水平的逆市增长。这也是我们在看吉利财报时强调的,多业务布局更容易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资本市场也对比亚迪极为看好,在外界关注特斯拉市值飙升时,人们没看到,比亚迪的市值悄然间已超过了中国第一大汽车股--上汽集团。截至9月16日收盘,比亚迪市值达2875亿元,比上汽集团总市值多552亿元。

有人说,比亚迪作为一家车企,聚焦汽车才是主业。显然比亚迪并不这么定义自己,作为一家电池起家的企业,王传福2003年才带领比亚迪闯进汽车板块,随后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半导体等领域,今年还顺势生产了口罩和消毒液业务,比亚迪一直在多元化成长。这是因为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在创新面前不会轻易认输且坚信通过研发能够打破技术壁垒,而如今独立分拆出去的比亚迪半导体板块,其市值已升至300亿元,证明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在销量上出现大幅下跌,但比亚迪并不是个例。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9.3万辆,同比下降37.4%,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企业陷入亏损,如北汽蓝谷净亏损18.6亿元,在业绩上给北汽集团造成了很大困扰。

不过比亚迪仍坚持对新能源板块的投入,如在合资公司方面,与戴姆勒合资的腾势继续亏损,今年上半年亏损1.06亿元,但比亚迪上半年仍追加了3.5亿元的投资扶持;同时与丰田合资成立的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双方对等持股各占50%。就当前来说,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面临特斯拉这样的劲敌,但比亚迪长久地投入和努力仍承载着不少人的希望。

■长城汽车:崛起的皮卡和海外业务成亮点

通过别有新意的营销,长城汽车今年赚足了声量和关注度,不过这些软实力还未转化为业绩。财报显示,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59.29亿元,同比下降13.17%;净利润11.46亿元,同比下降24.46%。

与比亚迪不同,长城如今仍倚重汽车业务,该板块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89%,这使其业绩受到汽车销量下滑的拖累。数据显示,长城上半年实现汽车销量39.98万辆,同比下跌13.14%。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皮卡解禁范围扩大,长城的皮卡销量突飞猛进,上半年海内外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37.5%,也是长城旗下唯一实现增长的车辆类型。同时得益于全球布局,长城的海外业务正逐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海外销售2.6万辆同比增长1.7%。

不过由于较为倚重汽车业务,长城汽车预计今年全年的业绩表现或受拖累,将2020年全年销量目标从111万辆下调到了102万辆,净利润也下调了6.5亿元至40.5亿元。不过长城也正试图拓展自身业务,如成立蜂巢易创、诺博汽车系统、曼德电子电器及精工汽车等零部件公司,今年上半年零部件销售收入也占到了总营收的4.61%,是长城旗下各项收入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板块。

■北京汽车:北京奔驰成支柱,戴姆勒增持风雨欲来?

在董事长换届的节点,北汽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北汽股份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778.54亿元,同比下降11.6%;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0.47亿元,同比下降65.7%。

从表面数据看,北汽赚到钱了,可喜可贺,但事实却是,北京奔驰相关收入749.2亿元,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96%;北京品牌相关收入为29.34亿元,占比总收入4%。也就是说,北京奔驰已成北汽股份的主要支柱,且是唯一的盈利来源。因为北京奔驰今年上半年毛利198.65亿元,而北京品牌毛利为-18.34亿元,亏损依旧。

往年北京奔驰也是北汽的利润奶牛,为何说北汽当下处境就危险了呢?这是因为北汽集团前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曾与戴姆勒谈判,在合适的时机允许戴姆勒增持北京奔驰股比。而戴姆勒此时迫切需要北京奔驰。

一方面,戴姆勒最新披露的Q2季度财报显示,这家巨头第二季度净亏损约153亿元,亟需北京奔驰增加利润贡献填补亏损;另一方面,北汽当前正处领导换届节点,对戴姆勒来说,非汽车行业出身的新任董事长姜德义,或许没有执掌北汽集团14年的徐和谊铁腕,此时效仿宝马提升股比或是最好时机。

就当前来看,戴姆勒想要提升股比,或仍需要跟北汽长时间博弈,因为一方面,就当前业绩表现看,北汽比戴姆勒更需要北京奔驰的利润贡献;另一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徐和谊辞任董事长前给北汽留了后手,未来北汽可增持戴姆勒股份,以超越吉利成为第一大股东。若上述情况属实,北汽未来可在戴姆勒要求增持北京奔驰股比时增加谈判的砝码。不过对北汽来说,在二级市场收集超过4.69%的戴姆勒股份并非易事,但这对于北汽来说是不得不出的一张牌了,否则围绕自身的危机将来得更快更迅猛。

如今北汽除了萎靡不振的自主板块外,还面临海外品牌提升股比的棘手问题,这对于新上任的姜德义董事长和北汽集团来说都非易事。而按照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节点,到2022年乘用车领域的股比限制将全面放开,前有宝马和大众分别增持华晨宝马、大众江淮股份至75%,后有放开政策支持,如今的北汽烽烟四起,每一步都需小心斟酌。

■江铃:营收净利双增长,且净利增幅最大

一直不被看好的江铃汽车,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却十分亮眼,是十大中国车企中净利增幅最大的企业。财报显示,江铃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0.73亿元,同比提升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大涨252.98%。此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江铃实现扣非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136.6%。

从各业务板块的收入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支撑江铃盈利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整车销量的提升,数据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实现整车销售14.12万辆,同比上升3.33%。江铃在财报中给出的理由则是:开源节流。除了整车销量提升增加了收入外,江铃今年还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严控费用支出;看来江铃对于今年车市的严峻形势有自己认识的同时,还迅速梳理了应对方案。

财报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将销售费用缩减了16.11%至5.92亿元;同时,研发投入也相应减少9.93%至8.24亿元。为了应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不少车企都采取了减少研发资金规模的方式,因为在疫情等导致的严峻形势前,保证公司资金流的正常运转是第一位。

总结全文:从上述财报分析可以看出,本期的北汽股份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除了业绩和销量双下滑外,合资公司股东也在虎视眈眈谋求提升股比,若戴姆勒等股东成功增持,将直接降低北汽集团的利润来源。而吉利、比亚迪和长城三家民营车企的表现相对优秀,依然是倚靠自身的造血能力良性发展,且三者的共同点还在于它们都在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寻求多条腿走路以提升抗击风险的能力,其中多元化布局的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成功抵消了车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净利大幅提升。江铃则通过整车业务的优异表现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综合上期选手来看,这十大中国车企盈利各有渠道和手段,但就长远来看,需要提醒未能倚靠自主板块及主营业务盈利的企业,因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激烈、更透明,尤其是乘用车股比开放已成悬在多个国有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努力提升自主板块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才是对冲未来风险的最可靠途径。(文/汽车之家?宋爱菊)

这款汽车的销量屡破新高,其背后是比亚迪品牌的综合效应,也是这款汽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根据相关消息显示,比亚迪秦plus自上市以来销量累计已突破40万辆。对于一款混动汽车而言,这个销量是非常可观的。它代表着这款车型,得到了市场上消费者的认可,也代表着比亚迪这个品牌在混动行业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仔细分析现象的背后,不仅仅是比亚迪品牌效应带来的销量提升,更是这款车自身的设计和特点成就了它的销量。

首先得益于比亚迪的品牌效应,这一款车从出生以来就带着比亚迪的光环一路高歌猛进。比亚迪王朝系列的电动车一直以来口碑都非常不错。而秦plus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消费者基于对比亚迪品牌的信任,才会进一步信任比亚迪推出的新一款混动汽车。正是这种品牌的效应的延续,给比亚迪秦plus的销量铺上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搭配先进的混动技术,让这款车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购买。

其次这款车的科技技术是个亮点。车身搭载的混动技术能够完美的让混动二字得到真正的诠释。它的电机组合能让电机和发动机之间的运转得到平衡,在保持各自的运行区间内,还能达到一定的油耗降低,这一点就比较符合大多数买车人的要求。同时这台车的动能也比较充足。续航能力一流。而且他作为一款混动的新能源车型,还能享受专属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多种因素叠加下来,使得这款车的性价比非常之高。正是由于在这多种因素交织堆叠之下,使得比亚迪秦plus的产量一路高歌猛进,最终突破40万辆的大关。

文章标签: # 比亚迪 # 汽车 # 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