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政策 汽车政策

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_加快新能源汽车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2.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有哪些3.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 合肥购新能源乘用车奖励2000元电费4.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5.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哪些政策环境6.四组关键词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利好即将来袭!7.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2022年将有哪些举措?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1.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

2.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有哪些

3.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 合肥购新能源乘用车奖励2000元电费

4.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哪些政策环境

6.四组关键词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利好即将来袭!

7.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2022年将有哪些举措?

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_加快新能源汽车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规划》提出,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加快突破关键制造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将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加强高循环寿命动力电池技术攻关,推动小功率直流化技术应用。鼓励地方开展?V2G?示范应用,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规划》指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规划》指出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以及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此外还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完善充电设施保险制度,降低企业运营和用户使用风险。

《规划》要求,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优胜劣汰,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跑出“加速度”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在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赛道上,新能源汽车正跑出“加速度”。

在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内,机械人正在进行精准装配、协同作业。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该公司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7.1万辆,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26%。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埃安第一个在国内推出电动车专属铝合金平台,可以实现大空间长续航轻量化,我们创新的电机技术让体积减少一半,但功率提高一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会加大创新投入,立足中国、走向海外。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汽车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6.2%,占新车销量的比重达26.1%,继续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亮点。同时,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占汽车出口比重提升至44.7%,拉动整体出口增长0.6个百分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外国投资者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2022年全年和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引资同比分别增长138.7%和179.1%,为制造业引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能源汽车交出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各地聚焦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福建某企业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企业董事长曾毓群:我们多年来坚持不懈在研发(方面)投入,目前的水平比竞争对手要快18个月到20个月。你只有科技不断创新,别人才会用你的东西。

汽车大省湖北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确定为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梳理出包括提升新能源汽车产能、供应链补链强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6方面24项重点任务。

湖北省经信厅厅长刘海军: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补齐供应链,加快新能源汽车项目投产发力,力争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在50万辆以上。鼓励武汉、襄阳在车路协同方面探索路子,支持十堰发展氢能重卡、随州发展电动专用车。

在产销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的基础上,我国新能源汽车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向电动化、智能化布局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促进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的协同发展。

辛国斌:围绕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持续发力,继续培育创新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加快新体系电池、汽车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开放发展。

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有哪些

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

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汽车,还有煤驱动汽车和生物质能源驱动汽车。当下大量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纯电动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有不可外接充电的油电混合汽车。

通常来说,传统汽车是依靠内燃机,把汽油或是柴油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但是内燃机,也就是汽车发动机的热效率只在两成到四成。加上原油开采以及提炼,还有加工等多道工序,原油的平均能量利用率在14%上下。假如利用新能源转化为电能,纯电动汽车节能高于燃油汽车七成,费用方面能节省五成上下。

众所周知,在大多数常见的能源里面,只有煤电和石油相关。因为资源短缺,之后的趋势是煤电使用率越来越低,与此相反的是,核电以及光伏,还有风电和水电等方面的使用率日渐升高。因为这几类能源不仅资源丰富,也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污染。我国的主要情况是煤多,缺油,少气。为了避免缺油少气带来的麻烦,发展新能源策划必然是大势所趋。电动汽车关键是三电,也就是电池和电机,还有电控。之所以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因为我国是锂资源储量第三大国。对于电机而言的永磁同步电机,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全球第一。

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素如下:

第一个,环境因素。全世界气候变化较大,因此降低全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噪音等污染是大势所趋。

第二个,政策因素。排放限制有国际标准,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注重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环保,还有绿色发展。

第三个,经济因素。石油储量有限导致石油危机产生。除此之外,石化燃料价格上涨也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第四个,技术因素。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技术优势相比,效率日渐升高,其次就是高压安全。

第五个,社会因素。机动性加大,现在大众普遍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提升,社会对低能源低排放汽车需求加大,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

第六个,设施因素。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需求日渐升高,正在完善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能量的综合性设备,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 合肥购新能源乘用车奖励2000元电费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与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未来产业,我国也确立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但由于我国起步晚,且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甚少,必须着眼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始于21世纪,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该计划制定了以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的全面发展计划。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计划初步量产,并在2020年达到全面产业化,市场推广覆盖率将成为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更是被列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引导和资金倾向方面继续重点扶持但是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发展新型能源汽车产业必须首先认清我们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创新能力低下

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作为动力提供的动力电池,其造价高、循环寿命较短、能量密度较低,许多核心技术我们仍未掌握,须依靠进口来获得部分材料,而且缺乏相关的技术团队,虽然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可以看出后续的人才供应不足,很多技术已经被市场淘汰,大大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电池、电机、燃料电池等零部件的产业化转型正在进行,研发过程中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系列化和标准化设计应更加关注。

1.2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针对目前各单位已研制出的新能源汽车的各种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还有试验考核、技术调整完善、生产工艺准备、市场推广以及技术标准制定、政策引导等大量的工作都需要资金作保障。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仍处于产品的初级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

1.3 消费缺乏对电动汽车的认识

尽管纯电动汽车较传统燃油车具备用车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但是截止2013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足5万辆,2013年全年销量1.76万辆,同比增38%,低于全球平均增速。目前纯电动汽车主要是公交、出租等政府公共领域应用为主,私人领域消费量占比很小,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缺乏理解,不愿意轻易尝试新事物,所以需要借助营销模式创新,让消费者更多的来体验纯电动汽车,形成消费的示范效应。

1.4 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才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在管理人才方面,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需要配备专业化的人员队伍,从管理的角度弥补技术方面存在的局限,形成对技术故障的高效、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管理能力,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建立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等,推动新能源汽车从示范工程走向产业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即将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

1.5 相关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新能源汽车能否在市场上普及,除了汽车技术本身因素外,还取决于社会配套设施跟进的程度。比如是否有足够的燃料、是否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燃料;是否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加氢站、加气站;是否有足够的车辆维修网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我国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是新能源汽车不能快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对于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而言,专业充电站的设置缺乏就是一个很大的软肋,这也是电动车商业化运营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位从事电动车研发的技术人员说,专业充电站的成本不低,一个专业充电站要花费30万元。如何让新能源汽车达到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如何降低成本、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

2.1 我国拥有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天然优势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在水电、风能、太阳能方面存在较大潜力。同时,而生产锂电池所需的锂、稀土等资源都可以通过得到充足的国内供给。而且中国的资源能源状况更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系统。中国目前油气资源相对缺乏,制约了传统的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但其他资源的多种替代性又可充分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为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型新能源汽车打下基础。

2.2 我国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巨大

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国政府花费的功夫远远大于其它国家。事实上,中国目前是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最高的国家。在较高补贴之下,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已经接近同型号传统燃油汽车,以比亚迪F3为例,比亚迪F3DM(混合动力车)低碳版豪华型市场价格为16.98万,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双重补贴后的价格为8.98万元,仅比比亚迪F3豪华型的售价高了1.3万元。另外,以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为主的供电企业已经建造了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在数量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欧美日等主要汽车生产国。也就是说,补贴已经到位,充电设施也已基本到位。如果需求量大,充电站、充电桩的数量仍会迅速增加。

2.3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到46%,距离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距离。我们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可能到55%,到2030年在65%左右,2050年可能会达到中国城市化高峰。这样的城市化看似一年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但是其中内含的问题非常巨大,意味着一年有1200万到1300万人走入了城市。这样对中国的城市化而言,我们带来的问题就非常多。就汽车而言,随着中国老百姓消费结构的升级,去年增长了46%,这样的态势还要持续下去。我们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量将近2000万辆。而伴随着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带来的环境问题会更加紧迫,这无疑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会。

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完善市场标准体系和准入机制

各地区应具备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市场监管。过去不少地方实施地方保护政策,差别定价,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二次检测,对汽车企业建厂以及零部件采购设置了众多地方性规定,这虽然有利于保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但不利于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企业危机感的提升,无法刺激企业的危机意识和创新力。从准入制度着眼,从源头上进行一些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形成一整套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改变一些陈旧观念和做法,舍弃一些权力和利益,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3.2 推进技术创新和关键零部件研发

企业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来,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同时避免技术侵权,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电池循环周期是未来我们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同时应该努力降低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汽车技术的研发,把传统技术的研发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吸收外来技术,长期以来我们还难以在市场上形成主导地位。

3.3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支持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

3.4 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可度

大部分消费者关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更高。但是大部分消费者仍处于观望阶段,车市叫好不叫卖,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仍存疑虑,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问题十分担心,当然这也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难点,新能源汽车不善于长途旅行,偏远地方充电困难,充电时间长都是未来销售过程中的巨大难题,厂家如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吸引消费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5 加快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完善相关设施布局,尤其是着手高速公路配套工程的开展,以便给予新能源汽车更高的活动范围,且必须做到数量合理,布局科学,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用电实施优惠与补贴,并增加充电桩的设施的安全性与可靠度的基础上提高充电效率。把相关配套设施纳入到新建社区、楼盘、写字楼的规划中,尽可能的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

4总结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长远看来潜力巨大,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细化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为长远发展制定合理的计划,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竞争力,抓住机遇,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大众的认可度和消费者满意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得采纳哦,希望能帮到您!

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张钰翊)推广新能源汽车,各地方省市的支持政策仍在陆续出台。近日,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新政)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政旨在鼓励节能减排、支持充换电设施运营、加快推广应用纯电动巡游出租汽车、支持研发创新、优化使用环境等。措施包括对新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对新购和使用新能源乘用车的个人用户,给予2000元的电费奖励等等。

例如,在鼓励节能减排方面,整车生产企业新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依据车辆年度实际运行碳减排情况给予一次性减排奖励,标准为乘用车、物流车、客车减排每千克碳分别给予整车生产企业不高于12元、4元、2元的奖励。

在支持充换电设施运营方面,依据公共充电桩及换电站实际充电量,给予不高于0.6元/kWh的奖励。

而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对运营新能源汽车的单位用户,给予3000元/辆的运营奖励。对新购和使用新能源乘用车的个人用户,给予2000元的电费奖励(或选择兑换为“合肥充电”2800元充电费用储值券)。

在支持研发创新方面,支持“车电分离”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对安全可靠、技术领先的全新新能源汽车整车或平台、性能优化的动力电池研发,给予承担企业研发费用的30%补助,最高不超过4000万元、3000万元。

此外,对新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智能化改造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20%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补。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合肥市首次提出对新购和使用新能源乘用车的个人用户给予2000元的电费奖励了。早在今年5月,车友头条曾报道,合肥市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就提到了对新购新购和使用新能源乘用车的个人用户给予2000元的电费奖励,政策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哪些政策环境

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比亚迪发展势头迅猛,甚至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极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新能源汽车加速代替燃油车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白皮书》显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市场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按照国家规划的发展愿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届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在2000万左右。

四组关键词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利好即将来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经国务院批准,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产学研用结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充电设施生产建设运营企业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安全和性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政府引导,市场竞争拉动。地方政府要相应制定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划,促进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和规范市场准入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充电运营服务。

双管齐下,公共服务带动。把公共服务领域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突破口,扩大公共机构采购新能源汽车的规模,通过示范使用增强社会信心,降低购买使用成本,引导个人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因地制宜,明确责任主体。地方政府承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体责任,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加快充电设施建设

(三)制定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完善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积极利用城市中现有的场地和设施,推进充电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充电设施布局。电网企业要做好相关电力基础网络建设和充电设施报装增容服务等工作。

(四)完善城市规划和相应标准。将充电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纳入城市规划,完善相关工程建设标准,明确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的要求和比例。加快形成以使用者居住地、驻地停车位(基本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停车位、路内临时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辅助,以城市充电站、换电站为补充的,数量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研究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建充电设施,积极构建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

(五)完善充电设施用地政策。鼓励在现有停车场(位)等现有建设用地上设立他项权利建设充电设施。通过设立他项权利建设充电设施的,可保持现有建设用地已设立的土地使用权及用途不变。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新建充电站的,可采用协议方式办理相关用地手续。政府供应独立新建的充电站用地,其用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用途管理,应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或租赁方式供应土地,可将建设要求列入供地条件,底价确定可考虑政府支持的要求。供应其他建设用地需配建充电设施的,可将配建要求纳入土地供应条件,依法妥善处理充电设施使用土地的产权关系。严格充电站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标准管理。严格充电站用地改变用途管理,确需改变用途的,应依法办理规划和用地手续。

(六)完善用电价格政策。充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电动汽车用户收取电费和充电服务费。2020年前,对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对向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的经营性集中式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大工业用电价格;对居民家庭住宅、居民住宅小区等非经营性分散充电桩按其所在场所执行分类目录电价;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共停车场中设置的充电设施用电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类用电价格。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套电网改造成本纳入电网企业输配电价。

(七)推进充电设施关键技术攻关。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加强对新型充电设施及装备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对关键技术的检测认证方法、充电设施消防安全规范以及充电网络监控和运营安全等方面给予科技支撑。支持企业探索发展适应行业特征的充电模式,实现更安全、更方便的充电。

(八)鼓励公共单位加快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具备条件的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及企事业等单位新建或改造停车场,应当结合新能源汽车配备更新计划,充分考虑职工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需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设置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配建充电桩。

(九)落实充电设施建设责任。地方政府要把充电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充电设施专项建设规划,在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建设运营给予必要补贴。电网企业要配合政府做好充电设施建设规划。

三、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

(十)加快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整车租赁、电池租赁和回收等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要积极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加快品牌培育。地方政府可通过给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保护投资主体初期利益,商业场所可将充电费、服务费与停车收费相结合给予优惠,个人拥有的充电设施也可对外提供充电服务,地方政府负责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研究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探索利用基金、押金、强制回收等方式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建立健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

(十一)积极鼓励投融资创新。在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的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运营模式,在个人使用领域探索分时租赁、车辆共享、整车租赁以及按揭购买新能源汽车等模式,及时总结推广科学有效的做法。

(十二)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创新中的应用水平,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运营服务,加快智能电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带来更多便利和实惠。

四、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

(十三)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客运以及环卫、物流、机场通勤、公安巡逻等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制定机动车更新计划,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运营比重。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新增或更新车辆中的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

(十四)推进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使用新能源汽车。2014—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扩大应用规模。企事业单位应积极采取租赁和完善充电设施等措施,鼓励本单位职工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发挥对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十五)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对消费者购买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给予补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较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城市或企业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用于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有关方面要抓紧研究确定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财政支持政策,争取于2014年底前向社会公布,及早稳定企业和市场预期。

(十六)改革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城市公交车行业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优先领域,通过逐步减少对城市公交车燃油补贴和增加对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将补贴额度与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形成鼓励新能源公交车应用、限制燃油公交车增长的机制,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替代燃油公交车步伐,促进城市公交行业健康发展。

(十七)给予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研究完善节约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车船税优惠政策,并做好车船税减免工作。继续落实好汽车消费税政策,发挥税收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作用。

(十八)多渠道筹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资金。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资金来源,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检验测试和推广应用。

(十九)完善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商业可持续原则,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创新金融产品,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经营、消费等各环节的融资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加其支持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资金来源。

(二十)制定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政策。研究出台公开透明、操作性强的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准入条件,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科研生产。

(二十一)建立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制度。制定实施基于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积分交易和奖惩办法,在考核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优惠,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使用。

(二十二)实行差异化的新能源汽车交通管理政策。有关地区为缓解交通拥堵采取机动车限购、限行措施时,应当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优惠和便利。实行新能源汽车独立分类注册登记,便于新能源汽车的税收和保险分类管理。在机动车行驶证上标注新能源汽车类型,便于执法管理中有效识别区分。改进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通过号牌自动识别系统对新能源汽车的通行给予便利。

六、坚决破除地方保护

(二十三)统一标准和目录。各地区要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得自行制定、出台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标准。各地区要执行国家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不得采取制定地方推广目录、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重复检测检验、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在本地设厂、要求整车企业采购本地生产的电池、电机等零部件等违规措施,阻碍外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进入本地市场,以及限制或变相限制消费者购买外地及某一类新能源汽车。

(二十四)规范市场秩序。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推进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坚决清理取消各地区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违规政策措施。

七、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监管

(二十五)加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对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整车控制和信息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以及整车集成技术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十六)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加快研究和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加大研发和检测能力投入,通过联合开发,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降低能源消耗,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二十七)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是生产企业,生产企业要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支持建立行业性新能源汽车技术支撑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和测试检验水平。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抽检制度,通过市场抽样和性能检测,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一致性监管。研究建立车用动力电池准入管理制度。

八、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八)加强地方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各有关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各职能部门参加的新能源汽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细化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形成多方合力。要加强指标考核,建立以实际运营车辆和便利使用环境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十九)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要及时协调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的重大问题,部门间要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对各地区的督促考核,定期在媒体公开各地区任务完成情况。财政奖励资金要与推广目标完成情况、基础设施网络配套及社会使用环境建设等挂钩,建立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退出机制。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在全国组织推广交流活动,促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三十)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能源汽车对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大作用,组织业内专家解读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成本优势。要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弄虚作假等行为给予曝光,形成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氛围。

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2022年将有哪些举措?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快速发展。10月9日,为适应汽车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国务院院常务会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明确了将从技术创新、制度设计、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会议强调了4大关键点。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从会议内容来看,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有略动。比如,会议第四关键点,“……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征求意见稿中则是“全部”,步调要求放缓也表明《规则》变得更加务实。

在水滴汽车看来,《规划》目标明确且务实,对今后新能源发展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且此次《规划》中既有实际支持措施,又有可行制度保障。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众所周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更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中国近期宣布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要实现该目标,交通电动化将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人均机动车拥有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距离很远,要买车用车但又不能增加排放,这时候电动车有了用武之地。”邹骥直言,中国电动车技术、产业等正走向世界前列,这对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自2012年以来,中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车产业溢出效应明显,带动了投资、就业和税收快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已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对于当前的新能源车产业,政策的推动仍然非常重要。在9月29日的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各方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即“在未来5-10年,政策扶持仍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另外,《共识》还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当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变革,推进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发展,依靠创新化危为机,构建更有竞争力、稳定可持续的全球汽车产业体系。所以《规划》也明确,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规划》更加强化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发展力度,这一愿景也为企业指明了方向,将推动车企加速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

综合来看,《规划》落地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汽车强国建设步伐。

文/李丽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信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2022年,工信部将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再上台阶。产业配套如何完善?怎样稳定汽车供应链?将有哪些支持举措出台?

“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快速’,即产销规模快速增长、质量品牌快速提高、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说,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但产业发展也面临国际竞争压力增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等挑战。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再上台阶?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是关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说,工信部将继续加强产业链系统梳理,特别是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协调解决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短缺问题,推动提升芯片全产业链的供给能力。

“我们将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体系有效衔接,统筹提升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与青海、四川、江西等地沟通,协调推动加快国内锂资源开发。”郭守刚说。

加快配套设施完善,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很重要。2022年,工信部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

“我们也将加快5G信息通信、车路协同等新技术应用,开发更多功能,并在质量安全、低温适用等方面提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让消费者更喜欢买、更放心用。”郭守刚说。

帮助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着眼长远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伴随产能快速增长,如何高效用能是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最关注的事情之一。这位负责人说,国网浙江桐乡市供电公司与企业合作打造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在供电公司的建议下,企业利用闲置屋顶安装光伏,提升设备能源利用率、推进绿色用能。

郭守刚说,工信部正组织编制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明确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推进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验收,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文章标签: # 汽车 # 新能源 #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