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政策 汽车政策

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是什么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北汽新能源深度参与2.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3.新能源汽车的小知识当今社会人们相当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情况,同时也支持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想要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个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燃料动力汽车的代表,应用的发动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燃油经济性的效益也逐渐增强。就与之相关的技术而言,已经变得较为

1.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北汽新能源深度参与

2.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

3.新能源汽车的小知识

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是什么

当今社会人们相当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情况,同时也支持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想要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个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燃料动力汽车的代表,应用的发动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燃油经济性的效益也逐渐增强。就与之相关的技术而言,已经变得较为的成熟,而随着不断地发展,它一定会成为未来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而随着这项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们也能够有着更多的选择,从而可以充分的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其燃料在经济方面性价比也相对较高,同时也能够有着很好的环保作用,而这也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点。

2. 纯电动汽车技术

纯电动汽车最大的优点是能有效满足节能环保要求,维护性价比也比较高。然而,其缺点也相对明显,即有一定的里程限制和更长的充电时间。这些问题有望在未来得到彻底解决,政府也应积极提出相关对策,并积极支持纯电动汽车技术的推广。比如说,国家可以通过补贴、退税等方式,来有效的降低制造汽车的成本,从而使得在出售时,价格可以先相应的降低,同时也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提供相应的动力,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有限的氢燃料汽车技术

氢气燃烧后释放的热量比天然气少,而且氢气具有清洁、高效、资源丰富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小的优点,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工业中较为常见的能源,不过同时对其技术要求极高,目前许多技术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此外,虽然氢气资源丰富,但大规模制氢成本较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因此,使用氢作为车用燃料的汽车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从长远发展潜力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在环保和驾驶效率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内燃机的能量转换方式方面。在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中,氢燃料汽车技术可以作为一种中长期的转化技术,在解决了各种技术和成本问题后,有望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北汽新能源深度参与

(文/张钰翊)4月16日,车友头条从工信部官网获悉《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要点》从三个重点方面在电动汽车安全、电动汽车能耗、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加氢系统、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的标准化制定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在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层面,主要从加强标准顶层设计和制定标准工作路径两方面展开。一是以产业规模化发展需求和新技术创新发展为导向,全面梳理电动汽车在研标准项目和未来五年标准规划,加强重要标准的前期调研和效果评价,集中开展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法规比对工作,确定分阶段建设目标与关键工作节点,完成新能源汽车领域“十四五”标准体系编制工作。

二是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根据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需求,提出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发布《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第三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在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层面,从四个领域分开研究。在电动汽车整车领域,完成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的技术审查,开展在用电动汽车安全性能评价方法及测试规程相关标准的预研;完成纯电动汽车能耗与续驶里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耗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并履行报批程序;推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修订立项。

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加快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枪、加氢口等标准的制定,完成加氢通信协议的标准立项;推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等整车标准,低温冷起动、能耗与续驶里程、动力性能等整车试验方法标准,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动机、空气压缩机、车载氢系统等关键部件标准的立项。

在动力电池领域,开展满足不同需求的动力电池安全试验方法标准的预研,加快动力电池电性能和循环寿命相关标准的立项;开展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等标准修订预研,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完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放电规范和梯次利用产品标识等标准的技术审查,征求梯次利用设计指南和回收服务网点建设规范等标准的意见。

在充换电领域,完成传导充电电磁兼容相关标准的审查与报批,征求传导充电安全要求标准的意见,推动充电连接装置通用要求相关标准的修订,开展大电流充电测试验证工作;加快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互操作性要求与测试、电磁兼容性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完成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的审查与报批。

第三,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层面提出,首先要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法规协调。切实履行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框架下法规制定工作组牵头方职责,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第二阶段工作,深入参与电动汽车与环境、燃料电池汽车工作组框架下相关技术法规的制定与协调。

其次,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系统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委员会(ISO/TC22)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车辆委员会(IEC/TC69)及其下属工作组的标准制定进展,以电动汽车安全、动力电池、充换电、燃料电池汽车等为重点,组织国内企业、技术机构和专家积极开展专项研究和技术验证,研提国际标准提案并深入参与制定。

最后,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依托中欧、中德、中法、中日、APEC等多双边合作对话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深化重点领域的标准合作;把握共建机遇,重点加强与东盟、中亚等国家的电动汽车标准化交流,积极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走出去”。

《要点》强调,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

5月1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北汽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参与编制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作为首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北汽新能源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连续七年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凭借十年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力储备,深度参与了两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最近的十年间,无论是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市场接受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要求,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进步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启动电动汽车安全强标制定工作。电动汽车强标是综合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与经验总结,与国际标准法规进行了充分协调,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

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中,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极端使用场景,对应各种极端场景新增了多项测试项目,例如:振动后浸水试验用来验证用户在全生命周期内遇到的内涝环境下,电池包的密封性是否有异常,是否会有绝缘问题发生;过流保护测试模拟充电机故障导致电流超出限值时电池包的安全防护,避免超出电池正常使用条件进而引发安全问题;热扩散试验模拟极端情况下电池包内部某个电池单体出现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同时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中增加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近年来,随着电池和整车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已不再成为用户痛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电池热失控成为全行业的技术攻坚。目前,新能源整车企业大多都确立了整车、能耗、充换电、电磁兼容、电池、电机等全技术领域的安全要求、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搭建了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此次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落地,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责任,将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落地、电池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将得到最终解决。

有业内人士称,两项强制标准反映了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由“政策为主驱动”向“市场为主驱动”逐渐过渡,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切实联系用户需求。而这些要求在用户、车企、电池供应商、电芯供应商层面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将非常深远,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以及防撞设计方面的技术进步,并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标准的国际地位。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北汽新能源在发展过程中,将安全作为电动汽车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完成整车电安全企标、测试规范、测试用例的建立与实施。此外,在电动汽车安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与多方专业领域专家学者技术交流,汲取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针对电动汽车实际应用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

截止目前,北汽新能源连续五年获CACSI中国质量协会“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第一名”,旗下新能源车型总行驶里程超过121亿公里,相当于已绕地球赤道30万圈,充分验证了其在电动车安全领域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去年7月,北汽新能源建成了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试验中心建设面积约5万平方米,有88个实验室和400余套国际先进测试设备。其中,电池相关试验设备投入超过1.4亿元,充分保障产品的性能验证。

未来,北汽新能源将继续优化提高,形成针对充电安全、换电安全、行车安全、操作安全等全场景电安全标准体系和测试规范,不断强化整车开发验证过程中针对电安全的开发与验证,为整车安全保驾护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的小知识

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专属技术,但是谈新能源汽车离不开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可分为L0、L1、L2、L3、L4、L5六个等级。中国工信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也把自动驾驶分为0级到5级共六级,与NHTSA/SAE的划分标准基本一致。

L1/L2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早已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如我们通常见到的车辆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LKA)、自动泊车等功能都属于L2级别的典型应用,该级别的辅助驾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放驾驶员的劳动力,但驾驶员仍需时刻准备接管车辆。

L3级别的定位比较模糊,在行业内争议较大。对于属于这个级别的典型应用场景业内缺乏共识,而且对事故后人车的责任划分没有明确标准。2020年多家车企推出了号称具备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但是推出的功能大多属于L2级别的应用。基于L3的尴尬定位,奥迪等车企宣布放弃L3,直接研发L4。

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目前处于测试、示范以及在限定场景下应用的状态。例如,谷歌Waymo已经开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提供不带安全员的真正“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但属于在限定区域、限定人群的小范围测试。

L5级别之前业内普遍认为只存在理论上,但特斯拉高调宣布2021年推出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如果能实现将是颠覆性突破。不过特斯拉坚持采用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感知系统,虽然控制了成本,但效果不佳,近期自动驾驶事故频发,因此市场对特斯拉短期内实现L5普遍持悲观态度。

新能源汽车的小知识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率,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电动汽车

很多人可能会把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电动汽车是指完全或部分由电力通过电机驱动的汽车,它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一种。

除了电动汽车,还有燃气汽车、醇类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它们都属于新能源汽车,只不过使用的燃料不同而已。比如,燃气汽车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醇类汽车使用甲醇或乙醇作为燃料,氢燃料汽车使用氢气作为燃料。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零排放

虽然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尾气排放,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零排放。

事实上,只有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才可以实现零排放,因为它们只产生水和水蒸气作为排放物。

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醇类汽车等,仍然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当然,这些排放物相比内燃机汽车要少得多,也更容易达到环保标准。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高科技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新能源汽车都是高科技产品,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才能制造和使用。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事实上,有些新能源汽车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水平,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简单和原始的。比如,醇类汽车就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内燃机技术和设备,只需要对发动机进行一些改造和调整就可以了。

另外,有些新能源汽车也可以自己制造和使用,比如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等,只需要购买一些电池、电机、控制器等零部件,就可以在家里组装出一辆新能源汽车。当然,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可能不如专业的汽车制造商,但也可以满足一些基本的出行需求。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节能

虽然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节能的。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效率和节能效果取决于多个因素,比如燃料的来源、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和损耗,以及汽车的重量、空气阻力、轮胎摩擦等。

有些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效率甚至低于内燃机汽车,比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由于氢气的生产、储存和运输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燃料电池本身也有较高的内阻和温度损失,导致其整体效率只有20%左右。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效果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驾驶习惯、路况、充电频率等。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安全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更安全,因为它们没有易燃易爆的油箱和尾气管,也没有高温高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也有自己的安全隐患,比如电池的过充过放、短路、漏液、起火等,电机的过热、过载、故障等,以及控制系统的失灵、干扰、黑客攻击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都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发生事故或损坏。因此,新能源汽车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方面都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贵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更贵,因为它们需要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昂贵的材料。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取决于多个因素,比如市场供求、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运营成本等。有些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甚至低于内燃机汽车,它们不仅购买成本低,而且使用成本也低,因为它们不需要加油、保养、检修等。

另外,有些新能源汽车虽然购买成本高,但是使用成本低,比如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它们可以节省燃料费用、减少维修费用、享受政策优惠等。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慢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更慢,因为它们的动力输出和加速性能不如内燃机汽车。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速度和加速性能取决于多个因素,比如电机的类型、功率、转速、扭矩等,以及电池的容量、电压、电流等。

有些新能源汽车的速度和加速性能甚至高于内燃机汽车,比如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它们可以实现即时响应、无级变速、高效转换等。另外,有些新能源汽车虽然速度和加速性能低,但是稳定性和操控性高,比如醇类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它们可以提供更平稳的行驶体验和更灵活的驾驶控制。

文章标签: # 汽车 # 新能源 # 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