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解析 车型解析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1.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如何进行创新?2.小汽车的技术3.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如何创新?有哪些关键要点?4.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技术创新?5.宋楠:全向研判福田新能源核心技术大创新! 深圳坪山新区,比亚迪总部,六角大楼。出出进进的国内国外考察者,“很多人来考察调研云轨,几乎每天一个市长来”,比亚迪董秘李黔对全景网记者表示。比亚迪总部门前的空中小火车,是展示试运行的 “云轨”,颇为吸睛。去年10月宣

1.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如何进行创新?

2.小汽车的技术

3.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如何创新?有哪些关键要点?

4.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技术创新?

5.宋楠:全向研判福田新能源核心技术大创新!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

 深圳坪山新区,比亚迪总部,六角大楼。出出进进的国内国外考察者,“很多人来考察调研云轨,几乎每天一个市长来”,比亚迪董秘李黔对全景网记者表示。

比亚迪总部门前的空中小火车,是展示试运行的 “云轨”,颇为吸睛。去年10月宣布试运行云轨业务的比亚迪,目前已签署意向订单超过10个城市,并在积极争取更多城市订单。

云轨业务是比亚迪的又一次创新和勇气,也是又一次的雄心和野心,“希望通过云轨业务,再造一两个比亚迪”。

在自己的传统强项电池领域,比亚迪也有大动作:准备开放自己的动力电池业务,向其他车辆制造商供应其电池。

横跨于IT、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4大产业,这家以技术创新为基因的企业一次次敢于先人一步。

比亚迪23年的成长简史

1994年成立的比亚迪,以做二次充电的镍电池起家,到了1997年,比亚迪开始做锂电池,相比较镍电池,锂电池的技术要求很高,当时比亚迪的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三洋、索尼、松下这样的日本知名企业。

这是比亚迪的第一次转型。2000年比亚迪拿到在手机界有如今天苹果地位一样的摩托罗拉的电池订单,2002年比亚迪拿到诺基亚的电池单子,由此比亚迪成为电池大王。

2002年,比亚迪股份(代码01211)在香港上市,发行价格是10.95元,当时是54支H股里面最高发行价记录,当时的H股都是1元、2元,算是给中国企业争了一把脸。

2002那一年,比亚迪的销售额是22个亿。

不甘心在手机电池领域舒适区呆着的比亚迪,又把目光标准了手机零部件,很快又在这一领域闯出名堂,2005年,手机零部件供给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2005年到2007年,比亚迪的手机零部件快速成长,2007年分拆出比亚迪电子(代码00285)在香港上市,如今的市值超过500亿,一年销售额有400个亿。

在电池和手机零配件业务之外,比亚迪更为出位的举动是去做汽车,和自己原有业务完全不搭边。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牌照,开始自己生产汽车。这是比亚迪的第三次转型。此后,比亚迪的传统汽车业务也做得风声水起。

2007年,比亚迪又把眼光瞄准了电动汽车,此时,电动汽车根本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比亚迪是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国家政策也不明朗。比亚迪终于造出“一个概念型的电动汽车”,当时没有人相信它能够产业化。2008年,巴菲特接触比亚迪公司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看中其研发和制造能力,以及比亚迪“前瞻性的梦想”, 2008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比亚迪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2008年,比亚迪向市场推出第一台真正的双模电动车F3DM,到了2010年,推出纯电动出租车,2011年开始推出电动大巴。之后比亚迪电动车,开始逐步得到广泛的运用。2011年,比亚迪从H股回归A股,实现A股和H股两地上市。2013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到10个亿,此后,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红利, 2014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70个亿,2015年,190亿,2016年341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2016年度,比亚迪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利润总额65亿元。目前A股总市值超过1800亿元,资本市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代表之一。

新能源汽车龙头的国际化之路

比亚迪前几年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唱主角,也是增长最主要的动力。2017年上半年,补贴退坡、产品准入规则调整等政策影响,比亚迪2017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收入同比增长为1.97%。

李黔表示,“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我们有信心,一方面带动这个行业的高速成长,另外一方面我们自身也有非常强的信心,自身也会高速的成长。”

最新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利好,乘用车“双积分”政策出台,李黔对此的解读,“会对未来电动汽车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应该讲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按照比亚迪的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2020年在比亚迪汽车业务中将占到90%,到2030年,将完全实现私家车电动化。

在国内新能源车企当中,比亚迪率先走出国门,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遥遥领先”。2013年开始,比亚迪开始在美国建立生产电动大巴工厂,之后是巴西、匈牙利、法国、厄瓜多尔等,最新消息10月初,比亚迪宣布其在美国加州的纯电动巴士工厂竣工并投产。该工厂年产能1500台,也是北美地区最大纯电动大巴工厂。

尽管比亚迪的营业收入超过九成是国内市场,但在国际市场,但比亚迪在国际市场的发展非常吸睛。比亚迪以公共交通为突破口,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在电动大巴领域,比亚迪在美国市场上罕有竞争对手。

在全球销售市场,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斩获新订单,目前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运行。

董秘李黔说 ,“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在海外的认可度从某种程度上是比国内的认可度还要高一些。国际化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比亚迪的国际化业务已经有了好的开头,慢慢的是一个逐步开花结果的过程, “未来几年,我们可以陆陆续续看到,比亚迪的整个电动汽车在海外的量的提升过程,可能是呈现一个加速的过程,前面几年只是探路,是用小批量进行试运行”。

纵深拓展电池 布局原材料 

比亚迪以电池起家,电池业务是一块重要基石。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一句话,“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是两条腿走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在发展”,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一直只供应给比亚迪自己。今年5月,比亚迪宣布将具有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业务开放,向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供货,短短几个月过去,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预期年底前公布首份合同。

董秘李黔表示,公司电池产能扩张,有了富余产能,此时把供应链打开,有利于带来公司的收入、利润。

比亚迪本身就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其他新能源车企会意愿采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吗?“一些国内、国际的领导汽车厂商,他们对于比亚迪电池是非常的渴求。” 李黔还对记者表示,“目前电池,从整个供应链体系来看,还是属于一个有瓶颈的环节,我们来把这个链条节打开,对整个行业的推动还是非常大的。”

动力电池的竞争力,一方面是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控制电池成本。今年八月份,比亚迪牵手国轩高科共同成立新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被外界解读为,比亚迪加强在三元电池领域布局。由于三元电池的循环充放次数和稳定性快速提升,需求量大幅上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商纷纷布局三元锂电池。

原材料方面,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去年,比亚迪在青海投资建设年产10GWH动力锂电池项目、年产2万吨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及回收项目。值得注意的是,青海是全国锂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锂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布局云轨轨道交通 再造比亚迪

去年底,比亚迪正式宣告进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被列入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累计投入50亿元,比亚迪成功打造的“云轨”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目前比亚迪已经与10多个城市签约。比亚迪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云轨,银川云轨9月1日通车。

王传福曾表示, 比亚迪开发云轨,开发立体化交通,用以解决城市拥堵。未来比亚迪从电动车到云轨,希望通过技术把一些社会问题解决。

云轨属于中小运量的轨道交通,可以运用到三四线城市的主干线,一二线城市的机场线旅游线。云轨除了电网供电,自身也带有储能系统,车列全部是阻燃设计。据介绍,相比地铁,云轨造价更低,云轨在上下坡、急转弯的地方非常适用,适应性强,运行的噪音相比地铁钢轮要小。云轨可以两到八节灵活编组,每节运量可达160~200人。中运量的云轨单向一小时运输量为1~3万人。中运量的云轨符合三四线城市运量需求。

做电池和汽车再去做轨道交通,比亚迪的跨界是否太大了?市场前景如何?董秘李黔表示,云轨本质上也是一个电动汽车,“它也是靠电机驱动 ,云轨从技术上与公司还是有非常强的协同性”。

“假如一个三线、四线城市,一个城市比如有200公里,一公里平均2个亿,就是400亿的一个城市的规模,中国地级城市大概有273个,这就是万亿的市场,而这万亿的市场是刚刚起步,所以说我们比亚迪也对云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非常有信心,在未来十年属于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希望云轨能够再造一个,甚至再造两个比亚迪。”

一直坚持创新,从电池到汽车,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新能源汽车到云轨,比亚迪一直带着技术创新的基因和理念前行,多年来围绕着新能源领域,如今迈入跨行业全产业链时代。董秘李黔认为,“多年来,比亚迪主要走的是内生性增长的道路,企业靠自身的研发,拼搏,再创新、再拼搏,来推动公司整个成长”。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如何进行创新?

文/郑金武

科技 部部长王志刚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上透露,202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达到136.6万辆和136.7万辆,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和生态链, 科技 创新在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总经理原诚寅对此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逆势上扬,实属不易。

作为我国 汽车 领域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创中心以“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增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能”为核心任务,布局抢占新能源 汽车 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制高点,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生态链融合发展,推动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多领域多主体形成“网状生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一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随着 汽车 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 汽车 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 汽车 、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原诚寅表示,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

而中国新能源 汽车 要真正做到大而强,需要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赋能、协同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共同完善产业生态。基于此,国创中心聚焦新能源 汽车 各链条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坚持多方协同创新理念,最大限度利用好各类创新资源。

据介绍,国创中心与近百位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近600家国内外创业公司和创新组织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已初步形成成国内外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新能源 汽车 创新生态圈,为持续建设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生态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

2020年9月,由国 科技 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国创中心作为国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牵头发起的“中国 汽车 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京正式成立。

紫光集团是联盟的参与者之一。“通过相互赋能、协同创新、共同发展、跨界融合、共生共赢,紫光集团将携手国创中心,为推动建设我国全球 汽车 芯片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贡献力量。”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吴胜武表示。

据介绍,紫光集团将参与新能源 汽车 芯片标准制定与更新、车规级安全芯片研发与测试、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等工作。

“紫光集团将协同国创中心共同参与车规级芯片的标准制定,以标准为引领,带动 汽车 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认证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实现重点突破、协同创新、促进我国 汽车 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吴胜武表示。

在产业生态赋能上,国创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生态链融合发展。围绕“打造世界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策源地、构建世界级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生态圈”的发展目标,国创中心进一步加强前瞻谋划布局,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对接,将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规模效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2020年12月,国创中心与交通部科研平台北签署战略协议,围绕中国大交通技术应用场景全方位合作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慧物流、实验检测、信息安全协同、交通智能防疫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副秘书长罗凯阐述介绍:“双方以交通行业技术创新需求为主线,以技术应用、项目转化落地为目标,建立大交通场景业务模式,以交通行业重点科研平台为纽带,围绕人、交通工具、路、桥、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等多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助力 科技 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

此外,国创中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先后与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应用、软课题研究与应用、资源互补和共享等方面展开了相关合作。

瞄准提升新能源 汽车 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持续构建新能源 汽车 科技 创新生态体系,国创中心在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方面交出了令人欣喜的“答卷”。

不断提升成果转化效能

2020年10月,国创中心(淄博)先进车用材料创新中心(简称“国创淄博中心”)正式揭牌,旨在打造世界级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策源地及创新生态圈。

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副院长许烨介绍,在双方的合作中,国创中心发挥了平台、技术、人才、应用等领域优势,国创淄博中心利用本地政策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体制机制优势等与之形成互补,在共同 探索 新能源 汽车 轻量化发展新的路径, 探索 建立轻量化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未来5年,淄博国创中心将形成3到5个国际材料研发机构全面合作和联合培养机制,建成国际级研发测试共性服务平台,吸引不少于10家国际先进材料项目、产业链相关企业或研发中心等落户淄博,服务当地企业不少于100家、全球企业不少于20家。

同时,聚焦新能源 汽车 技术(轻量化)创新拉力赛,聚集共性技术,挖掘产业痛点,推动行业创新,支持成果转化,并以此为重要转手,推动双方携手共建中国先进车用材料“轻”谷。

为提升成果转化效能,国创中心频频出招。2020年11月,国创中心与北汽蓝谷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ARCFOX极狐αT打造世界级开源整车验证平台,并利用各自优势,在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

“国创中心瞄准前沿技术应用对前瞻性技术方向进行统筹布局,北汽蓝谷提供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和应用场景,同时又以问题为导向,对国创中心提出新技术研发、新应用诉求的新需求。”北汽蓝谷董事会秘书胡革伟介绍说。

在此基础上,双方将形成螺旋式上升创新接力赛,共同加速创新技术上车应用,帮助整车企业降低前瞻技术评价投入和风险,助力创新零部件企业压缩上车周期和成本。

“创新是一种生态,多样性共生、开放式协同、多系统相互链接、资源丰富、自由生长。”原诚寅表示,国创中心下一步将推出生态亚马逊计划,真正打造中国的产业创新生态,为中国新能源 汽车 继续走在世界的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小汽车的技术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与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具备更加雄厚的创新模式与创新能力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跻身于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自身的形象品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实力的发展。我认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就是对早期的模仿进行自主创新,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研发创作的费用,增强企业在投资与市场开发商的风险与费用投资,有效增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就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行情来看,模仿创新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不得不进行的一种发展模式。通过积极引进国外的新技术、新理念,有效将其渗透到国内汽车行业的生产环节中,有效达到自主创新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汽车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与深灰效益,就必须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自主创新发展,有效达到最终的创新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的汽车企业发展处在摸索与发展阶段,很多资源与技术能力有限,只能够先通过模仿创新,逐步的了解市场,才能够有效实现自主创新。因此,模仿创新是我国创新技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与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我国追赶世界创新水平的有效途径。

2.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经过自主研发、不断探索、求知获取相应的技术,为消费者生产出合适的产品,有效完成创新目的的过程。一个企业要想完成自主创新,最核心的基础就是掌握技术。而掌握技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则需要与时俱进,精准的市场动态发展变化,及时的洞察出市场的实际需求,还能够精准的抓住发展机遇与时机,有效完成掌握技术的核心。在此过程中,企业还需要拥有高质量研发人才以及高标准的先进技术条件。借助于一流的人才资源、物力资源,有效保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承担的风险[3]。因此,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创新的发展目标与创新的最高境界,需要企业将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有效结合,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升自身的技术掌握能力水平,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壮大。

3.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在我国的汽车行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反响。合作创新的各企业之间有着相同的目标与共同的利益,需要共同承担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责任,同时享有共同的利益与风险承担责任。所以,合作创新就是将企业的利益联系到一起,共同规划与制定出相同的发展目标,共享研发的新技术与新产品成果,共同面对产品研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投资风险。这种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下,合作企业能够分担风险、共享成果,还能够取长补短,最大程度的减少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为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更良好的技术基础。

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如何创新?有哪些关键要点?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评选中,“创新技术”是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创造出的一种新技术,可解决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领域技术难点、技术瓶颈的重要应用性技术。参评的创新技术需在产品上得到实际应用,产品形态为投放市场。

1、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弗迪电池有限公司

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是全球首创的具有高集成效率、高安全防护的动力电池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拉深/挤出工艺制约,并攻克超薄铝壳焊接技术,成功开发长宽比为10:1、厚度为0.3mm的超长超薄铝壳刀片电池,打破传统电池系统的模组概念,利用刀片电池独特长宽比特征,实现超长尺寸电芯的紧密排列,获得超过60%的体积集成效率。与传统电池系统40%的体积效率相比,体积集成效率提升50%,使得搭载磷酸铁锂体系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到600km。同时,基于磷酸铁锂先天的安全优势,刀片电池的紧密组排设计、多功能集成包络设计和系统三明治式结构设计可以从多层级多维度保障动力电池系统安全。

2、 面向海量场景的自动驾驶云仿真平台技术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该技术在计算节点中闭环运行全栈自动驾驶算法,并利用云计算的强大算力,支持一万个以上场景的并行计算,使得1000个测试场景的运行时间从2天大幅缩减至4分钟,并实现全自动化测评。

3、 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打破了行业固有的“单体成组模组再成组电池包” 三级成组设计思维,从电池包结构高度集成、新工艺研发以及热管理优化等方面开发了全新的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实现两级成组—“单体直接成组电池包” 。

4、 一体化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技术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技术通过采用超薄金属双极板、低Pt催化剂、空气侧无外增湿及智能控制策略,有效缩小了燃料电池系统体积,降低成本。

5、 800伏碳化硅逆变器技术

——德尔福科技

该逆变器技术的核心是开发和应用了Viper电源开关。该开关高度集成了双面散热技术,并将原来的硅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电源开关更换为了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开关。

6、 基于升腾AI的自动驾驶云服务技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自动驾驶云服务HUAWEI Octopus基于“升腾910”AI芯片和AI训练平台,通过软硬件加速,自动分析算法、并行仿真等技术实现车云协同的自动驾驶数据快速闭环。

7、 车用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技术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开发宽电流适应性膜电极、高效流体分配金属双极板和自调节集成化电堆结构,实现了燃料电池电堆的高比功率和高可靠性,电堆功率密度达到4.2kW/L,并完成了电堆及其关键部件的工程化开发,成功通过38项车规级验证。

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技术创新?

一、车身设计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上,人们选择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从动力的角度,更是从消费者的外观上。因此,相关汽车公司应该更加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外观设计。在新能源汽车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车辆的主体结构和流体力学,提高车身的美学设计。通过流畅的车身曲线和流畅的流线,降低了车辆的风阻,从而降低了车辆的能耗。在车辆前后的设计过程中,应增加流线型过渡设计的选择,以降低车辆的风阻,提高车辆的美观性。

二、隐藏性和智能化的外饰创新

汽车外部是指除车身以外可观察到的部分,主要包括进气格栅、前后保险杠、后视镜、大灯、天窗、雨刷、门把手、车身裙板、外圆周、前保险杠挡风玻璃和后挡风玻璃、排气管等相对于内外可以直接从外部看到的部分。外观比例虽然不高,但也是车辆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往往会影响风阻,要注意车辆的整体外观和实用性。在汽油车时代,装饰设计师往往不受重视,在被忽略的细节中,一些外部零件甚至吸收了车型设计,比如几乎所有的后视镜,侧面门把手厂家的外装饰几乎一样。新能源汽车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智能的特点。设计师们需要考虑阻力系数的唯一性和内部结构的设计,可以学习并继续学习燃油车的车身部分。由于成本低,设计简单,室内装饰设计可以采用更新更激进的设计理念。

三、理想的身体比例创新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放置在车下,所以车的上部提供了充足的设计空间。在新能源汽车的车身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受车身内部结构的影响,设计人员可以更加合理、科学、美观地设计车身比例。例如,汽车的前后配重比应该保持在1:1,这样当汽车静止时,汽车的重量就均匀地分布在四个轮子上。这样的话,这样的设计也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比如转弯和操控性。

四、新材料在汽车外观上的应用创新

燃油车车身主要使用钢、铝、铁等金属材料。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使得材料的使用更加多样化。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发光二极管面板可以用在汽车的车顶上,以帮助获得电力。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将部分改变汽车的外观。一方面,它会让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更具技术性。另一方面,能解决能源汽车的实际问题。

宋楠:全向研判福田新能源核心技术大创新!

一、进一步加强污染控制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石油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这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在这种环境下,电动汽车应运而生。对于电动新能源汽车来说,其整体运营成本相对较小,其能源具有可再生功能,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注意提高电池效率

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来说,电池效率将直接影响车辆的整体运行经济性和效率。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应结合当前实际需求,注重提高电池效率,从而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成本。对于行业研究者来说,要关注现阶段行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化以往的电池配置模式,注重降低电芯体积和整车重量。从而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扩大现有电池容量

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时,行业内的研究人员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车辆的电力上,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整体运行效果,比如可以尝试改变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方式来实现其容量的延伸,也可以让电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更理想的性能,使车辆不会因为车辆长时间的成型而出现电池温度过高的现象,从而提高电池的整体热性能。这就要求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材料改造和更换时,要注意选择散热性能好、导热快的材料作为基础材料,使电池的整体应用效果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更加理想。

四、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研究的投入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一直力度不够。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虽然中国在电池研究方面已经越来越成熟,投资不足会导致研究不够深入,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未来我国应重视新能源汽车专项基金的设立,以这种方式激发相关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基金会来说,其主要任务是跟踪当前国际主流发展技术,例如那些可用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并进一步扩展其应用的技术。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研究的投入,可以促进内部研发的发展,并使电池更符合现阶段新能源电车的实际运营需求。

4月13日,福田汽车新能源大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在会议的外场特别增设了23款新能源商用车,配套的各级电驱动桥、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氢燃料发动机和70MPa储氢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福田汽车是北汽集团重要的自主商用车板块,在过去3年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福田汽车2022年实现销量超46万辆,市占率1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2万辆,同比增长155%。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通过此次大会展示的PHEVEVFCV诸多分系统,全向研判福田汽车新能源核心技术大创新!

1、支持超级快充与换电技术的重型BEV卡车:

欧曼智蓝重卡继承了欧曼整车可靠性,完全的福田自主知识产权电控集成系统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适配特百佳自动变速器,迸发澎湃动力。50台欧曼智蓝BEV重卡配合福田快速换电站,可满足国内大部分港口与矿山等特定使用场景运输需求,达成更低的运营成本,降本增效。

与此同时,欧曼智蓝换电重卡还支持大功率“双枪”快速充电技术,可以兼容市面常用的60千瓦、100千瓦、150千瓦直至360千瓦直流充电设施。

2、采用纵置PHEV技术的轻卡:

这款PHEV轻卡,在传统动力系统布局上改进而来,纵置混动四缸柴油机串联1组启发驱动一体机,动方流和能量流通过传动轴输出至后驱动桥。

EV模式,启发驱动一体机获得动力电池输出的电量驱动车辆前进;

PHEV模式,发动机和启发驱动一体机共同输出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另外,在行车发电模式,四缸机输出1组动力至启发驱动一体机,获得的电量存储至动力电池;1组动力直接输出至后驱动桥驱动。

此电驱动系统由电机(蓝色箭头)、减速机(绿色箭头)、电机控制器(**箭头)组成,电机控制器和电机全部集成在电机壳体里,电机为扁线电机,此电驱动系统集成度高,有效降低了Z向高度,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高,在保证整车动力性的同时有效降低的电耗,可以有效提升用户运输利润。

这款PHEV轻卡将会应用在城市物流领域,在全负载起步加速阶段用EV模式,在平稳行驶阶段用PHEV模式,通过灵活的驱动模式切换,可以有效降低排放同时,节省运营成本。

3、重卡用双电机驱动桥:

这款由福田研发的重型双电机驱动桥,采用2组对向布置的电机并共用1套差速器,通过传动半轴将扭矩传递至轮边减速器,进而驱动车轮前进。

**箭头:右侧电机

绿色箭头:左侧电机

红色箭头:左侧传动半轴

蓝色箭头:右侧传动半轴

红色区域:差速器

这款双电机驱动桥的左右两侧桥壳通过螺栓与双电机-差速器壳体连接。电机为液冷散热。

双电机对向布置可以分散重量,降低所占用的上端空间,有利于凸出承载性能。双电机的设计可以加强有效载荷并提升运输效率和单趟运输利润。

4、用于轻型商用车的紧凑型“3合1”电驱动系统:

紧凑型的“3合1”电驱动系统,电控模块(红色箭头)体积大幅降低,通过线缆关联至电机侧向(**箭头)。体积降低同时,整套电驱动系统的自重也得到了缩减,在保持功率不变的前提有诸如整车电耗的减少,间接的还是强化了运输效率与运输利润。

蓝色箭头:电机本体

绿色箭头:单机减速器

5、540伏电压3代动力电池系统:

用于福田EV轻卡全系车型的3代动力电池系统,电压提升至540伏(左右)有诸如在全功率直流快充降低电芯热量,提升安全性。全铝材质动力电池下壳体强调的是轻量化,内(底)置水冷板灌入冷却液,起到低温预热和高温散热功能。

实际上,福田在第2代动力电池系统就引入了“水冷”技术,并且可以根据车型售价采用风冷散热策略。

以上仅是列举出福田自行研发和制造的2款车型(EV重型卡车和PHEV轻型卡车)3种技术(电驱动桥、电机和动力电池)。实际上,福田制造的FCV(氢燃料)客车已经运营了多年,并也完成了电堆(发动机)和70MPa高压储气系统,绝大部分核心技术国产化。

笔者有话说:

此次大会福田发布了新能源2.0,至2030年新能源比重超过50%,成为世界一流新能源商用车企业;2050年碳中和,成为全球绿色交通生态领导者。成为世界一流新能源商用车企业,抢占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达成产品领先、技术引领并整合生态链。

预计2025年,福田汽车将初步建立初步构建起“车+桩+光+储+荷+智”的新能源产业和商业生态闭环体系;至2030年,联合生态圈合作伙伴,福田新能源新生态将打造电动商用汽车最大的生产商,也成为新能源商用汽车版图中最大的清洁能源提供商。

福田在不断完善供应链覆盖面,并与包括动力电池、充电设施、整车租赁等企业深度整合。在福田智蓝技术品牌架构下,开发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两大架构技术和智能电控、动力电池、电驱动、燃料电池等四大模块技术,已经在福田汽车重卡、轻卡、皮卡、VAN等多系列新能源产品上得以应用、随着智蓝技术的不断迭代,最新成果也将在全新一代产品上逐步推广。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新闻组出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换个角度看车市,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章标签: # 汽车 # 新能源 #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