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对比 车型对比

哈曼汽车事业部怎么样,哈曼公司待遇怎么样

tamoadmin 2024-07-23 人已围观

简介1.北京车展擂台:高合PK特斯拉 ARCFOX对标蔚来2.汽车电子篇:均胜电子(二)3.北汽新能源陈靖:重塑汽车产品要“离客户足够近”4.ARCFOX αT售价28万起,如此高定价,消费者是否买单?5.汽车人四年磨一剑,ARCFOX胜算几何?6.求十大车衣牌子?7.对话Franco Bellillo|ARCFOX首款产品必将超越客户预期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春持续至今的疫情打乱了全球汽车

1.北京车展擂台:高合PK特斯拉 ARCFOX对标蔚来

2.汽车电子篇:均胜电子(二)

3.北汽新能源陈靖:重塑汽车产品要“离客户足够近”

4.ARCFOX αT售价28万起,如此高定价,消费者是否买单?

5.汽车人四年磨一剑,ARCFOX胜算几何?

6.求十大车衣牌子?

7.对话Franco Bellillo|ARCFOX首款产品必将超越客户预期

哈曼汽车事业部怎么样,哈曼公司待遇怎么样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春持续至今的疫情打乱了全球汽车业的节奏。“这是过去70年来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大陆集团首席执行官Elmar?Degenhart毫不掩饰该公司正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大陆集团原2020年拆分动力总成事业部并独立上市的规划也只能暂且搁置。

尽管如此,中国市场的复苏还是给了外资企业足够的信心。对大陆集团而言,一边是深化变革,全球裁员规模扩至3万名,另一边却是中国市场不受影响,投资加大。9月8日,纬湃科技位于天津的亚太研发中心举行破土动工仪式,这家“初创”企业正以全新的名字在中国市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拆分,组织架构更加敏捷

电动化、智能化等新兴趋势给百年汽车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躁动与焦虑。纬湃科技正是大陆集团前动力总成事业部的新品牌名字,自2019年4月开始独立运营。

尽管纬湃科技原定2020年上市的因疫情推迟,但这并未影响大陆集团将其拆分独立的决心。纬湃科技中国区总裁顾睿华表示:“上市将从2021年起在合适的市场前提下再度实施。”

大陆集团预测,电气化趋势将会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因此,大陆集团在架构上、组织模式上更为专注,抓住这不可错失的历史性机遇已成为诸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共识。

事实上,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拆分上市,纬湃科技并非个例。2016年,江森自控将其汽车座椅和内饰业务拆分出并独立上市,取名安道拓;2017年,德尔福拆分成安波福和德尔福科技,两家公司都独立上市,安波福致力于安全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载软件等新技术,德尔福科技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业务;2018年,奥托立夫的电子事业部拆分出来独立上市,新公司维宁尔专注主动安全和智能驾驶。至于霍尼韦尔的涡轮增压器部门出售,哈曼和马瑞利的出售,本质也和“拆分”相似。

从这些拆分案例可以看到一个共性,诸多企业都将电动化或智能化等领域需要大量投资的业务进行分拆并独立上市。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为子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与对接渠道,从而获得更大的探索空间。此外,分拆成独立子公司还有助于管理,也减少因为公司规模过于庞大而造成的臃肿。

昨日的组织、资本架构设计也许在今日便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如今,我们已是一家独立的供应商,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反应更加敏捷。”顾睿华表示。

『纬湃科技中国区总裁顾睿华』

■电气化,逐步退出传统燃油业务

对纬湃科技而言,其战略清晰明了——电气化。公司将通过两大方向来调整:其一,2030年以后,市场前景有限的产品将不再列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其二,公司也将逐步并最终完全退出燃油喷射部件的业务。

纬湃科技的品牌虽诞生不久,但已有25年的技术储备,在其产品组合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业务与电子相关,包括48伏技术,以及适用于混动至纯电动系统的关键组件。据悉,纬湃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电气化订单累计达53亿欧元。

此外,纬湃科技在中国有长春、天津和芜湖三家大型工厂,并在全国设立6处研发基地。此次新建的研发中心预计于2021年落成,其将成为纬湃科技混合动力及电气化动力总成技术的研发基地,满足快速增长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需求。

“具体研发投入金额不取决于传统零部件的投资比例,只要有相应的机会,我们就会加大投资力度。目前的人员规划是未来三年研发人员达400名,其中60%将为软件人才。”纬湃科技新能源科技事业部天津负责人李智文说道。

据介绍,新的研发中心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包含系统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软件工程和测试工程等多种职能。在纬湃科技看来,纯柴油和纯汽油发动的车辆市场占有率的收缩将会成为定局,任何形式的内燃机市场复兴也无从谈起,但混合动力技术仍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

实际上,麦肯锡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不同的市场看待电气化有不同的表现:?

就美国市场而言,电气化发展主要是由那些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消费者所推动,增长曲线可能会相对平坦;欧洲市场情况则有所不同,48伏技术被期待成为“大众化混合动力”,主要由于该技术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具有高性价比的经济性。

在中国,除大量搭载48伏中混技术的混合动力车之外,纯电动汽车的占有率也将升高。预计到2025年,中国所有新上市的车型中,约25%将会是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纬湃科技正是看到这样的机遇。“中国是电气化领域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中国也是纬湃科技的战略市场,我们将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顾睿华对此表示。

■“三合一”电驱动产品

在电动化上,包括博世、大陆集团等大多数Tier?1企业都放弃了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并不约而同地把电动化的火力集中在了电驱动上。

纬湃科技认为,虽然电动化趋势在不同区域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是共通的,其一,通过集成式的电驱动系统来降低总体成本,如纬湃科技提供的“三合一”集成式电驱系统;其二,提高电驱动的效率以增加行驶里程,如纬湃科技与罗姆公司合作用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就是很好的佐证,其从2025年开始量产首台碳化硅逆变器。

对于追求规模和标准化的外资供应商来说,一股脑进入电驱动领域,从“三合一”电驱动(电机、变速箱和逆变器集成)做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事实上,“三合一”电驱动系统概念最早就由大陆集团提出,但由于当时市场竞争无序、开发成本过高等因素未能较快地打开中国市场。但如今,我们看到电驱动市场正逐步趋于理性化,日前,纬湃科技将适配于东风奕炫电动车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即EMR3)投入市场。

这是继2019年底纬湃科技为标致e-208、Corsa?e等紧凑型纯电动汽车投产EMR3产品后又一重要订单。同时,东风乘用车也是纬湃科技的“三合一”电驱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首家客户。

“这种转变正在眼前,自2019年开始,我们收获了大量订单,‘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顾睿华对汽车之家表示,“只靠销量和订单来评价成功过于片面,从我们过去一年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成就来看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成长。集成性驱动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至于是‘三合一’还是‘多合一’电驱动技术趋势,我们会结合市场需求提供不同解决方案。”

从产品参数看,EMR3重量仅不到80kg,功率可在100-150kW中灵活多变,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相比单一部件,整个EMR3系统能降低主机厂40%的成本。”李智文介绍道。

2019年开始,诸多外资零部件厂商嗅到了这一市场机遇,正在快速地布局“三合一”电驱动产品,比如日本电产目前已有广汽和吉利两个客户,到2021年底,其将在中国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产能达到460万套以上;埃孚获得奔驰EQC电动车“三合一”电驱动系统订单等等。

在中国电驱动市场上,可以说还没有哪家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市场绝对的统治者,但大陆集团正以品牌效应、规模优势、多年的技术积累,将原先已基本国产化的市场撕开一道口子,插上了自己的旗帜。(文/汽车之家?彭斐)

北京车展擂台:高合PK特斯拉 ARCFOX对标蔚来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音响设备多达上百种,价格从一两千元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不等。专家提醒,对一般车主而言,不必从功放武装到低音炮,物尽其用是选择汽车音响的首要原则。要想在琳琅满目的汽车音响中挑选一款满意的产品,得综合考虑价格、品牌、经销商等因素

技术指标引导

汽车音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主机、功放和扬声器,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这三部分的性能。判断音响主机的优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它的技术指标。

1.输出功率:现在的主机所标的功率绝大多数为音乐功率,在40W~60W之间,功率不能太大。

2.频率响应:人耳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KHz之间,因此该指标最少要达到这个数值,而且越宽越好。

3.信噪比:它是指音乐信号和噪声的比例,一般高档汽车音响都在90DB以上,该数值越大越好。

4.谐波失真(THD):该指标体现声音再现的还原度,数值越明还原度越高,音响效果也就越好。

汽车音响功放的选择

功放是音响系统的心脏,功放功率的大小,质量的好坏对音乐的播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汽车的功放都设计在主机内,功率一般为10W~45W,但这样无法聆听多层次大功率的数码音乐,要想使声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在系统中增加独立的功率放大器,其目的是将电源的12伏电压升至35伏~45伏,以高电压推动大功率喇叭,这样动态范围增大了,音乐才能更完美地播放出来。

那么如何选购功放呢?

首先,功放的功率应与喇叭的功率相搭配;其次,要选择有内置分频器的功放,这样会使系统具有扩充性,可自由对功放和扬声器进行组合,同时也使调节简单易行,使得整套系统的音质得到提高。选购时还要注意尽量选择较大的散热器,因为大功率的输出,必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散热是维持功放基本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扬声器的选择

扬声器俗称喇叭,是音响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器材,所有的音乐都是通过“喇叭”发出声音,就像人的咽喉一样,是唯一将电能转变为“声音”的一种器材。喇叭的品性,对音响系统的音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喇叭包括低音单元、中音单元、高音单元,这三种单元负责不同的频率,但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

汽车音响使用的喇叭种类很多,有同轴式、全音域、分离式及超低单元等形式。单元震膜的面积愈小则音高愈高,面积愈大则音高愈低,因此,音响系统必须使用多种大小不同的喇叭,才能将音乐完全还原。

现在大多数汽车上使用的是同轴喇叭,它将低音与高音装在同一轴心上,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音域单元,但受到安装位置的限制,音效不是很好。那么,怎样才能选择比较合适的音响喇叭呢?下面简要谈一下这个问题:

汽车电子篇:均胜电子(二)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大批造车新势力也应运而生,其中主打高端电动车细分市场的蔚来、特斯拉市场表现甚至全面碾压豪华品牌。随着体量的扩容,高端电动车细分市场也迎来了新玩家,例如高合、ARCFOX。9月26日开幕的北京车展上,高合、ARCFOX分别带来品牌首款量产车型HiPhi?X、αT,其中高举高打的HiPhi?X将对标特斯拉Molde?X,ARCFOX?αT则竞争蔚来ES6。

霸屏全球地标,?高合HiPhi?X即将上市,PK特斯拉

怎样才能同时打卡全球各国标志性建筑?高合给出了大家答案。前不久高合汽车亮相在中国北京、日本东京、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地的地标性户外大屏上,瞬间打卡全球多个地点,其中一条广告语文案为:

致特斯拉:“Hi,你曾说:‘希望有人为世界造出更好的电动车。’现在,我们来了。”

凭借这句轻巧的文案,搭配"隔空喊话"的创意展现手法,这一颇为独特的宣传方式也引来了全球各大媒体的报道,同时大家也为高合汽车及其创始人丁磊的"勇气"点赞。

时间拨回到2017年,曾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丁磊创立了华人运通汽车,并确定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三智”为战略布局,此外该企业也是一家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成立仅仅3年的时间,高合就敢和特斯拉一决高下,这是否只是单单的喊口号?

2020年8月11日,华人运通正式宣布旗下豪华纯电动汽车“全球首款可进化超跑SUV”?高合HiPhi?X将于北京车展期间全球上市。高合HiPhi?X是基于全球领先的HOA开放式电子电气架构开发的新一代可进化汽车,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软件和硬件的分离,可以通过不断自主学习和远程软件迭代。据悉,高合HiPhi?X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小批量试生产,2021年上半年正式交付市场。

特斯拉Model?X自2015年上市以来,依靠着领先的技术指标以及宽敞的车内空间一直占据着国内中大型纯电SUV的市场,但现在Model?X迎来了新的对手-高合HiPhi?X。Model?X拥有"鸥翼门",而高合HiPhi?X配有更多开门方式的NT展翼门;Model?X车长5037mm,而高合HiPhi?X车长5200mm;同时新车得百公里加速也远超Model?X。在技术层面,特斯拉确实拥有很多“黑科技”,但高合的“可进化”技术似乎更有竞争力。

ARCFOX首款车型即将上市,“剑指”蔚来

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北汽新能源凭借着相比同级更高的性价比以及更长的续航里程等特点,一直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市场地位。早在2016年,北汽新能源旗下ARCFOX事业部就已经成立,到今年3月ARCFOX事业部已经正式独立,不久之后也与麦格纳成立合资公司,不难看出,ARCFOX品牌的技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刘宇曾表示,ARCFOX定位于北汽集团的“造车新势力”,该品牌将会以全新的姿态面向消费者。相比同为新势力的蔚来汽车,ARCFOX拥有麦格纳的生产技术以及制造环节,同时也拥有北汽蓝谷的营销策略支持以及渠道建设。此外,ARCFOX后方强大的北汽集团,也是蔚来汽车难以比拟的。

ARCFOX作为北汽旗下的高端品牌,目前已与全球多家供应商达成合作,其中包括麦格纳、华为、戴姆勒、博世、西门子、SK、哈曼等时间顶级企业。麦格纳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多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华为则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这些优质的技术也将成为ARCFOX竞争蔚来汽车的资本。

就具体产品而言,ARCFOX首款量产车型-αT将于北京车展上市,定位为中型SUV,相比蔚来ES6,该车拥有更长的轴距以及更长的续航里程。此前,αT的预售价格已经公布,653km版本车型预售价为28万,相比蔚来ES6售价更低。值得一提的是,αT还拥有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IMC智能模块标准架构,同时新车配备了华为5G?T-BOX技术,也是5G技术落地的首款汽车产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汽新能源陈靖:重塑汽车产品要“离客户足够近”

均胜电子的第二篇为答疑解惑篇 (本文整理了从2018年收购完成高田安全业务以来,均胜电子的董秘在上交所平台对投资者的部分关键提问解答,以及2020年到2021年期间均胜与券商的一些电话纪要,从这些问答中,我们将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均胜未来业绩预期、公司商誉、业务整合、核心业务等关键信息):

1、公司目前是否与华为有配套合作?

回复:公司已与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开展了技术探讨与业务合作。个人补充:跟华为的合作:已经获得多款车型推进,分别在 2022 年四季度、2023 年二季度和 2023 年三季度推出量产车型(明年下半年会有第一款车型推出)。会在硬件、软件、中间件底层及应用层面和华为全面展开合作。鸿蒙的车载操作系统也展开全面合作。

华为合作进度:2021年6月开始逐步签订协议,目前已经拿到国内某自主整车平台订单,预计22Q4开始出货,同一客户另外一个平台是23Q1开始测评。现在长安的项目不是我们的产品,但后年年初开始华为的车产品90%都是我们提供的。我们和华为的关系是互为Tier1,如果客户是国内自主品牌,华为做Tier1,均胜做Tier2;如果是合资品牌,均胜做Tier1,华为做Tier2。双方分成接近5:5。 和华为合作未来有流量相关的收入来源,类似于手机厂商的流量收入,包括系统升级、应用开发者服务费以及流量共享费,实际上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具体的分成比例还在谈。

2、关于公司商誉?

回复:没有商誉减值风险。商誉主要是收购美国 KSS 时产生的,后来收购高田,没有商誉。KSS 年年收入20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 之后,年收入变成了70亿美元。 均胜群英已经剥离,已经没有了商誉。 倒是因为汇率波动,可能会产生一些商誉变化。公司商誉均为以往年度相关并购项目产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公司严格执行国内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定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由公司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相关的核查意见。根据已披露的历年审计报告结果显示,公司不存在商誉减值的情况。 公司依据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分析,将商誉按照业务板块进行分摊,主要包括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智能车联业务板块,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等。这些构成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业务板块为本公司基于内部管理目的对商誉进行监控的最低水平。

(1)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本公司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KSS形成,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5年财务预算和各区域适用的税前折现率预计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中:美洲区各子公司为13.95%,子公司延锋百利得为13.70%,其他中国区各子公司为14.65%,其他亚洲区各子公司为10.08%),超过5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2)智慧车联业务板块:本公司智慧车联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TechniSat 汽车 信息板块业务形成,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3年财务预算和12.26%税前折现率预计智慧车联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超过3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3)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本公司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群英形成(个人补充:现在已剥离),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其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5年财务预算和11.46% 税前折现率预计智慧车联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超过5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公司对上述业务板块的可收回金额的预计结果并没有导致确认减值损失。

3、公司对于高田的整合是否已经完成,是否会继续产生整合费用?整合之后是以高田为主吗?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是多少?

回复:均胜安全在整合上的费用过去三年已经快20亿。在场地规划上我们已经完成整合,收尾部分北美有几个搬迁,今年一季度在主机厂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我们完成北美整合,整合费用为5000w,相比之前大幅减少态势。如果按预期(芯片解决 无疫情),整合完成没有大问题。在2020年期间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全球范围内安全业务板块的优化与整合工作。因疫情影响,上述整合的收尾工作将于2021年年内完成。 整合之后都是JSS,不分哪个部分的人。从比例上说,肯定是高田东西多,KSS的比例低。从管理层人员来说,之前用KSS和高田的管理层都不太行,现在外面招人,现在的管理层都是在行业里面工作很久的,这个管理层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是稳定的。现在子公司层面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等流程走完之后,我们就会公布。这是均胜安全成立到现在第一次股权激励,还是比较有意义。 2018年至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899,536,583.98元、3,533,430,589.38元、3,210,258,381.51元。

4、特斯拉供货量情况?

回复:MS 单车价值高一些,MY、M3 单车价值低一些,不一样的车型,供应的产品不一样。向特斯拉全系全球配套包括方向盘、主驾驶气囊、副驾驶气囊、头部帘式气囊、座椅侧气囊、膝部安全气囊和整车安全带等被动安全模块,同时也给特斯拉配套高压电切断器和前发动机罩举升器。此外,均胜电子还为特斯拉提供动力管理系统传感器和车窗控制器等,下一步将积极竞标高压充放电系统、饰条以及V2X软件系统等产品。单价根据车辆配置而不同,从数十到数百美元不等。公司的安全事业部在临港也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与特斯拉中国展开全面合作。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争取相关领域的新订单。

5、公司在电动 汽车 做了哪些布局?

回复:作为国内最早布局 汽车 电动化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公司一直保持着在该业务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凭借在新能源 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领域的多年积淀,公司具备为新能源 汽车 提供完整的充配放电系统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自主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已成为行业标杆产品之一。公司为保时捷Taycan电动车型、宝马纯电动和混动车型、奔驰混动车型、吉利等重要客户持续提供新能源动力管理产品,为日产、福特、上汽通用等部分车型提供的相关产品也已于2019年陆续量产。此外,公司也为大众 汽车 MEB平台,奔驰MFA2平台相关车型提供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6、公司HMI和车联网业务有没有国内客户?公司有DMS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产品吗?

回复:公司研发的智能驾驶人机交互系统早已商用于全球主流品牌车商,比如,奔驰AMG车型、宝马的中控系统、奥迪MMI系统和保时捷中控系统等。公司能提供完整的方向盘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将多种传感器和智能系统集成到方向盘上使之成为具有智能感应和检测功能的供应商。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均胜安全自主研发的驾驶员状态检测系统,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多区离手检测方向盘和视觉提醒灯带等感应技术,为自动驾驶场景提供重要支持,曾获得2018年度《美国 汽车 新闻》PACE奖。

7、公司旗下车联的V2X项目已经量产多时,请问现在有没有对接具体的整车厂家,形成大规模量产?如果没有,那么公司的V2X产品在以后的新能源和5g时代是否具备真正的领先行业的优势?

回复:公司产品可实现V2V、V2I、V2N的信息交互,提供自动驾驶决策支持,并交互车辆运行及管控信息。首个5G-V2X车载项目有望明年量产,集成高精地图、厘米级高精定位、高精摄像头、V2X等融合算法,其结果可直接输出给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

8、美国准备征收 汽车 零配件关税,对公司是否有影响?

回复:公司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都拥有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各区域业务主要以“就近生产、就近供应”原则为主。例如,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都基本供应给国内客户,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金额比重约为1%,受全球贸易摩擦影响较小。

9、kss有些关键配件(如芯片)需要向美国公司(如高通)购买,中美出现贸易摩擦,是否会受到影响?

回复: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和客户全球分布,公司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处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基本都能实现本地化购与配套销售,跨区域的业务并不多,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直接经营层面影响不大。

10、公司什么时候停下并购的脚步,好好的整合和管理现有?尽管王董的团队对资本投资这块得心应手,雄心壮志的要在十年之内要做到 汽车 零部件行业全球数一数二,但是否觉得现在的整体规模已经有些庞大了,并购的步子走得太急了些,并购来的可都整合良好尽在掌握?

回复:2018年4月完成对日本高田公司除PSAN以外主要资产的并购,公司已将KSS公司和高田公司除PSAN业务以外主要资产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理顺管理架构和各区域业务,均胜安全已形成总部和四大区域(中国、欧洲、北美和其他亚洲地区)的两级管理体系,整合顺利推进。自交割之日起,均胜安全已获得大众、宝马、福特、日产等全球整车厂商新订单约50亿美元。均胜安全将继续保持To be the global leader in mobility safety!的愿景,为市场提供安全有效的 汽车 安全解决方案。均胜安全的经营目标保持65-7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和全球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在整合方面,主要产能和优化工作将在19年上半年完成(现在推迟到2021年年内完成),公司将在重点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运营效率。

11、均胜安全的目标?剥离均胜群英的投资收益?

回复:均胜安全的经营目标保持65-7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和全球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均胜群英20亿出售,投资收益8亿元。但是 2020 年仅收到 12 亿,投资 收益5亿元。剩下的8亿元,要等到业绩承诺完成后逐步确认。

12、收购高田后公司和均胜安全的负债情况如何?

回复: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处于一个行业平均水平,和伟世通等国际厂商基本相近。有息负债上,母公司上为并购和中票短融,子公司上(包括均胜安全)为日常经营的,未来几年在我们净利润提升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会下降。

13、请问RMB贬值对公司利弊?公司有美元借款吗?

回复: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和客户全球分布,跨区域的资金流转不多,RMB贬值对公司直接经营层面影响不大。另外,在合并报表层面,RMB贬值将会使公司外币业务在合并报表过程中折算成人民币的数值变得更大。

14、收购高田的资金来源何处?

回复: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资产购买,同时引入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参与。均胜安全还将引入全球战略投资者,以满足公司全球管理、业务全球整合及资产购买资金需求,同时相关商业银行提供了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团用于支持本次资产购买,以完成交易。

15、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我们的核心壁垒有哪些?

回复: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均为全球 汽车 零配件巨头,如博世、大陆、奥托立夫、德尔福、哈曼等。面对复杂而激烈的行业竞争,均胜持续围绕“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三个主题,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 汽车 安全和电子领域已成为全球顶级供应商。具体表现为: - 拥有完整的驾驶舱电子和安全产品解决方案,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 具备完整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全球拥有三大主要研发中心,分部位于中国、美国和德国,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总数超过3000人,在全球拥有超1500项专利,掌握 汽车 安全和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 - 公司与主要整车厂商客户已形成稳固伙伴关系,积累了庞大的优质客户,主要客户已涵盖宝马、戴姆勒、大众、奥迪、通用、福特等全球整车厂商与国内一线自主品牌;并通过购买高田主要资产,成功进入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供应体系。 - 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5个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已实现全球化; - 在中国市场有较强优势,将全球的技术水平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更加灵活务实,有众多优秀的本土合作伙伴。

16、对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的业绩预期大概是多少?

答:Q4是环比改善但同比继续有压力,Q4预计还是受宏观环境、芯片短缺及原材料涨价影响,预计继续承压。全年预计实现收入460-470亿,与20年基本持平,22年预计收入将同比增长20%以上。

17、2021年第三季度亏损的原因?

答:Q3出现亏损主要还是由安全业务引起(均胜安全),行业缺芯导致欧洲、亚洲相关主机厂相继削减产量或停产,同时原材料和运输成本涨幅较大,均胜安全毛利率下滑至10%;同时,均胜安全为17年收购日本高田业务所来,还处于整合期,21年截至Q3整合费用为1.1亿,全年预计2亿,今年将完成所有整合。今年净利润还是会承压。

18、2022年的业绩指引?

答:大致和10月发布的持股差不多,今年预计收入差不多460-470亿,预计明年收入保守在510亿以上,增速在10%左右吧。净利率还是预计2.5%左右吧(个人补充:那明年就是差不多12个多亿的利润),22/23/24净利率预计2.5%/3.5%/4.5%吧,当然还是会看具体情况来调整。明年的趋势预计还是会从低到高,上半年芯片预计会逐步缓解,希望到Q2会有实质性改善吧。

19、2021年 汽车 电子业务情况?以及增长点在哪?

答: 汽车 电子: 前三季度表现出色,实现收入92亿,预计全年实现收入120-130亿(个人补充:已经在往整体营收占比30%努力了),全年同比增长20%-30%,预计实现净利润6-6.5亿。 汽车 电子包括智能座舱(硬件由均胜普瑞事业部,主要是机电一体化;软件来自均胜智行事业部,主要是域控制器)、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新能源业务主要是BMS(电池管理系统)系统。前三季度智能座舱实现收入70多亿,新能源实现15亿。 增长点主要是: 我们今年前3季度就拿了270亿订单,在收入上就有持续体现。当然这里面客户数量扩展的不多,主要还是客户里面新的平台周期、品类周期,例如大众,之前大众是没有智能座舱业务的,当大众开始做这一块业务的时候,直接给了我们100亿的订单。

20、 汽车 电子单车价值?

答:域控制器截至现在是26.5亿,占整个 汽车 电子收入的29%,但我们的域控制器收入应该是国内第一, 汽车 电子的产品都是基于域控制器而来。明年我们有30%收入是来自屏幕相关,我们的屏幕主要是来自夏普、JDI等,但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域控制器,没有这个我们就没办法拿这么多单。现在域控制器大概1500-2000元左右,屏幕每寸100元。

21、安全业务的3-5年的量化指引?

答:目标是全球第一。绝对份额此消彼长,就我们和奥托立夫。35-40%的区间我们认为。订单方面我们一直很饱满,订单变少不是因为拿不到订单,而是选择性的那,我们要符合我们毛利需求的订单才去做。整合能力方面,我们全球优化了2w多人,中国我们还在继续投入,各个工厂都在投入产能,产能和订单我们希望匹配上,逐步释放。今年一定要完成整合,最终结束。安全业务在挪动产线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主机厂的认可的,他们要重新验厂的,但是因为疫情隔离或者没法来,所以验厂节奏是拖慢的。

22、中科创达和均胜的差异?公司当前芯片主要用的谁的?

答:创达不是Tier1,他没办法做我们做的事情,他更多的还是和高通在芯片落地层面来展开合作。如果我们和创达合作,那他们应该属于我们的供应商角色。芯片主要用的瑞萨,但是也支持高通芯片。

23、和国内造车新势力有没有开展合作?公司的域控制器优势?

答:国内三家新势力都有合作,目前还没有开展域控制器的合作,其他的产品都有提供了。域控制器首先是硬件制造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没有硬件就没有载体。其次才是软件,我们的域控制器是从93年就开始开展业务,从收音机、多媒体到座舱再到智能座舱,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和客户关系。为什么当时我们能进入大众供应体系,也是因为有比较成熟的开发系统,能够支持大众在域控制器的一些要求。

24、 汽车 电子里面的品类未来占比如何?公司在下游客户里面的份额占比如何?

答:目前看还是会保持现有占比吧,智能座舱占大头,新能源管理和智能驾驶占比会比较少,从整体上来讲软件肯定是占比更多的。目前在前5大客户的份额都有50%以上,未来估计份额也不会下降。我们和客户的客户关系绑定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而且客户更换供应商会比较麻烦,长远看这个份额不会下降。

25、均胜智能研究院情况?

答:成立于今年七月份,成立目的是对公司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和量产输出提供支持。现阶段有一个合作伙伴(不方便透露),形成两套基于芯片平台的域控制器方案,也在海外合作伙伴审慎沟通,希望基于他的平台进行自动驾驶的开发。均胜的优势在于有比较好的客户及对供应链把握的。 分享三个判断: 1、现很多在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开发是重复的倒轮子,如果没有量的积累,不论是前期的研发成本和投入还是后续升级都会出问题。只有少数核心的 tire 1和 OEM 能够形成基础的方案,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形成完整的域控制器方案。像特斯拉公布它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但是不会对我们的业务造成大的冲击。 2、即使在 tire 1 也只有具备一定订单量才能把域控制器持续的做好,因为这是本身架构的改变,及算法和硬件持续迭代升级的过程。 3、自动驾驶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只有在全球化的平台和实现高智能驾驶和域控制器整体平台化的量产和搭载,并且形成系列车型方案才是自动驾驶在市场占有率和营收上的春天。现在有了萌芽,至少还要两到三年的开发周期。基于上述三个判断,均胜现在做出研发投入,我们预计明年下半年能形成一个软硬件耦合的解决方案。

26、当前订单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自主品牌的订单如何?

答:我们现在对中国的投入是很大的倾斜,1)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2)去年下半年我们筹建了中国总部的2个研究院,我们希望走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整个全球的 汽车 以欧系和美系为主,所以研发基本也是跟着他们做研发,从17-18年开始,中国零部件企业的话语权变大了很多,中国整车也开始话语权强起来。所以我们加大了中国的投入,一个是面向NEV,一个面向智能技术的研究院。我们和蔚小理做DEMO、RSQ,有一些量产的订单,现在在做一些更加前瞻的项目研发。

27、MEB和Tesla的订单?

答:订单饱满。特斯拉不方便公开评价,有保密协议。MEB的量挺大的,智能座舱HMI和车机我们做,另外,MEB有3个域,其中座舱域是我们做了不少的模块。电控方面,BMS我们是主要供应商,欧洲和国内都是。安全类产品,也离不开我们,加总金额是不小的。在不同的车系的产品组合供应不同。

28、公司对图达通进行投资,并通过均联智行跟图达通合作,目前跟图达通的合作模式? 答:我们一月份在Pre A轮投了图达通,但是占比比较少,不会像以前一样做太多海外收并购。从产品上说,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方向的重要入口,越来越多的车逐渐使用激光雷达。我们旗下的均联智行为图达通做一个产品的落地,不仅仅是代工。因为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它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sample,但是他没有相关的tier 1的经验。制造、测试相关的收入落在均联智行里,产品本身的收入是落在图达通上。 单车价值量来看,唯一被允许能说的是低于五位数。这款激光雷达本身300线,距离500m,比即将量产的其他激光雷达远得多,精确的多。我们投资的比例比较低,个位数的投资比例,不会占据均胜电子太多的现金流。

29、 汽车 安全产品全球第一的奥托立夫在疫情表现很不错,如何看待?净利率追上奥托立夫需要多久? 答:行业主要竞争者奥托立夫,毛利率水平常年来看大概有2~3个点的差异。过去差异性比较小,最近收了一些公司之后,差异大概拉到了三个点左右。奥托立夫做的重组,一季度恢复态势已经超出19年的最高水平,三费用降到4.%。这是一个是非常好的状态,我们会学习在经营上的优化,缩小与其差距。我们前进动力很强,改善空间也非常大。追赶奥托立夫,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今年整合基本完成,费用较大幅度下降。去年耽搁了一些进度。总体23年前完成这个目标充满希望。

写到最后,用均胜2021年6月份电话纪要中,均胜自己的一段文字结尾:

因为我觉得均胜电子其实就两个逻辑,一个是均胜安全业务逐步恢复,带来EPS的增长。均胜安全现在已经占到75%的收入,整合慢慢结束,订单结构开始替换,利润就会起来,上升1个点,利润增长就是税前5个亿,均胜安全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方向;另一个是智能化,目前围绕智能座舱展开,未来会围绕智能驾驶来突破。我们现在智能驾驶产生收入的第一个是5G-V2X,我们是全球第一个量产5G-V2X的。我们预计这块会带来将近1个亿的收入。还有一块收入来自于年底开始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做落地的,这个技术不是我自己的,这两个都是智能驾驶的核心,这些都是点,我们未来把点连成面,首先需要我们需要一个平台,以前大家不理解或者忽视的地方会让大家逐步看到。因为以前A股里面智能化的标的说实话不多。

$均胜电子(SH600699)$ #股票# #股票 财经 # #投资理财# #均胜电子#

ARCFOX αT售价28万起,如此高定价,消费者是否买单?

[汽车之家?新闻]?8月18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汽车之家承办的“818中国汽车新消费论坛”在湖南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北汽新能源用户体验部部长、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副总经理陈靖发表演讲,他表示:如何在传统业务中实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转型?第一,策略前置;第二,设计迭代;第三,体验的评价和管理;第四,用户运营和体验的结合。以下为演讲实录:

『北汽新能源用户体验部部长、ARCFOX事业部营销中心副总经理?陈靖』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用户体验如何重塑汽车未来的产品”。

用户体验这个词,在最近五年是非常热的词。其实在每个人心里、每个行业,这个词都有不同的解读。如果你是做网站或者是手机App开发设计师,用户体验意味着交互设计是否好;如果你是做渠道销售模式的职业经理人,用户体验意味着你的客户旅程是否满意。

而对于我们这些创造汽车产品的人来讲,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呢?这是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我们历时八、九年的新能源汽车的调研和规划工作中,我们经历了从对标的思维、从配置表的管理思维到用户体验与功能定义思维的转化,今天来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用户体验是技术方案、用户需求和品牌愿景的交叉。特斯拉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每个人被他极简的交互、像iPad一样的大屏所吸引,给人带来很好的设计感,背后是领先的域控制技术水平。另一群人在当时开始酝酿一些注重用户体验的品牌,比如说蔚来的产品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机器人(NOMI),它是领先的语言识别技术,还有一些科技外显的配置。

第二,用户体验是什么?我们认为用户体验是所有的功能,根据用户场景的新串联。现在的智能汽车越来越受大家欢迎,越来越多车在淡化它的行驶属性,驾驶模式延伸拓展为情景模式、车辆主题,在情景模式中甚至有宝宝模式、宠物模式等等,再进一步扩展到停车的场景,包括一些离车的场景当中。

从业务操作的角度,所有的体验都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深度挖掘解决方案、设计的过程。所有的汽车开发遵从四个阶段:概念开发、设计开发、验证测试、产品成熟。如何在传统业务当中实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转型?我想应该有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策略前置;第二,设计迭代;第三,体验的评价和管理;第四,用户运营和体验的结合。?

首先看第一点,策略前置。要在品牌策划前期,制定符合品牌使命的体验原则,承接形而上的品牌,再到产品中交叉的地带。比如说在北京上牌的新能源车,体验原则是信赖和陪伴。北汽集团高端品牌ARCFOX的体验原则是生而破界,我们希望每一个产品的功能都围绕着鼓励人们去探索而实现。

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就说明你离得不够近。他拍摄了很多令人震撼的纪实作品,对用户挖掘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你看得不够远,也说明你离客户不够近。所以构建全面而细致的用户画像,显得特别重要。

了解用户方面,首先,我们要满足传统定性调研的需求。比如说按照人生阶段、教育背景会有一个等分布。第二,保证客户画像的独特性、数量性、同理性、基础性等等,最重要是掌握到用户的用车心理。

经过三年的积累,聊过大概近千名用户,我们发现80%以上的用户对车的需求有几点。第一,人们愿意通过车面对独立的自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开车回家以后,愿意在车上听完一首歌或者是抽完烟再上楼。第二,人们希望车可以展现自我、获得朋友的认可。第三,希望车能够让他更好地享受每一刻。第四,希望他的家人得到保护。第五,希望挑战自我,探索这个世界。

在这样的用户画像中,当颗粒度足够细之后,你车上的场景、每一个场景的使用节点都可以还原成客户旅程的地图,可以细化成一个个行为的切片。例如这个车型展示,当时把在家中准备车、再到回家的旅程进行了一个细致的分解。

可以看到,用户行为当中有很多的创新机会。比如说他需要拿手机查路况、开启导航、设置空调温度等。他还需要准备物品、照顾孩子、让孩子听到合适的音乐等……因此我们在即将上市的产品中开发了场景广场,让用户定义,用于分享和社交。另外,一键备车,可以在家里设置你几点走,车根据你的路况自动提示,把空调、座椅设置到你最舒服的环境。

第二是设计迭代,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跟潜客和粉丝打磨产品的解决方案。通过用户痛点和用户需求点进行归因分析,最后整理成为Killer?Use?Case,这些就是我们要集中突破的点。

第三是体验评价,用户评价有三个必要的阶段。第一是用户随车洞察,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任务要发现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其实我经常被问起一个问题:现在大数据的应用这么强,做这种洞察还有必要吗?我拿一个真实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大概两年前,我们做第一款产品的时候,我们发现,从大数据扫出来的目标人群,有一部分愿意消费茅台和五粮液,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跟这样的公司做一些合作。离客户足够近的时候,你会发现客户买了这个酒,是因为他有送礼或者宴请的需求,不是认可这个产品。所以这就是用户的随车洞察。第二是原型测试,在开发过程中保证所有体验的可用性。第三是实车测试,在工程量车实现之后保证车具有应用性。

在这三个阶段之后,我们制定了非常完整的测试流程,包括车机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我就不多说了,最重要的是将测试流程融入到产品开发甚至是体验管理的闭环。

最后我想花几分钟的时间跟大家讲讲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把用户运营的思维带入到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

第一,数字化业务。数字化转型在Z世代消费者中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疫情当中,当所有的行业几乎都腰斩或者是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之后,线上产品还有不错的机会跟成长速度。ARCFOX这个品牌作为以用户运营为主导的全新电动汽车品牌,我们选择以App为核心用户运营阵地。为什么是App,因为我们做了一个完整的客户旅程分析,发现所有线上的触点中,App是唯一一个可以将用户关注、看车、买车、用车还有衍生产品服务串联起来的王牌渠道。

第二,我们不希望让App只是人跟人互动的地方。一切的载体都应该以车为中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希望可以发掘到更多车端的硬件功能,实现产品运营跟用户运营的边界融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即将量产的ARCFOX?αT车型有一个摄像头,可以实时捕捉人脸,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多个车主与用车人员的ID,来实现不同场景下的精益化会员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很荣幸跟德勤这样的优秀伙伴探讨新模式、新想法,为未来的数字化和以用户为中心转型做好准备。在会员体系的设计中把这方面充分考虑进去,给每个用户最专属的定制体验。

最后一点是邀请用户来参加产品开发跟测试评价,因为我们的车在下个月上市,目前还没有大规模铺开。但是不妨碍把粉丝叫过来,过来看看我们的车、提出改进方案。我们会定期举办跟车有关的、跟车没关的一些活动,来丰富我们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与评价过程当中。

这就是我们未来要上市的一台车,大概是一台中型SUV,有5秒以内的加速、600公里以上的续航,更重要的是它有哈曼最新一代的车机系统,可以实现超越大家期待的自动驾驶体验。

谢谢大家的关注,希望大家继续关注ARCFOX。(编译/汽车之家?阎明炜)

汽车人四年磨一剑,ARCFOX胜算几何?

来源:网新社

即将开幕的北京车展,北汽新能源高端子品牌ARCFOX的首款量产车ARCFOX?α-T也将公布正式售价。今年4月,这款车型已经开启了预售,其中长续航版的预售价格为28万元起。

纯粹从产品层面分析,ARCFOX?α-T拥有先进的α-Pilot超级自动驾驶、全球首次应用的4X4智能交互大屏、653km超长续航以及中欧合资的北汽麦格纳高端制造背书,的确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它的定价策略极为复杂,绝不仅仅是因为运用了好的材料和零部件,产品好就可以支撑高定价,更重要还要看这个品牌的打造是否能支撑得了高售价。

换而言之,在商业领域,商品的价值是一方面,而消费者感知的产品和品牌价值的综合则是另外一方面,如果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与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始终存在错位,那么对品牌和产品而言,都将非常危险。

在北汽集团内部,ARCFOX的定位类似于“造车新势力”,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一个新品牌高昂的姿态,以及北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寻求突破的决心。但从当前的市场反馈来看,人们关注的焦点似乎更多地集中于ARCFOX?α-T的售价之上。

作为北汽自主板块首次冲高的车型,现有的品牌价值能否支撑起接近30万元的定价,仍是横亘在ARCFOX乃至北汽面前的最大障碍。

从去年3月ARCFOX品牌在日内瓦车展全球亮相,到今年4月ARCFOX?α-T正式公布预售价格,北汽打造高端纯电品牌的一系列动作始终吸引着行业内外的注意。毕竟在国内的新能源市场,该集团一度处于领军地位。

然而,尽管北汽在中低端新能源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市场地位,但面对着消费升级以及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纷纷入局高端新能源市场的行业风向,北汽也开始积极布局高端新能源市场,当务之急便是打造出一款真正的高端新能源车。

针对经营现状,母公司北汽蓝谷也曾明确表示,下半年的主要经营任务将集中于提升营销力、降本增效以及深化机制改革上,而瞄准私人用户市场的ARCFOX?α-T正是那块敲门砖。

前文也提到,虽然ARCFOX定位于北汽集团的“造车新势力”,但它毕竟不像蔚来这类从零开始的纯正新势力,不必背负过往的刻板印象;也不像特斯拉那样拥有耀眼的创始人光环,可以凭借粉丝的忠诚度赢得用户基盘;更不像BBA那样具备深厚的造车积淀和溢价能力,能够为新产品的定价注入足够的底气。

种种迹象都表明,ARCFOX乃至北汽新能源的品牌价值,似乎很难支撑起定价接近30万元的车型。

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事业部副总经理Franco?Bellillo此前接受媒体访时曾表示,“ARCFOX的首款产品必将超越客户预期。”

为了这种超越预期的产品体验,ARCFOX?α-T的研发、生产工作可谓不惜血本,其背后是北汽集团所调动的深厚而广泛的。

2020年5月11日,北汽蓝谷麦格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意味着,北汽集团与全球著名整车工程制造及服务厂商麦格纳,终于共同建立了一套实现知识产权、研发体系、流程、技术全面开放共享的“新合资”模式。

占股49%的麦格纳将主要把控产品的生产和制造环节,占股51%的北汽蓝谷则负责产品品牌营销,渠道建设,以及零部件购,两者分工明确。

从2018年6月达成协议,到2020年5月正式揭牌,北汽与麦格纳此次合作的重点并非简单的代工生产,而是落在了技术的协同共享之上,这必然需要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

去年7月,投资20.51亿元,具备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整车应用六大领域的试验能力的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落成启用,双方合作的诚意可见一斑。而ARCFOX?α-T,正是这份诚意凝聚而成的结晶,其定价的底气也恰恰来源于此。

ARCFOX?α-T是重金打造的IMC智能模块标准架构的首款量产车型。该5G技术加持的IMC架构由ARCFOX联合戴姆勒、麦格纳、华为、博世、西门子、SK、哈曼等全球汽车巨头共同打造,集合各方技术精华,成本可想而知。

最大的杀手锏在于ARCFOX?α-T的生产平台——北汽蓝谷麦格纳高端智造基地。这是麦格纳在中国投资兴建的首个世界级整车制造工厂,从技术到研发,从生产到管理,都完全严格遵循麦格纳的世界级标准建立。

可以说,在ARCFOX?α-T之前,麦格纳工厂几乎是一个与奔驰G级、宝马5系、捷豹E-PACE等豪华车型高度相关的概念。

不仅如此,ARCFOX将首家体验中心开在了三里屯的黄金地段,未来还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设直营店;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ARCFOX?α-T还将提供换电服务……这些都意味着大把金钱。

因此,有理由相信ARCFOX?α-T的定价并不是单纯的高开高打,而是巨大的研发、运营投入带来的必然结果。北汽相关领导此前甚至透露,ARCFOX?α-T的成本已经超过了预售价格。

可想而知,ARCFOX?α-T的销量必须达到足够大的规模之后才能有效摊平成本,实现盈利。如果这款车型未能成功走量,那么在如此高的定价之下,现有的销售渠道将难以支撑,北汽新能源在私人市场取得突破的希望也将十分渺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求十大车衣牌子?

此前提及北汽,似乎各方面都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缺点,也没有突出的兴奋点。如今看到ARCFOX?αT真车后再提北汽,受访者兴奋度会上升,“这是一个明显向好的新趋势。”

文/《汽车人》管宏业

2000万辆规模的中国车市正加速淘汰掉队者,100万辆规模的新能源车市仍在欢迎新面孔,悲欢离合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谁能笑到最后,现在还看不出分晓。

这是摆在新造车者眼前的机会,也是ARCFOX决心抓住的机会。

严格意义上来说,ARCFOX并不算是新面孔。它的母体北汽新能源,曾连续7年摘得全球电动车销量第一,具备相当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积累。之所以另起炉灶推出全新的高端品牌,不仅是为了迎合消费升级的需要,也是以更加独立、焕然一新的机制与品牌运作,打开高端辽阔的发展空间。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刘宇告诉《汽车人》,按照传统造车方式参与当下市场竞争,已经完全过时了。在经历内涵创新、机制重构后,他将ARCFOX定位为造车新势力。

但此新势力非彼新势力。既不同于来自IT、科技跨领域的投资客,也不同于传统车企创立的全资子品牌,ARCFOX从架构机制、合资合作、运营方式上走出了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第三条道路。可以说,从“根”上ARCFOX就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构建了有别于竞品的比较优势。

按照Born?Free生而破界的思维,ARCFOX敞开大门,先后与麦格纳、华为、博世、西门子、SK、哈曼等全球顶级供应商合作,打造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掌握的产业链。特别是在制造领域与麦格纳的合资,为ARCFOX产品高端属性打上了令人信服的印记。

整车工程研发和制造是麦格纳旗下事业部麦格纳斯太尔的专长。目前麦格纳斯太尔同时为宝马、戴姆勒、捷豹路虎和丰田4个品牌中的新宝马5系、宝马Z4、捷豹I-PACE、捷豹E-PACE、丰田GR?Supra、奔驰G级等6款车型提供整车代工制造服务,展现了共线生产不同动力系统车型的能力,业内称麦格纳“专注生产豪华”。

麦格纳斯太尔亚洲区副总裁赵博胜(Klaus?Drobnak)介绍,麦格纳与蓝谷的合作,是首次在欧洲以外设立代工制造工厂,这一模式开创了中国后合资时代的新合资模式。

区别于传统的汽车合资模式,蓝谷麦格纳由中方投入技术和品牌,并负责营销、售后与品牌传播,麦格纳则贡献在研发、验证、制造领域的独特优势,从而让中国品牌第一次从物理层面上,提供了世界级品质的保障。

硬件世界级,软件同样世界级。赋予ARCFOX智慧的,来自于华为领先的ICT科技。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强化车辆的软件能力,已成为车企共识。而北汽率先布局,两年前就牵手华为,成为华为进军汽车业的第一个合作伙伴。不同于车企与科技公司之间的项目合作,北汽与华为合作深入得多,二者成立了“1873戴维森实验室”,聚焦新一代智能网联核心技术,围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前瞻布局三方面强化蓝谷麦格纳在智能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刘宇颇为自豪地说,在智能网联方面,北汽永远是第一个应用华为技术的,蓝谷麦格纳一定会领先其他的客户至少一年时间。

与两个世界级合作的结果是,ARCFOX打造了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架构——IMC架构。该架构具备超级拓展、超级智能、超级交互、超级进化四大特征,刘宇说,IMC架构将成为ARCFOX品牌在智能出行领域领先同级产品的重要支撑。

在品牌诞生4年后,ARCFOX首款车型αT预计在10月份上市。刘宇坦言,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首款产品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瑕,技术升级的空间、用户体验的需求,让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相较于传统有了根本不同。让他颇为自信的是,有麦格纳高端品质+华为底层合作这两个世界级背书,ARCFOX拥有更加充裕的底气:653km续航、4.6s百公里加速、近L3级自动驾驶、材质与做工不逊色于传统豪华车……首款产品一定能一炮打红。

虽然还没上市,但已引发不小的关注。在此前北汽“行达天下”活动中,出现了ARCFOX?αT大家抢着开、开完后没开够的景象;上周末在北京试驾,ARCFOX?αT再度引发路人兴趣,不少人上前询问,当说起这是北汽的车时,几乎所有人都首先会感到惊讶,随后表现好奇、端详。刘宇笑言,此前提及北汽,似乎各方面都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缺点,也没有突出的兴奋点。如今看到ARCFOX?αT真车后再提北汽,受访者兴奋度会上升,“这是一个明显向好的新趋势。”(文/《汽车人》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对话Franco Bellillo|ARCFOX首款产品必将超越客户预期

国内引进车衣比较晚,其实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广大车主的认可和追捧,下面我介绍几种国内市场占有率和质量高的品牌吧。

1,UPPF:UPPF车衣产自美国,国内由南昌爱卡商贸有限公司独家运营,质量挺好,尤其是独家运营的原因价格统一且透明,同时市面上货几乎没有,不像有些品牌货泛滥哈,稍不注意就中招。

2,3M:质量也挺好的,但是发展重心,不在国内,所以市场占有率低了些。

3,圣科:质量上挺稳定的,前提是你买到的是真货哈,这个牌子经销商管理上挺混乱的,市面上货、水货、串货、白包现象挺严重的。

4,龙膜:龙膜和圣科算是同门吧,质量也是没问题,但是也是有同样的问题,就是管理混乱,市面上货、水货、串货等现象很严重。而且不同的渠道间价格相差也很大。相对来说性价比稍微要低一些。

其它的还有艾利、尼克、金迪斯、哈曼、wins等诸多车衣品牌,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市场占有率上都比上面的差些,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文/佐伊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们原本应该来到北京,与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事业部副总经理Franco进行一场面对面的对话,最终这场对谈以线上连线的方式进行,也成为了《创事纪》这档栏目创立以来的第一次“云上对话”。

4月22日,ARCFOX品牌首款量产车αT正式首发并开启预订,凭借653公里的超长续航、先进的α-Pilot自动驾驶和5G技术,以及28万起的预售价格,这款车被认为是最有能力挑战特斯拉的选手。

作为北汽集团重点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 αT的推出标志着北汽集团四年时间潜心打磨的这把利刃终于出鞘,而它能够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搅起多大的浪花,也是我们所关注的,通过这次对话,我们也希望能够对ARCFOX品牌有更深入的了解。

抗疫有方,ARCFOX αT量产将如期进行

疫情自然是我们的访中绕不开的话题,尤其对于定位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的ARCFOX品牌来说,它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方面用的都是全球顶尖的供应商,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品牌,多少都会受到疫情的冲击,而且首款量产车也将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

对此Franco坦言,疫情对ARCFOX确实带来了影响,不过得益于绝大部分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们在中国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所以并没有对ARCFOX首款产品的量产带来太大的影响。

同时,中国在抗击这次疫情方面的有力表现也给Franco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和整个市场都在逐步恢复中,尤其是ARCFOX所在的电动汽车市场,Franco相信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ARCFOX αT将超越大家的期待

对于即将在下半年正式交付并接受消费者检验的ARCFOX αT,Franco抱有很高的期待,他们的团队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三年多的时间,倾注了每个人的心血,而且他也相信这款产品必将超越潜在客户们的预期。

Franco的自信来自于ARCFOX αT的产品力,传统车企出身的他,认为当前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人们关注的是一款车的动力系统和驾驶本身,但是对年轻一代消费者来说,智能网联、人机交互、舒适性和环保变得更重要。”

而这些恰恰是ARCFOX品牌的优势所在,比如ARCFOX αT搭载的α-Pilot驾驶系统,用了博世最新一代高性能环境感知传感器与驾驶域控制器,能够轻松实现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换道避险、自主避障防撞、交通标志识别以及车辆泊车、驶出等驾驶及泊车功能。

它还配备了博世全球首款遥控泊车(Remote Park Assist)功能,有了它,驾驶员能够在车外就轻松让车辆自动泊入或驶出车位,成功率非常高,尤其适合那些狭小的停车位和新手司机。这些智能配置一定会吸引非常多的年轻消费者。

在5G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的今天,消费者们也期待能够尽快享受到5G汽车,而ARCFOX αT正是基于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IMC架构正向研发而来,生来自带5G基因。据悉IMC架构由麦格纳、华为、戴姆勒、博世等世界顶级合作伙伴联合打造,具备42个核心模块、127个功能模块,具备超级拓展、超级智能、超级交互、超级进化四大特征,也让ARCFOX αT能够带给消费者真正的新一代5G智能电动汽车出行体验。

除了产品力,一款高端新能源车型的品质也十分重要,对于诞生自北汽集团与麦格纳合资打造的全新智造基地的ARCFOX αT来说,这又是它的优势之一。在ΑRCFOX αT的生产过程中,引进了麦格纳MAFACT世界级制造标准体系,从管理机制、质量管控、控制成本等方面,保障产品品质达到世界高端水平。

北汽集团与麦格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而谈到ARCFOX与麦格纳的合作,Franco认为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ARCFOX能够引入本土市场的优势,包括经销渠道、本土供应商网络和客户,麦格纳则拥有开发和生产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他们的合作还是开放式的,可以将开发的平台和零部件分享给其他合作伙伴,实现多赢。

加入ARCFOX,是为了迎接新的挑战

除了聊产品聊团队,我们也同样对Franco个人经历很感兴趣,作为在汽车行业工作了25年的老汽车人,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离开供职了20年的宝马,加入这个新品牌呢?

Franco坦言,在传统车企工作了20多年后,他期待职业生涯能够迎来一些新的挑战,所以在收到了北汽新能源抛出的橄榄枝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这个新团队,一起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我必须说,自己从不后悔做出了这个选择。”

在他看来,北汽新能源介乎于大型初创公司和小型汽车制造企业之间,企业本身具有一定规模,但是成熟度还有待提升,所以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当然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创业公司所具备的灵活度。

在Franco主要负责的供应链领域,他们引入了系统化的供应商评估流程,加强跨团队合作,改善供应商管理和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水平,而这些工作最终会带来更好的成本管控。在供应商的筛选管控方面,他们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能力有欠缺的就会被淘汰,“因为ARCFOX是北汽新能源的高端品牌,所以,我们需要打造与之匹配的供应商体系。”

在ARCFOX αT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清一色的都是国际顶级品牌,它的动力电池组由SK创新提供,动力总成来自西门子和法雷奥,5G模块由华为提供,高级驾驶电子模块来自博世,智能座舱供应商为哈曼中国,矩阵式LED大灯出自德国海拉,类似的大牌供应商还能列出许多。

而得益于Franco在汽车行业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ARCFOX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在一步步走向成熟,这也会为ARCFOX品牌和产品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期待在上半年ARCFOX αT的正式上市之后,能够有出色的市场表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ARCFOX # 我们 # 汽车